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福建:挖掘乡村文化潜力,打响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台湾海峡网2月26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水清岸绿、浅鱼游是福建的常态,乡村美丽、人民富裕正成为福建的新常态。

“十三五”以来,福建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面对青山绿水,福建充分挖掘乡村的文化潜力和生态魅力,推出“清新福建”生态文旅品牌,发挥文旅扶贫特色,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努力走出一条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把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

图片

宁德下党乡下党村依山而建,面朝下党修竹溪。村落呈梯形分布,房屋层层叠叠,错落有序。青山巍峨,绿水萦绕。山水之间,一座木拱桥横跨,形成“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景象。

打造文化旅游扶贫乡村模式

让“贫困村”焕发“新面貌”

这里青山巍峨、绿水萦绕、木拱桥横跨山水、黄墙灰瓦古民居散落各处……每到周末,一波波省内外游客来到宁德市下党乡,参观难忘下党主题博物馆、游鸾峰桥,了解下党坚定不移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下党曾是宁德地区四个特困乡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直至1988年建乡,农民年均收入不足200元。

但如今,下党乡已是福建乃至全国知名的“学习型乡镇”,是宁德市“十佳旅游线路”和“十佳旅游特色村”之一,更是“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和“中国千个乡村旅游品牌村”,前不久还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金牌旅游村。2019年,下党接待了来自各级各地区的党组织、学生和游客18万人次,催生出9家农家乐、18家民宿。

“从六十年代种地,到八十年代卖茶叶、农产品,再到现在开这家茶馆,日子越来越好,心里很满足。”下党有一家“幸福茶馆”,老板王广超就是家乡由旧到新的转变的见证者。

2015年,下党乡被正式授予省委党校党的教育教学基地,2016年成为全省三个党的教育教学基地之一。2018年7月,当地政府与福建省旅游投资集团合作,投资3亿余元,实施推进“忘不掉下党”系列旅游项目。

不久,令人难忘的下党学习基地、滴水穿石文化园、游客服务中心、鸾凤桥文化园等配套设施相继落成,下党党性教育教学基地的内涵和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学生进修培训基地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文化旅游扶贫的关键是推动周边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省文化和旅游部门邀请专业团队编制了《下党红色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下党村传统村落保护性修复规划》,制定了《下党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以村为单位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打造了“下党学习小镇—勐龙天池—犀浦”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还扶持引导了一批餐饮、美食茶点、手工艺品、标准纪念品等新型旅游经营主体,培育了“田园味道”一条街、特色民宿、特色文创产品等体验式业态。

农旅融合初具规模,红色旅游蓬勃发展。农民搭上“旅游班车”,奔向小康生活。王光超投资6万元整修祖屋,还得到政府补贴、字画、茶桌等,并取名“幸福茶馆”。茶馆开业后,他和妻子用传统工艺制作自己种的茶叶,在茶馆里售卖,当年净收入5万元。

如今,游客、学生来下党,不仅可以接受党的教育,还可以体验农事活动、采摘的乐趣,带走下党的原生态农产品。王光超的茶馆,日客流量四五十人,少则十余人,年均接待客人上千人。近两年,随着“田园味”区域公共品牌越做越大,王光超开始在网上卖茶叶。“我做的手工茶,打上‘田园味’品牌,即使受到疫情冲击,在网上依然热销。”他说,儿子教他线上接单收款,线下打包发货。即便是去年疫情,他上半年的收入也没有受到影响。

2021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安排补助1350万元继续支持下党乡脱贫攻坚项目,包括景区品牌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培育、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文旅融合消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六个方面。

“一花独放不是春,满园花开才是春。”“十三五”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安排近2亿元旅游扶贫资金助力乡村振兴。据介绍,这些资金不仅惠及全省25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还重点帮扶长汀县、政和县、泰宁县、明溪县、宁化县、建瓯市松溪县、漳浦县湖溪乡及5个驻村扶贫干部村(三明市泰宁县绩溪村、南平市松溪县乌山头村、建瓯市下山溪村、梅村、店村)。 长期持续帮扶,使乡村旅游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步行道、旅游厕所、文化场所等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取得实效,贫困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图片

乡镇旅游特色产品_乡村特色旅游产品_乡镇特色旅游产品有哪些

平潭北港村是平潭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旅游打卡点之一,这里有241栋石屋,以蓝灰色为主色调,排列整齐却色彩斑斓的花砖瓦瓦让古朴的民居颇具灵性,配上碧绿的海水,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深度挖掘农村文化发展潜力

给老村落注入新活力

海外归来的陈一波,近日到永泰县寻根,一路感慨。从古老的松口镇到古村落、从随处可见的竹编、泥塑等非遗创意产品到民俗体验,每一处景点、各种特色旅游产品,都展现着浓浓的地方文化气息,也勾起了人们心中的“乡愁”。

乡村振兴要突出文化引领。“十三五”以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部门加强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拓展乡村文化旅游,以留住乡愁记忆为主题,着力讲好乡村文化故事。繁荣的地方文化正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发展动力。

“金牌”助力乡村旅游焕发新生

去年,福建48个村落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改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认定为2020年度福建省金牌旅游村,成为福建乡村旅游新的金字招牌。至此,福建共有78个金牌旅游村,遍布全省9个地级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省连续两年鼓励自然人文景观价值、旅游服务设施和乡村特色要素优良的村庄创建金牌旅游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福建游·满满幸福”“鲜活福建”生态文旅品牌。这78个金牌旅游村涵盖星级旅游村、美丽乡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休闲农业等类型。不仅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丰富,还涌现出一批高端民宿、主题酒店、特色少数民族美食、乡村观光酒肆等新产品、新业态。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载体。据有关机构统计,2019年,福建接待乡村游客17348.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9%;乡村旅游收入实现1252.62亿元,增长21.1%;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吸纳直接就业人员29.58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员267.95万人,增收农民收入154.54亿元,增长12.9%。

近年来,省文化旅游厅投入省级文化旅游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旅游“百镇千村”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牌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更加完善、友好的旅游环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鉴于乡村旅游景区承载能力有限,福建省多地采取旅游直通车形式,将散客变成乡村旅游团,有序将游客运送至乡村旅游景区。

基础设施改善让游客进出更加便捷,政策组合拳也助推文旅产业。乡村旅游凭借生态优势,成为文旅市场率先复苏的行业之一。福建省把生态优良的乡村旅游作为重要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配套完善、文旅融合等方式,让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产业复苏的“排头兵”。各地级市纷纷推出踏青、温泉养生、乡村休闲等精品线路,支持旅游民宿发展,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供给,鼓励旅行社拓展客源,促进文旅消费。

此外,继2019年福建省11个村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后,去年7月,福建省又有26个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培育福建金牌旅游村,可以为福建省争创更多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创造积极条件。去年,省文化旅游厅圆满完成‘百镇千村’项目收官工作,组织开展‘金牌旅游村、福气满满一年’系列宣传活动,开展‘福气满满福气满满——山海村落求福季’乡村旅游主题推介活动。依托海岛沙滩、养生休闲、红色文化、特色美食、民俗体验等特色资源,推出10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开展100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主题活动,重点推介100个旅游村,让更多游客感受到福建旅游的魅力。”省文化旅游厅相关业务负责人说。

图片

泉州市永春县大余村是举世闻名的永春白鹤拳的故乡,村落隐匿于群山之巅,远处的别墅群、绿树成荫、金色稻浪令人陶醉,每年接待游客十余万人次,其中不乏外国武术爱好者。

深度挖掘农村文化发展潜力

老村落焕发新活力

去年国庆黄金周,永泰县旅游收入近4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假期,永泰县实现旅游收入1.14亿元。永泰有两张“旅游名片”,美丽的青云山和古老的松口古镇。但近年来,随着永泰古村落和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散布在永泰青山绿水间的永泰村落,已成为永泰旅游的新热点。

“它们不仅是南方民居防御建筑的奇观,更是农耕社会家族聚落存续的记忆,更是传统绅士文化的宝贵载体。”当地文旅部门负责人说,2018年,永泰借举办乡村振兴论坛暨永泰壮寨峰会之机,着力推动一批村寨堡寨保护开发利用,植入茶吧、书吧、民俗展演等业态,打造村寨堡寨酒店、村寨堡寨博物馆、村寨堡寨文化研学游,形成了永泰壮寨旅游精品线路,永泰壮寨历史文化底蕴的魅力正逐步显现。

永泰还大力挖掘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邀请了一批优秀文化工作者,创作了一批书法、绘画、摄影、文学、舞美设计等领域的动画宣传片,编撰了《张胜俊传奇》等新闽剧,出版了《松风摩云》等杂志,创作了《大漳河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创舞蹈,目前正在打造一部融合永泰地方文化特色的大型室内舞台剧。

乡镇旅游特色产品_乡村特色旅游产品_乡镇特色旅游产品有哪些

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我省各地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契机,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文化业态,提升乡村文化旅游品质。

山冲村是漳州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重点旅游村,将当地独具闽南水乡韵味的古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视为珍宝,以独具乡村野趣的原生态历史文化遗迹为核心景区,整合周边千年古樟树、上万亩桃李花海等景观资源,开发包装成独具闽南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形成了文化遗产与古建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旅游、农耕文化旅游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活动。

历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发挥乡村旅游优势,与旅行社合作成立后黄景区管理公司,依托传统民俗文化,开发了濮阳民俗文化馆、家规家训馆、濮阳民俗体验馆等一系列民俗体验项目,带动村民再就业参与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体验、非遗表演等项目,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图片

田野、山麓的千亩繁花、用美丽的鹅卵石筑成的古老村落、诉说千年历史的古树、独特原生态的田园风情,构成了漳州长泰山村独特的乡村古韵。

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精准帮扶

为老区注入新动力

短短数月时间,龙岩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一栋拥有300多年历史的长形土楼便“复活”了,变身为高端精致的土楼民宿。

它名叫朝阳楼,是目前永定最高档的民宿之一,保留了土墙、立柱花篮、镂空花窗等最精致、最具有历史气息的土楼元素,还以“几十间老房子缩成六间客房”的宽敞舒适吸引游客。为响应经营者对土楼的保护性修复,南江村部分村民在土楼门前偷偷放春笋,以表达感激之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永定的文化强区、旅游强区战略也已筹划推进近五年。

民宿产业是这一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地政府看到了民宿在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独特作用,2018年将民宿经济纳入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确定了特色民宿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每个乡镇都有民宿”,力争发展特色民宿180家以上,其中老旧民宿改造80家,特色民宿床位5000张以上。

三年过去了,截至去年10月底,永定区已发展民宿近百家,床位约3729张。虽然有了可喜的变化,但距离目标任务还有差距。去年11月19日上午,永定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口帮扶座谈会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厅有关处室负责同志悉数到场,与永定区主要负责同志就永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下一步建立常态化对口帮扶达成共识。

永定虽然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土楼,但更希望借助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带动全域发展。针对永定关于协调支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支持龙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支持永定土楼等文化旅游品牌推广等要求,省文化旅游厅作出如下承诺:

深度挖掘永定区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资源,积极谋划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文旅产业项目;

启动龙湖开发建设,结合“产、景、城”融合,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养、体育为一体的生态文明实践基地;

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拓展旅游业态,打造“东楼西湖永定红”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对标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标准,助力永定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运营中心;

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红色交通线博物馆、土楼等级保护、公共数据文化服务等项目建设。

这并不是省文旅厅第一次帮扶永定。近3年来,省文旅厅共支持永定区文旅项目195个,补助资金共计9520万元;其中2020年安排专项补助1000万元,用于福建土楼永定5A景区综合整治项目。2021年,在继续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基础上,拟安排专项对口扶持资金200万元,支持永定区文旅融合、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此轮定点帮扶将为永定实施“文旅兴区”战略提供有力支撑。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整合现有资源,健全完善重点工作对接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实施督导机制、优秀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对口支援优势,坚持项目带动发展,力争把永定区早日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