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旅风景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在获表彰的1000余个单位和个人中,一批旅游企业脱颖而出,其中,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中旅山水(北京)旅游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旅山水”)荣获“全国扶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中旅景观以输出经营业务为抓手,通过“企地共建”模式,推动四川巴山大峡谷、贵州肇兴侗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市场知名度、经营效益等全面提升,助力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贵州省贵东南州黎平县成功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消除,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扶贫道路。
中旅山水(北京)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权称之为:扶贫要看长远,产业要看长远。
中旅山水(北京)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伟权
山的呼唤
中旅风景区对口帮扶的两个贫困地区,均在大山深处。
宣汉县位于四川巴山大峡谷,地形复杂,山势蜿蜒,呈现“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经济落后。据数据显示,2014年,巴山大峡谷地区(辖21个乡镇)建档立卡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9.1万人,分别占全县的48%和40%,是全县最贫困、最严重的地区。
黎平县贫困人口数量较大,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份,地处“云贵两省”石漠化特困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黎平县尚有20个贫困乡、249个贫困村(其中省级深度贫困村11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34754户、141306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8.41%,全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虽然是两块“难啃的骨头”,但两地自然环境优美,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巴山大峡谷区拥有巴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绵延百余公里的喀斯特V型峡谷景观,132处褶皱地貌形成天然的褶皱博物馆,集“雄、险、奇、秀、幽”于一体,居住着6万余人的巴人后裔——土家族,是巴文化发祥地的核心区,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巴文化在这里得到充分传承,是全县生态最优美、文化最独特的地区。
肇兴侗寨是贵州省东南地区最大的侗族村落之一,曾获“中国六大最美乡村古镇”之一、“全球33个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等多项荣誉。肇兴侗寨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是黎平县的核心景区。中旅集团着力打造肇兴侗寨景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以侗族文化特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载体,提出打造具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普研讨功能的东乡度假生活小镇。以肇兴侗寨景区作为旅游标杆项目,凸显龙头效应的精准扶贫定位,辐射带动全县可持续发展。
“让贫困地区的美丽风景成为贫困群众的靓丽风景”是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不懈的追求。杨伟权介绍:“中国旅游景观依托核心景区,辐射带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打造风景旅游目的地,是中国旅游集团旅游扶贫的一大亮点。在巴山大峡谷实施的‘企地共建’模式在肇兴侗寨景区成功复制,快速实现外生驱动力向内生驱动力的转化,夯实了肇兴侗寨景区旅游主导产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能充分发挥贫困村资源优势、促进东乡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新路子。”
巴山大峡谷:完善旅游产品和交通管理服务突破区域扶贫瓶颈
巴山大峡谷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高效运营管理,加之交通运输条件受限,导致旅游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数量过多、贫困程度深,亟待解决。
©中国旅游景区巴山大峡谷
2017年起,在当地政府及中旅集团的统一部署下,中旅景区以“企地共建”模式,配合宣汉县政府为巴山大峡谷提供综合运营管理服务。在项目建设前期,中旅景区运营团队提前进驻巴山大峡谷,介入景区建设管理指导、开园筹备工作,按照国际智慧景区、国家5A级景区标准,协助落实市县委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巴山大峡谷建设运营,打好“精准扶贫”牌。
经过一年多筹备建设,景区“体验效应”大幅提升,一流文旅产品不断推出。罗盘顶滑雪场、垂直观光电梯、巴山夜游、桃溪谷、玉泉河、桃溪人家、巴族漂流、象洞、风情街、大窝村桑树坪露营基地、亲子乐园、狩猎场、巴文化民俗表演等产品相继建成开放,深受游客欢迎。同时,景区运营管理实现了专业化、智能化,建立了旅游数据积累、旅游预测预警、旅游舆情监测“三大系统”,有效提升了游客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自2018年8月开园至2020年12月,累计接待游客36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3亿元,为脱贫攻坚、吸纳就业、改善居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20年直接带动当地9.1万贫困人口、102个贫困村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村46万余人增收,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带动产业、增收带动产业”的山区旅游脱贫新路。2020年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扶贫案例集、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
景区创新扶贫模式、夜间经济等旅游亮点,成为全区旅游扶贫核心项目,开业一年内三次被中央电视台推介,“品牌效应”迅速显现,景区先后被《中国旅游报》、《四川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特别是2019年8月、2020年5月,中央电视台-2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分别以《大巴山的金山银山》、《战疫脱贫:重现山村美景》为题报道景区,有力地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了巴山大峡谷景区的知名度,增加了景区品牌的“含金量”,树立了“美誉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巴山大峡谷景区在助力贫困户脱贫攻坚过程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鼓励个人创业。为激发当地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实践指导是培育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贫困产业,培育更多可持续的贫困脱贫机制,培育更多可持续的贫困人口致富动力。着力激发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培育贫困户自力更生的意识和理念,引导他们通过艰苦奋斗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经过五年努力,巴山大峡谷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9.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2000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消除,带动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2100元。中旅景区助力宣汉县政府成功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依靠文化旅游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肇兴侗寨:精细化运营管理助力黎平旅游复苏
2020年伊始,中旅景观将“企地共建”模式成功复制到中旅集团定点扶贫县黎平县核心景区肇兴侗寨。肇兴侗寨是国家4A级景区黎平县核心景区,被誉为“侗寨第一寨”,入选“中国最美六大乡村古镇”之一。
©中国旅游风光肇兴侗寨
中旅景区针对肇兴侗寨进行全方位运营提升,创新商业模式、开拓经营渠道、丰富产品业态、深挖侗族文化、建立规范管理、加大品牌宣传、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疫情期间实现了“保经营、保市场、保收益、保稳定”的综合增收新态势,推动了肇兴景区及周边村落乃至黎平旅游业的稳步复苏。
强化运营管理,全面提升运营管理能力。中旅景区以“肇兴景区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服务标准化创建”等多项标准对景区进行全面提升,其中“旅游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已通过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验收。制定完善“综合管理制度、接待服务标准、五员岗位职责、观光车服务、保安服务、保洁服务、导游讲解”等工作标准,使景区标准化管理更加完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迅速提升,为景区标准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升了景区整体品质。
中旅景区结合景区资源条件和实际环境,建立完善了景区安全生产总体方案、景区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疫情防控制度等12项制度,成立景区运营公司安全生产部,以保安队、维保队为依托,每天对景区进行安全检查,消除景区安全隐患,确保景区安全生产运营和零风险有效防疫。
引导特色业态入驻景区,盘活闲置资源。中旅景区推动侗族蜡染体验、黎平茶、肇兴土特产等民族特色业态发展;完善民族民间文化演艺产品,重新编排独具侗族文化特色的演出,根据客流变化有效调整演出场次和时长,增加篝火晚会娱乐活动等,业绩经营成效显著,延长顾客停留时间,促进景区综合收入提升。
优先吸纳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引导生产特色旅游产品,多措并举把景区资源变资产、把村民变股东,实现了大景区带动大就业、大就业促进大脱贫。
营销与渠道齐头并进,景区旅游市场稳步回暖。中旅景区通过搭建销售渠道网络,解决了景区市场原有的市场开拓不足、交通运输受限等问题,迅速增加线下渠道签约旅行社200余家,并开通广州至肇兴、重庆至肇兴2趟旅游专列等有效举措,延长目标市场的辐射范围;在线上OTA渠道方面,设计景区OTA产品在各销售平台投放,形成全国网络销售覆盖,提高景区知名度和目标市场游客到访率。积极拓展旅游促销活动。
多次组织景区营销、演艺团队,赴广东、四川、湖南、重庆等30余个城市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演出《月下行吟》《侗歌》等32个文艺节目。创新举办活动营销活动,策划组织“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等营销活动。作为年度亮点活动之一的“2020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黎平站”规模达3000人,得到CCTV-5等50余家国内权威媒体广泛宣传,形成了生态旅游、健康文化旅游的新活动标杆。 2020年12月15日,盛大隆重的“肇兴侗村2020侗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扎实唱响“侗乡之窗黎明城”旅游品牌,创造了线上线下经济效益2000余万的新纪录,助推当地旅游经济收入。
拓展同业、异业强强合作,强化通过景区业态联动推动景区发展的意识,与岜沙苗寨、龙里古镇、广西三江文旅、贵州下司古镇等周边景区同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市场联动和引流效应,与中国摄影协会、民俗摄影协会等异业渠道客户签订合作协议,加大景区品牌推广力度。
2020年肇兴风景区接待游客31.3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169.45万元,市场回暖率达85%以上,全年收入较上年增长23%,凸显和巩固了肇兴侗寨风景区作为旅游龙头产业的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发挥贫困村资源优势,即东乡旅游可持续发展,辐射带动全县可持续发展的精准扶贫新路子,带动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直接帮助47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间接帮助全县5020名贫困人口增收致富,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中旅集团深耕黎平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中旅景观组织策划团队对黎平长征民族文化园(黎平段)核心展园、集中展带进行深入策划论证,提出以长征文化为核心脉络,整合黎平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乡村、生态等资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园,将红色教育、研学培训、历史文化休闲、民族风情体验等功能融为一体,打造黎平全域旅游的动力引擎,为贵州红色旅游树立新旗帜、新品牌。同时,参与完成肇兴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创建,全方位助力黎平旅游产业发展。以肇兴侗寨景区为抓手,全面提升黎平全域旅游项目的内容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CITS 的优秀人才和经验
中旅景观将旅游扶贫作为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业务之一,全员参与、献计献策,并成立多个项目组,多次深入扶贫项目,全身心投入工作。
他们中间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像党的先锋张金富同志,扎根巴山大峡谷,艰苦奋斗三年,到肇兴侗寨景区现场帮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奇迹。
他充分展现了“撸起袖子干、实干致富”的精神,确保了巴山大峡谷景区2017年顺利开工建设,自2018年8月开园至2019年底,累计接待游客223.4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15.17亿元,成为辐射川渝陕交界的文旅扶贫发展龙头景区。
2020年4月,在防疫关键时刻,张金富临危受命,带领项目组走进贵州省黎平县侗寨景区,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全年接待游客33.2万人次、综合收入1900万元的目标。团疏比由原来的1:9提升到2:8,景区客流恢复到疫情前的95%。从5月开园到年底,总游客量与上年持平,综合收入达1.82亿元,巩固了扶贫成果。他还为当地侗寨村民开办民俗客栈、农家乐等产业,无偿提供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客流投入等技术支持,并捐献了一名少数民族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年的读书费用,被誉为“中国旅游好人”。
在三年多的扶贫工作中,中旅景区立足巴山大峡谷丰富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因地制宜,以巴山大峡谷景区这个“大平台”,全力助力宣汉县乡村振兴,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涌现出一位又一位英雄身影。
同时,在帮扶两地过程中,中旅景区总结出一条把景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子,把景区建设作为区域扶贫项目,高起点谋划、重金投入,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扶贫”战略,利用一个平台、依托两个支撑、采取三大举措,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新路。
(1)旅游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减贫的重要途径,目的是通过塑造旅游业作为核心产业,带动相关区域产业链经济发展。
(2)大产业(景区)带动脱贫攻坚,有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通过旅游景区的发展,直接带动餐饮、住宿、农家乐、休闲娱乐、交通运输、农产品销售等多个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间接带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扶贫从激励入手。通过间接引导和直接引导,全面提升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和信心。通过扶贫典型效应,打造典型、树立标杆,引导群众对标学习,提升服务质量。通过辅导培训、案例教学等方式,精准脱贫。
(4)引进外部资源,助力脱贫攻坚。外部资源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技术和品牌。通过引进智力和技术,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精细化扶贫的目标。
“旅游兴,百业俱兴。在脱贫攻坚中,中旅景观发挥专业优势,凸显核心景区带动作用,助力县域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把最贫困、最差的山区变成最富饶、最美丽的景区。”杨伟全说。
而在“十四五”新征程中,中国旅游风景又将交出怎样的答案?
杨伟权告诉品程旅游,“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考生,人民是评卷人。”在中旅集团的带领下,中旅景观将始终牢记使命、担当担当,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充分发挥旅游目的地运营管理专业能力,在盘活资源资产、利用民间技艺、振兴多元业态等方面继续努力,走出另一条崭新的路!
不同的时代对游客有不同的要求,给予游客不同的机遇。克服重重困难,交出满意的答卷,是这一代游客的使命。中国旅游风景用实际行动展现出的智慧与努力,让大家看到了新游客不负使命的光辉!(品成旅游 Lisa)
任何转载请注明出处:品程旅游»旅游扶贫纪实(一):把最贫困山区变成“白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