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湖”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莆田聚焦治水经验和成效
木兰河自古以来常年遭受灾害,百姓饱受苦难,面容因洪水而变。 目前,木兰溪正在全流域进行系统化治理,成效显着。 流域上游以山地丘陵地区为主,注重生态保护。 流域盆地中游和下游平原地区主要是城市发展区和人口聚集区,以生态治理为主,以水质改善为目标。 流域下游为滨海平原地区,以生态修复为重点,重点实施北洋平原南部和南部河网区域生态修复,保护荔枝林带和生态绿心,系统修复木兰河口湿地。
2019年10月14日,福建莆田。 木兰河仙游段。中国网记者 李伟斌 摄
木兰溪发源于仙游县西园乡,流经仙游县城。 为保护木兰河源头及上游,仙游县采取“四不三改一补偿”措施:不发展工业、不畜禽养殖、不乱砍伐、不乱占地、不乱建。房屋; 引导畜禽养殖业向发展林下经济转变,从自耕向土地流转、规模化养殖转变,从农业向发展生态旅游和农民工创业转变。
据了解,木兰河仙游段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于2013年正式实施,2017年3月实行河长制。实行河长制以来,仙游县创新工作机制,开展开展无人机巡逻、电子河长巡逻、畜禽养殖电子监测等,并结合实际,探索“一村一塘”,充分利用天然沟塘生物生态自然恢复,提高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减轻河流水环境压力的目的。
2019年10月14日,福建莆田。 记者在木兰溪支流延寿溪调研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绿色心脏建设。中国网记者 李伟斌 摄
延寿溪是木兰溪的最大支流。 其上游为山地河流,分布在九鲤湖风景区和九龙谷风景区。 其中游是莆田市的“大水库”东镇水库。 其下游流经市中心的河流,又称“寿溪”。
东镇水库是莆田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 水库修建之前,南北海域经常发生洪水。 水库建成后,防洪蓄水,转危为利。 是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安全屏障。
2019年10月14日,福建莆田东镇水库。 记者调研东镇精神教育基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管理和水文化建设。中国网记者 李伟斌 摄
核心城区延寿溪“寿溪”段建成了全市最大的城市沿江滨水公园,把城市最中心、最生态的土地留给市民共享。 在治理过程中,我们以生态方式保护沿江生态基地,保护河滩,建设亲水景观; 保留荔枝林带和天然树木,建设休闲步道; 利用池塘、沟渠、湿地蓄水阻洪,建设生态缓冲区。
2019年10月14日,福建莆田木兰皮。中国网记者 李伟斌 摄
木兰陂位于木兰溪与兴化湾潮汐交汇处。 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也是全国五大古琵琶之一。 素有福建“都江堰”之称。 公元1083年木兰陂建成后,经过一千多年的水土变迁,原本遍布莆田的池塘也随着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而变得陈旧不堪。
2019年10月14日,福建莆田木兰皮拦河坝。中国网记者 李伟斌 摄
2012年,木兰皮以下河流堤防全部封闭,洪水退回河道。 流域内涝频发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 不仅结束了莆田主城区无堤防的历史,还将城市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 2014年,木兰皮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第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19年10月14日,福建莆田鲤城区玉湖。 记者来到鲤城区调研全省治水综合试验工作和木兰河鲤城段河道治理、河道治理、河道保护工作。 目前,湖心岛正在建设中。中国网记者 李伟斌 摄
按照“改渠不改水”的理念,利用了木兰溪下游凿直的旧河道。 旧河道被开挖成人工湖——玉湖,并建成生态公园。 湖中心水域面积超过700亩,不仅有效增加和提高了莆田市区的水域面积和蓄洪能力,还丰富了城市的生态内涵,给市民一个亲近的世外桃源。水。
2019年10月15日,福建莆田白塘湖湿地。中国网记者 李伟斌 摄
白塘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是木兰河流域涵洞段上的一颗“明珠”。 由于木兰溪最大的防洪挡潮和蓄水灌溉闸——陈桥涵坝的修建,白塘湖周边水体常年碧绿、平坦。 湖水通过纵横交错的沟渠滋养了3800亩优质农田和附近67000亩土地。 这里拥有万亩农田,成为兴化湾南北洋上一大片肥沃的平原。
2019年10月15日,福建莆田,记者探访百威雪花啤酒有限公司。中国网记者 李伟斌 摄
啤酒生产是一个高耗水行业。 整个行业每吨啤酒消耗5-6吨水。 国内节水啤酒企业每吨啤酒消耗水约4吨。 百威索瑟斯啤酒有限公司将节水融入到所有生产中。 在此环节,水处理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建设,使这一数字减少到2.43吨,处于世界领先的节水水平。
莆田是一个比较缺水的地区。 通过木兰溪的治理和合理开发利用,全社会全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