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博会:多元业态满足旅游需求旅游装备展区
一年一度的湖南旅游博览会是湖南旅游发展的缩影。 据组委会介绍,旅博会创办于2000年,经过多年培育,已成功举办十届,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旅游专业展会。
旅博会产品丰富、业态齐全、资金支持,见证了湖南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融合创新,多元化业态满足旅游需求
旅游装备展区无疑是本届旅博会的“人气王”。 房车、移动木屋、游艇、低空飞机、AR魔幻场景、VR沉浸式体验……旅游装备创造旅游新场景,带来极致体验,被市民称为“新、奇、特”。
“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第一个万亿级产业,旅游业是我省2020年要实现的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于欣荣表示,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是我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我省制造业增长的新路径。
近年来,湖南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 房车、游艇、轻型飞机、土仓旅游装备在全国旅游装备制造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
湖南旅游装备展已连续举办三届。 每年参加展会的湖南快乐汽车营地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谭媛媛感触很深:展会规模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高,这就是湖南近几年做的。 房车露营地的共同成长与不断壮大的消费群体良性互动。
近十年来,湖南自驾旅游发展迅速,已占据全省70%以上的旅游市场。 由于行业标准、规范、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造成了“经营无依据、管理无章法”的现象。
本届旅博会上,湖南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自驾旅游标准委员会。 计划三年内完成自驾旅游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省级标准向国家标准迈进,让自驾旅游、房车露营“蓬勃发展”。
展厅和旅行社的“货架”上,洪江区亲子游学、桃花源养生养生游、株洲工业体验游、果园小镇红色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琳琅满目。休闲游……有旅游企业领导表示,旅博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各个企业的产品进行“比较”,鼓励企业创新,让消费者提出新的想法。
点线结合,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雪峰山国家山地旅游度假区、常德桃花源旅游度假区、芙蓉镇·红石林旅游度假区……借这次行业盛会,旅游景区、度假区绽放魅力。 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实际控制人陈黎明兴奋地告诉记者:“‘神韵雪峰’品牌越来越深入人心,雪峰山旅游也越来越火爆。
湖南是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 我省正在打造“锦绣潇湘”品牌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和万亿旅游产业。
近年来,我省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聚焦精品景区、文旅小镇、特色村镇三大环节,统筹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向高水平整合。 ——精品线路,旅游整体格局初显。
本届旅博会上,桃花源镇、芙蓉镇、洪江古商城小镇、里业镇等湖南首批十大特色文化旅游小镇首次齐聚参展。 它们十分引人注目,吸引市民驻足拍照,了解它们。
探秘土家族起源、神秘苗寨、古城商道、侗族风情、生态丹霞、元里山水……大湘西、大湘东地区13条优质文化生态旅游线路已上线首次亮相,消费者纷纷询问出行“攻略”。
从旅游景点到全球旅游,从展会观众的选择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全省有40多家旅行社销售以省内短线游、近郊游为主的乡村产品、小镇产品,深受欢迎。
“‘锦绣潇湘’是什么?‘锦绣潇湘’在旅游线上。” 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尹雄表示,旅游景点不再是旅游的唯一目的地。 古村落、村落被纳入精品旅游线路,销量有所增长。 繁荣的话,游客体验会更好,消费链会更长。
资本赋能,金融浇水浇灌文化旅游之花
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持。
文旅企业多为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尤其是今年,文旅企业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眼前最困难的就是“资金荒”。
“按照传统融资规则,这些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大规模贷款。” 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胡丕智表示,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和旅游企业的特殊性,创新金融服务才能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政策红利。
本届旅博会上,湖南日报文化旅游项目投融资服务中心揭牌。 这是湖南“文旅+金融”的创新之举。 将建立全省最齐全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库,包括银行、基金、担保等要素的完整产业链。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和遇酒店通过服务中心获得金融机构“民宿贷”。 该公司负责人梅竹清表示,服务中心的成立解决了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金融输血帮助企业缓解困难。
“更重要的是,服务中心平台建立后,政府部门可以有效发挥征信和政策出台的作用,选择项目白名单,形成风险共担,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胡丕智表示,随着金融的逐步深入介入,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改造将拥有更加充沛的动力,也将为实现高品质旅游勾勒出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