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四川文旅产业持续由“量增”向“质变”跃迁

2022年6月,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大活动启动仪式在重庆举行。

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_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

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_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

2022年10月,九寨沟下了第一场雪,让景区宛如仙境。

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_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

2022年9月,川剧《草鞋县令》荣获“文华奖”。

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_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

四川省第十三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天府旅游名县成都邛崃市举办。

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_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

首届巴蜀合唱节开幕。罗涛 摄

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_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

2022年6月,“一带一路:爱上丝城”丝绸之路青少年国际游学活动在南充启动。

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_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

眉山市洪雅县七里坪镇入选天府旅游名镇。何建平 摄

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_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

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文化旅游发展走过了十年历程。 回顾过去十年,四川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快。 四川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变化”,加速四川从文化旅游资源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转变。 跃进强省。

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_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

十年来,三星堆遗址“苏醒,震惊世界”,江口辰银遗址揭开面纱。

十年来,文学艺术杰作不断涌现,文化艺术高原迈向高峰。

十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快速增长,已成为万亿级产业集群。

十年来,大熊猫形象席卷全球,巴蜀文化享誉海内外。 四川文化旅游乘势而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分离到合作,文旅融合相互促进、加速

2021年,新的考古成果让“沉睡三千年,醒来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再次成为热点。 出土文物奇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走进三星堆,了解中华文明。 “三星堆文化全球推广战略合作”九大项目发布,与国内知名数字互联网等企业跨界合作,共同探索文创新领域创新创造,为“三星堆文化全球推广战略合作”再添一把火。发烧”。

这是巴蜀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生动例证。 文化塑造旅游,旅游弘扬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不断丰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内涵,拓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道路。 在文化旅游产业深刻转型变革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开创了具有时代特征、四川特色的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文旅融合之所以不断从“理念”向“实践”转变,靠的是不断创新: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体系,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与各产业广泛融合和领域。

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文化旅游+”体系,将独特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发展成果,发挥文化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乡村振兴、县域经济的跨界渗透和融合功能。其他行业和领域加快发展。 ,推动四川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实施“文化旅游+生态”,启动长江黄河、四川盆地生态旅游探索; 实施“文化旅游+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实施“文旅+工业”,培育川酒、川茶、航天等10大工业旅游品牌; 实施“文旅+科技”,打通智慧文旅产业生态链; 实施“文化旅游+教育”,开发留学旅游产品和线路; 实施“文化旅游+交通”,构建“快进”“慢行”的文化旅游交通网络体系。

跨界融合给文化旅游发展带来新活力,文旅融合在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艺创作等方面不断深化。

毗罗遗址“惊天动地”,三星堆遗址“苏醒震惊世界”。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断加强,巴蜀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四川扬琴、道明竹编、峨眉武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让巴蜀文明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川剧《草鞋县令》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奖”,这是四川15年来首次获此殊荣; 四川扬琴《四川路》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明星奖; 第十二届至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落地成都,《话剧天府》连续两年精彩上演,文艺创作的繁荣为文化旅游发展增添了良好机遇。

据了解,四川是国家第一个在省级财政支持文旅融合示范工程建设、创新实施文旅融合示范工程的国家。 2019年至2021年,省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8.1亿元,支持项目91个,引导撬动社会资金约1200亿元。 通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艺创作与表演、历史名人文化传承与创新、全域旅游打造、文化和旅游特色小镇培育、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培育等八项重大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精品线路、节庆活动品牌建设、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 作为重点工程,四川持续聚焦文化与旅游融合,推动业态创新。

形成从小到大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今年7月印发的《四川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建设行动,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25年,在3个市(州)、50个县(市、区)建设旅游示范区。 目标是长远的,信心来自坚实的基础。

十年来,四川以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为引领,部门协作、横向纵向联动,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已形成。 “十三五”期间,出台了以“1+1+2”系列文件为基础的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顶层设计,“一核五带”优化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完善“一区一园一廊”。 “十大”标志性龙头枢纽项目。

在规划引领下,全省文化旅游产业竞相发展,势头强劲。 2019年以来,每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一次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 相应地,全省21个市(州)、130个县(市、区)召开文化旅游发展会议,出台促进文化旅游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天府旅游名县、天府旅游名牌的评选命名,进一步强化了支撑引领作用。 “金字招牌”给各地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实实在在的资金和政策——天府旅游县创建中,对命名县实行一次性财政奖励、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等激励措施。 丰硕的成果已经显现。 数据显示,三批31个天府旅游命名县中,文化旅游经济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税收贡献率分别超过25%和15%,旅游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超过13%。收入。 %。

国内特色节日旅游发展_节日特色旅游国内发展现状分析_分析中国各大节日旅游现象

协同联动,激活文化旅游发展布局。 2019年以来,四川建立文化旅游发展协同联动机制,已组建18个文化旅游联盟。 其中,有天府旅游名县联盟、天府旅游名镇联盟,以及“大九寨沟”、大熊猫、大遗址等文旅联盟。 各类文旅联盟的成立,让文旅主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集团化发展的进程也将“蛋糕”做大。

联动步伐不仅限于省内,还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并向川渝地区拓展。 四川携手重庆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加快成渝地区文化旅游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市场开放、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巴蜀特色国际消费目的地兼具国际风格、中国韵味的巴蜀云是世界级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截至2021年底,川渝两地共签署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63个,成立合作联盟12个,发布优质旅游链接70多个,完成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投资119.3亿元。

立足大规模文化旅游发展,文化旅游品牌将更加熠熠生辉,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围绕“天府之国”、“轻松四川”、“熊猫故乡”、“古蜀文明”等代表性名片,加强四川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与此同时,“十大文化旅游精品”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红色川游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从大到强,迈入万亿级产业集群

2018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首次进入万亿级产业集群。 这一优异成绩,是四川文化旅游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 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89%,远超同期GDP增速。 2019年以来,碧峰峡、光雾山、稻城亚丁、安仁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府青城、秀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成绩的背后,是四川文旅融入国家战略的统筹谋划,狠抓重大项目,扩大产品供给,培育优质品牌。 四川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四大支柱服务业之一,数字文化、音乐产业、非遗游、工业旅游等“巴蜀式”文化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

今年6月,由自贡彩灯公司主办的特内里费国际灯光秀在西班牙著名旅游胜地加那利群岛举行,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在美丽的灯海中体验中国文化。 通过文化与科技融合实现创新发展,自贡彩灯占据国外彩灯市场92%的份额。 目前,我省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 581个在建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年度任务的76.9%,高于年度预期进度。

走出国门,照亮世界,自贡彩灯是四川势头强劲的新兴产业之一。 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 “互联网+文化”等文化融合新业态充满活力。 成都成为全国“第四个动漫游戏之城”; 大力发展古蜀文明、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博物馆研学旅游等,开发20条四川历史名人经典旅游线路。 举办成都双遗产马拉松等赛事,打造“唯有峨眉山”等旅游演艺产品和夜间文化旅游业态。

“国际化”消费彰显文旅产业实力。 四川在全国率先完成文化旅游资源“双普查”,挖掘整理文物古迹、四川工艺美术、川剧川剧、民族民俗、美景“六大资源”和美食,培育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消费场景。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华诗歌节等活动的举办,以及四川大剧院等重大文化旅游设施的落成,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2019年,四川接待入境游客41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24亿美元,同比增长33.9%。

由内而外,“轻松四川”享誉全球

2020年9月,四川文旅吉祥物“安逸”虚拟形象向公众发布,一炮而红。 此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启动大熊猫“安一”认养活动,推动“安一”熊猫吉祥物IP形象实体化,让吉祥物“安一”人气高涨。

2020年11月,来自理塘的藏族男孩丁真走红网络。 首部以丁真为第一主角的甘孜文化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上映。 片中的蓝天、白云、高原风光令人着迷,“鼎震现象”给川西旅游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吸引了大量游客。

今年4月起,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文旅局长谈文化旅游》系列短视频。 甘孜“网红导演”刘红、眉山“功夫导演”王峰等当地文旅总监成为推广官。 或导赏宣传,或沉浸式体验,聚焦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向广大网友展示当地生动、实实在在的文化旅游资源。 一系列活动不仅吸引了网友关注,还掀起了全国文旅总监晋升热潮,持续成为文旅行业现象级品牌建设盛会。 截至目前,数百位文旅导演参与拍摄,视频浏览量超过3.4亿次,让更多网友“走进”四川的丰富多样。

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四川努力创新活动,不断推出国际文化旅游节、大熊猫文化旅游周、冰雪温泉节、旅游博览会、“轻松四川·冬游天府”旅游季、境外促销活动等。省、缓川短视频优秀作品展,以及各类艺术节、音乐节、文物展、图书展等活动和文化旅游交流。 举办“千龙万狮迎新春”、“百龙赛迎端午”、“万人赏月唱中秋”等惠民文化活动“金秋节”丰富了人民节日文化生活,有力增进了人文交流,共享了文化旅游发展成果。 。

十年来,“现象级”传播案例频现,将四川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的热度推向高潮,为四川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支撑。 由内而外,四川文化旅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立足巴蜀文化底蕴,讲好四川特色故事,双向开展“走出去、请进来”,让四川文化旅游名扬世界。

2019年至2022年,中国(四川)大熊猫文化旅游周活动在丹麦哥本哈根、中国澳门、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举办,宣传营销四川文旅品牌。 活动期间,四川文化旅游图片展、熊猫DIY绘画等系列活动,四川剪纸、变脸、水袖舞、敲花旦等表演成为彰显巴蜀文化魅力的窗口。 《四川行》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吸引了超过200万粉丝。

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国际文化旅游贸易也在不断扩大。 “川彩灯照世界”四川海外灯会品牌是引人注目的文化产品名片之一。 截至目前,通过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全省彩灯企业已到五大洲74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熊猫走世界·美丽四川”、“川菜出海”、“欢乐春节”等重大文旅传播营销项目持续实施。

频繁的沟通促进了平台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 四川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联盟等国际组织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同时,四川还与对外友好省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建立了互利合作机制,与国内外媒体、旅行社、旅游协会建立了合作平台。 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初步形成。 (吕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