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游客文明旅游不文明现象不多法律法规仍存问题

文明旅游不仅依赖于游客的内在意识,也有制度的约束。 要把原本处于悬置状态、“稻草人”状态的规则约束力最大化。

□本报记者 赵莉

游客素质进一步提高;

不文明行为主要体现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文物保护等方面;

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强于行为,自律强于待人行为;

游客主要通过景区、官方网站、电商、媒体获取文明旅游信息;

风俗宣传是文明旅游建设的重点。

上述结论来自全国26个省(区、市)旅游局(委)组织、超过20万人参与的国内调查。

今年春节假期游客的出行情况印证了上述调查——与往年频繁曝光的不文明旅游相比,今年春节期间类似新闻并不多,这可以反映出文明出行意识的增强。一边。 然而,暴露的不文明行为不多,并不意味着没有。 例如,大年初五,北京地坛庙会公园出现客流高峰,也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 比如,祭坛的朱红色墙壁上“印”着一排排鞋印,父母让孩子坐在树下。 排尿等情况有很多。 再看天津,古文化街上,占道的小商贩迫使机动车绕道; 天津站附近的世纪钟前,不少草坪被践踏成“片区”。

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1月31日全国旅游总入境人数3770万人次,同比增长14.0%; 旅游收入510亿元,同比增长16.3%。

如此庞大的出行量,其背后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尤为显眼,这让人们不得不担忧——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何时才能消失? 毕竟,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强调“文明旅游”,国家旅游局和一些地方也出台了促进文明旅游的专门规定。 但在此背景下,旅游不文明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不文明”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到底什么是不文明旅游行为?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林德荣教授给出的答案是——一般来说,不文明旅游行为涉及生活习惯、风俗习惯、法律等,主要是指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伦理。 、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违反社会公德和有关法律、纪律,对资源、环境、居民、其他游客乃至自身造成不良影响或者难以弥补损失的行为。

相反,什么是文明旅游?

旅游公共活动_公共旅游不雅行为的新闻_什么是旅游公共传播的主要方式

文明旅游是旅游主体在参与旅游活动中具有文明观念、文明情感、文明知识、文明责任的文明行为的综合表现。 它的本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文明在旅游活动和经营中的体现,是游客和利益的体现。 以相关各方为主体,表现出人-人、人-物、人-地之间的和谐关系。 但当目标导向的时候,文明旅游仍然是旅游的高级阶段,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南昌大学旅游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黄希佳这样评价。

近年来,随地吐痰、涂鸦、不修边幅、秩序混乱等不文明游客行为层出不穷。

拥有5年导游经验、目前经营一家在线旅游公司的常德源告诉记者,概括起来,公众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分为三类:

一种是无知型,即对不同文化的无知,造成无意识的不尊重;

第二种是习惯型。 尽管公众承认并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但习惯性行为导致与目的地社会道德的矛盾或冲突;

第三类是放纵型,一般以自我满足为原则,为了追求“高品质”的旅行体验而随意释放非道德本能和私欲,凸显基本道德素养的缺乏。和一些人的文明自律。

长期以来,不文明旅游行为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游客道德水平等内部问题。 经过长期治理,不少业内人士注意到,导致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因素有很多。

“由于缺乏诚信机制,一些游客对旅游服务人员欺骗、坑蒙拐骗的行为心存戒心,无暇顾及自己的不良习惯; 一些旅游服务人员忙于拔毛,靠敲诈顾客、回扣牟取暴利,不重视不文明的旅游经营行为。 甚至有极少数公民价值取向紊乱、品行不良,单纯损害他人或损人利己,在旅游活动中自觉‘做出不当行为’。”常德远说。

此外,常德远还提到了旅游硬件问题,“我国用于保障公共休闲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还没有达到非常充足的水平。 有些人长期存在侵占、侵占、非法占用公共资源的意识。 秩序意识淡薄,加上一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进一步助长了一些游客不自觉地养成了‘不合作’心态和‘不文明’行为。”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及其国际影响力是不文明旅游行为发生的另一个原因。首先,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大众旅游追求的体验还停留在以物质为主的感官体验上。”在满意度方面,游客作为消费者,在‘快乐原则’的指导下肆意妄为,导致旅游过程中出现拥挤、喧闹、秩序混乱等不文明行为。”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教授郭鲁芳表示,其次,公众大规模出国的时间还短,缺乏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认可。 “旅游技能”的学习和培训相对滞后,导致缺乏“他人”意识,直接导致旅游业的衰落。 “最后,世界各国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标准不同。国际旅游为异质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提供了空间,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在‘边缘域’,中国传统文化往往缺乏话语权和影响力,某些文化符号很容易被误解,被贴上‘不文明’的标签。”

文明行为准则落实难

不可否认,近年来,中国游客文明旅游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开始从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角度对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的文明旅游行为进行干预。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国家旅游局会同有关部委先后发布了《提高我国游客文明旅游质量行动计划》等十余份关于中国游客文明旅游的通知和具体措施。 《中国公民》《文明旅游十大提醒》《中国公民出国旅游文明行为指南》等可谓细致入微。

公众的焦虑情绪也在上升。 相关旅游协会和龙头企业纷纷发布《文明旅游倡议》积极跟进。 有识之士的呼吁也屡见报端。 2014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前所未有地将“旅游文明”问题上升到旅游外交层面,全面推进全民文明旅游,并通过发布“旅游黑名单”引发全社会对文明旅游的积极响应警告。 。

旅游公共活动_公共旅游不雅行为的新闻_什么是旅游公共传播的主要方式

2016年6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不文明旅游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被誉为新版“旅游黑名单”,将旅游从业人员的不文明经营行为列入其中。 24名游客和游客已被列入名单; 2016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家旅游局推出假日旅游“红黑名单”,表彰一批优秀旅游机构、旅游从业人员和文明游客。 它还惩罚了管理和服务不善的旅游经营者。 该单位及不文明游客被曝光。

随着文明旅游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各地也举办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明旅游主题活动。 从旅游景点、交通站点到学校、社区,志愿者自发宣传,当地居民积极配合。 人们参与文明旅游的社会潮流正在逐步形成。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仍存在一些问题。

“国家旅游局已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准则》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作为旅游合同附件。文明旅游规定共八类,包括: ” 对此,中山大学学会科教学院副教授童建军认为,存在几个问题。 这八项通用文明旅游规范与其细分的具体旅游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平行或包容关系? 他们是否把所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都穷尽了? 这些被禁止或提倡的特定出行行为如何操作?

佟建军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不浪费饭菜”是旅游文明,但只有光盘才能避免浪费吗? 由于食物的味道或种类而放弃食物是否是一种浪费? “触摸古建筑外墙是否构成‘不得攀爬、触摸文物’的禁止?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构成‘长期占用公共设施’”?

同时,有业内人士表示,旅游法对游客规定了文明旅游的义务。 “但是,违规后的法律责任只是旅行社可以依法解除合同并赔偿旅行社损失。如果不解除合同,获得的利益会更大。那么,即使“游客违反文明旅游规定,旅行社不会解除合同。对于选择自助游的游客来说,这条法律规定是望尘莫及的。” 常德源说道。

文明依赖意识也需要制度

在谈到中国​​文明旅游的未来时,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都提到了“公民教育”这个关键词。

真可谓“丰衣足食者知礼,丰衣足食者知荣辱”。 然而,从“衣食足”到“知礼”、“知荣辱”,却并不自然。 全民素质教育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途径。 。 文明是一种习惯,习惯应该从小养成。

“国民素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实施文明旅游素质教育,突出道德规范教育和文明不良习惯纠正,让青少年养成自觉遵守的良好品质。”受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约束。 还有行为习惯。”郭露芳说。

此外,郭鲁芳指出,旅游通常是跨地区、跨文化的活动。 文化差异和人们的好奇心构成了旅游吸引力和旅游活动的驱动力。 “在主客互动中,文化障碍很容易导致双方关系紧张。 即使存在冲突,承认和尊重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承认差异、承认差异是尊重差异的前提。 游客只有正确识别目标文化的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才能做到自律。”

对此,常德源还建议,行前通报、发放旅游手册等常见做法被认为是杜绝第一类“无知”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有效途径,但效果甚微。 “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移动终端APP,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礼仪、宗教禁忌等信息,供出境游客随时查看;基于实时定位,可以即时查询告知游客所在地区或场所的禁忌行为和文明警示。”

“文明旅游不仅依靠游客内心自觉,更需要制度约束,特别是对于第三类‘放纵’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治理,更是不可或缺。” 常德源表示,根据国家旅游局《不文明旅游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对不文明旅游行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对于规范旅游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该制度仍存在界定标准模糊、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质疑。 “一方面,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认定不能一概而论,应制定等级标准和判断依据,对各级采取不同的惩戒措施;另一方面,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监管应遵循以下原则: “违法必罚、处罚必重”,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政府通报。中行征信机构将对名单上的人的生活产生真正的影响。” 郭鲁芳表示,只有这样,“旅游黑名单”制度才能摆脱“田间稻草人”的形象,有效遏制旅游腐败。 种种混乱。 此外,由于出境旅游规模不断扩大,直接监管不文明旅游行为也存在困难。 根据旅游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建立旅行社全程文明教育责任制度,强化导游、领队对文明旅游的提醒和引导作用。 保障公众文明旅游的义务。

此外,林德荣建议,更重要的是创新文明旅游宣传监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开启文明旅游新模式,让规则原本处于悬空状态的“稻草人”状态被束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同时,要与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合作,加大对旅游不文明行为的监督曝光力度,加大处罚力度。 除了旅游黑名单,我们还可以效仿武汉市文明旅游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文明旅游银行。 “文明旅游照片”公益活动已在全国推广,征集反映文明旅游和不文明旅游的图片,彻底改变游客贡献消费却不受尊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