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记忆)河套酒业集团工业旅游区酒科普知识
河套酒庄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景区——河套酒业集团工业旅游区。河套酒业集团的前身是杭锦后旗国营地方酒厂,1955年首次使用“河套”商标,并一直使用至今。经过50多年的成长,河套酒业如今拥有两大荣誉:代表历史悠久“中华老字号”的称号和规模宏大的“北方第一窖”的称号。来此参观,可以领略到工业旅游带来的无穷乐趣,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了解河套葡萄酒的科普知识。
博物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馆藏文物350余件,以《金杯美酒傲马——内蒙古酒文化展》、《河套葡萄酒业五十年奋斗历程》等为主题,概括了内蒙古4500年的酿酒历史,具有典型的草原民族特色。
博物馆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草原酿酒千年传统”,展示了内蒙古草原4500年来的酿酒技艺和酿酒用具,主要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大罐、北魏的大瓮、金代的石磨、蒙元时期的酒壶等。
第二部分“饮酒器皿蕴藏沧桑”,展示不同时期内蒙古各民族的储酒器皿和酒器的变化,文物包括新石器时代的陶罐、彩陶罐、黑陶罐,以及内蒙古各民族历代的酒器和储酒器皿。
第三部分“历代酒器”,展出了从古至今的温酒、斟酒、饮酒器具,从中可以看到时代的发展和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艺术审美观念。展出文物有:东胡人的红陶觚、铜杯;匈奴人的绿釉杯、铜罐;突厥人的胡人头银壶、特制银杯;契丹人的内筒注酒壶、白釉酒壶;女真人的玉壶春瓶、钧窑碗;党项人的纯金酒碗、白釉酒壶;蒙古人的高足金杯、银碗,以及其他各类酒器。
第四部分“饮酒习俗与八情壮志”主要展示千百年来内蒙古的酒宴、酒礼、酒祭、酒令、酒馆、酒诗等。
与酒宴有关的文物有阴山岩画的宴席图、元代蒙古族家宴图等;与酒礼有关的文物有东湖双连罐、蒙古族银碗、哈达等;与酒祭有关的文物有蒙古族铜头壶、古代青铜象棋等;与酒戏有关的文物有公道杯、转壶等;与酒诗(文献)有关的文物有北魏嘎仙洞祭祀文、北齐《敕乐歌》等。
第五部分“美酒醇香九省”展示了河套葡萄酒集团30年来的基本情况和400余种产品,展现了河套葡萄酒集团50年来风雨兼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酿酒作坊发展成为内蒙古重点大型企业之一,彰显了河套葡萄酒集团非凡的实力。
河套系列葡萄酒享誉中外,精湛的酿酒工艺自是不用说,所用的水井也功不可没。据有关部门检测结果,该井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水质堪比优质矿泉水。这口井的来历非同凡响,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相传西汉末年,昭君小姐出嫁外国王爷,被封为宁胡偃师,为解除思乡之情,便将脖子上的玉佩远远地扔了出去。玉佩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士兵们寻声寻去,只见玉佩旁边的地上插着两支雕花的羽箭。昭君和单于觉得十分奇怪,便命士兵在那里挖开。挖到十丈左右深的地方,只见一股清泉涌出,泉中的两只玉镯闪闪发光。捞出来一看,玉镯洁白如雪,晶莹剔透,连一丝瑕疵都没有。单于高兴地说:“恭喜偃师得了宝玉,真是福气。”便亲手给昭君戴上。昭君顿时觉得浑身一凉,心里十分舒服。泉水的味道极其甘甜,昭君十分高兴。 她说道:“老天爷怜悯我,赐予我灵物,我一定不能让这清澈的泉水因此而失去灵气。”于是,她将头上的玉佩和玉簪都扔进了泉水中,不让泉水因没有了玉镯而失去原有的灵气。
单于回朝后,命人重修此井。因昭君是汉朝的公主,以太后养女的身份嫁给单于,因昭君投玉而涌出甘泉,故公主得名“公主”。井边立碑,派人守卫。今日酒香,乃是昭君小姐投玉佩玉簪,使泉水保持灵性,神奇的泉水至今依然清甜甘美。
优质水源——公主泉
从酒文化博物馆出来,依次是检测中心、纯净水公司、包装车间、彩印车间、500吨酒库、原酒车间、公主泉等,酿酒车间气势宏伟,规模宏大,设备先进,酿酒工艺十分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