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华南理工大学《“三公一体”陪伴式乡建打造共同富裕新农村

2013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始终坚持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大教育扶贫”帮扶格局,积极探索广东省、云南省等地高校精准帮扶的“华工模式”。近年来,学校以乡村旅游为抓手,围绕乡村公共性重塑进行诸多探索,构建了“公益-公共空间-公共精神”“三公一体”陪伴式乡村建设体系,遵循“输血-造血-血液循环”的“三血工程”发展路径,与地方政府、企业、村民共同探索出一条以社区建设推动乡村减贫、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旅游扶贫的例子_旅游扶贫特色例子_扶贫旅游内涵

吴志才教授为企业和村民进行实操培训

旅游学院吴志才教授团队十余年来一直关注乡村振兴与文旅扶贫,长期扎根当地,逐渐建立起广泛的乡村振兴与文旅可持续发展观察点网络。其中,团队自2016年起跟踪惠州市博罗县相对贫困的水库移民安置村上良村的发展,开展了陪伴式乡村建设运动。作为水库移民安置村,上良村生计结构单一,受村民住房资源闲置、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制约,大部分村民经济条件还比较落后。近五年来,团队先后进村调研近20次,开展培训及专题研讨10余次,举办师生乡村实践课5期,并为当地民宿企业提供跟踪战略咨询服务。 还在上良村设立了乡村振兴与文旅可持续发展观测点,实时观测上良村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最新进展。

扶贫旅游内涵_旅游扶贫的例子_旅游扶贫特色例子

扶贫旅游内涵_旅游扶贫特色例子_旅游扶贫的例子

师生团队与民宿业主、村民面对面交流

学校对上良村的智力援助紧扣村级发展、旅游发展和经济转型演变历程,联合当地政府、企业、村民和智库,在顶层设计上注重“智力支撑”——充分激活当地村官、企业、村民的发展理念,组织各类专家学者长期到上良村开展培训研讨和战略咨询支持;在发展动力上注重“生产支撑”——联合当地民宿企业,探索上良村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农家乐变民宿的“三变模式”; 在后劲上,则以“托民”为抓手——推动上良村整合“企业+村民+村委会”,共同成立“三位一体”即共建、共治、共享的委员会,真正调动居民的主体性和参与度,最终构建起“公共利益-公共空间-公共精神”“三位一体”的陪伴式乡村建设体系。

扶贫旅游内涵_旅游扶贫的例子_旅游扶贫特色例子

经过五年的帮扶,上良村从一个落后的移民村变成了美丽的新农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给当地村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全面改善。目前,“上良民宿”品牌已培育成功,全村28户居民中,有18户参与民宿、农家乐、茶馆、土特产售卖等旅游业态的经营。截至2020年底,上良民宿项目增加当地就业人员56人,增加当地村民收入约344万元,基本实现了全村村民相对稳定的乡村旅游参与,走上了旅游脱贫致富之路。上良村也因此先后获得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还作为广东省“民房改民宿”旅游类型的代表,成为广东省全区旅游工作现场会上的必看景点,真正走出了一条集“输血”“造血”“血液循环”等项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社区建设新路。

扶贫旅游内涵_旅游扶贫的例子_旅游扶贫特色例子

师生志愿者团队参加乡村实践课堂

未来,华南理工大学将继续发挥高校智库在扶贫与乡村建设事业中的优势,成立“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乡村振兴与文旅可持续发展观测点,为各类乡村观测点提供长期的乡村振兴教育和技能培训,开辟远程专家在线诊所等,实现乡村研究数字化、乡村资源共享化、乡村建设全民参与,与全社会一道共同期待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