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习近平总书记西藏考察调研: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新征程

近日,人民网记者从林芝市出发,踏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足迹,一路回访,看到了西藏生态保护的美丽,领略了藏文化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辽阔高原上处处涌动的建设热潮。

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这是习近平22日下午在布达拉宫广场视察时向游客和当地民众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生态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2021年7月21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林芝尼洋河大桥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保护、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保护好这里的生物、植物、河流、山川。

五月,西藏迎来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期。

烈日炎炎下,冰雪悄然融化,涓涓细流英姿飒爽地向着雅鲁藏布江渐渐汇聚,薄雾滋润着亚尼国家湿地公园的秀美风光。这里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我们每天都会不定期巡查,看看基础设施有没有被破坏,有没有新的动物出现。总书记这么重视林芝,我们很有信心保护好这片湿地。”亚尼国家湿地公园护林员丹追次仁笑着说。

一年来,林芝市不断推动亚尼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迈上新台阶。

今年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亚尼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建设项目。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湿地公园保护力度,整体保护好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生态系统,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林芝市巴宜区亚尼国家湿地管理中心主任次仁卓玛说。

生活在高原的人们似乎对追求绿色更加热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布达拉宫上时,拉萨南北山便热闹起来,在一阵阵悦耳的钟声中,出现了一支特殊的“工作队”——马车队。

今年,拉萨实施了大规模的南北山绿化工程,山势高峻,没有公路,车辆无法直达,马帮们成了“急先锋”,给大山里带来了绿色的希望。

拉萨南北山区造林点。人民网记者李海霞摄

南北山是拉萨重要的生态背景,对涵养水资源、维护水土、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2015年,拉萨就实施了“绿色围剿”工程,为今年南北山的绿化打下了基础。

“拉萨确实变绿了,我相信还会越来越绿。”2017年,拉萨圣地花园项目部吕强参与了拉萨“绿色城市”建设。在他的印象里,南北山曾经光秃秃的,让荒山变成绿地几乎是天方夜谭。

“看着满山光秃秃的岩石,心里有些绝望,这里怎么可能长树呢?”吕强感叹道。谁也没有想到,西藏的“愚公”们凭着“种下一片土地,绿化一片土地,让一片土地活起来”的信念,完成了这项任务。

经过几年的植树造林,拉萨机场隧道两侧的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装。人民网记者李海霞摄

绿色如画,处处是风景。“拉萨的气候越来越好,以前周围的山上没有树,现在夏天一片绿意,空气湿润,很舒服。”在拉萨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边巴笑着说。

拉萨市民在绿色公园里尽享生态宜居之美。人民网记者李海霞摄

五年山河更绿,十年拉萨更绿。

西藏周边旅游自由行路线_西藏周边自驾游_西藏周边自由行旅游

“按照规划,到2030年,拉萨南北山造林项目的实施,将大大改善拉萨周边的生态环境,提升区域森林生态服务功能。项目可新增年蓄水量约4980万吨、固碳量22.91万吨、释氧量19.3万吨、保肥量2.71万吨,年新增生态价值14.85亿元。同时,还将带动群众收入增长,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必将取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拉萨南北山造林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区林业草原局副局长)胡志光介绍。

湿地美、山青、水清。位于那曲市的各拉丹冬,是流入长江的“清水”源头。2021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结合枯水期、丰水期、均水期特点,首次对各拉丹冬长江源区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专项调查。

“这次调查真正打通了长江源头‘最后一公里’,填补了各拉丹东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的空白,为长江源头环境保护与修复奠定了数据基础,为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的本底值参考,对于支撑整个长江流域系统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贾晓华介绍,“从调查结果看,各拉丹东长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物物种丰富多样,整体生态质量十分健康。”

西藏周边自由行旅游_西藏周边自驾游_西藏周边旅游自由行路线

2022年5月10日,那曲市开展“长江源”生态保护工作,科研人员对长江源水质进行检测。王丰收 摄

特色旅游驶入快车道

2021年7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听取嘎拉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等情况介绍,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绿色银行”兑换商店、卫生所等详细了解有关情况。

这里因春天盛开的野桃花而闻名,每年的桃花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为当地村民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村民达瓦建灿热烈欢迎总书记到家里做客。“总书记来了以后,我家里的东西就没有动过,因为很多游客追随总书记的脚步来我家参观,我觉得很自豪。”他笑着说。

嘎拉村全体村民也感到自豪。

“今年仅桃花节收入就达107万多元。”嘎拉村村委会主任尼玛多吉说。

未来5年,林芝市力争实现接待量、旅游收入两位数增长,延伸旅游线路,打造上百个不同类型的特色旅游村落,满足更多游客需求,利用新技术发展智慧旅游,让旅游大数据“跑起来”。

“拉林铁路开通后,我和姐姐就来这里打工,还把村里种的水果、山上摘的松茸拿来卖,生意不错,去年我们家就增加了2万元收入。”家住林芝市米林县的珞巴族小伙子罗布说。

从藏南谷地到藏北高原,随着生态日趋向好,西藏乡村旅游驶入快车道。那曲市布曲县查曲乡多硕卡村旅游业起步晚、资源少,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旅游业态,打破了过去单一的文化观光旅游,依托康养休闲旅游发展,带动就业人数50余人,真正实现了产业兴旺。

珠峰脚下,巴松村村民多吉经营着一家酒店。

“我家以前靠开小店赚点小钱,后来看到旅游旺季,很多游客都会因为没地方住而苦恼,就萌生了开酒店的想法。”多吉告诉记者,“现在我们村大大小小的酒店、民宿大概有30家,质量也比以前好多了,游客很满意,大家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

一年来,西藏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努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积极打造高原精品旅游,在推动西藏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培育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招商引资的重要区域。

游客在西藏阿里地区深度游乡村。人民网记者李海霞摄

“以拉萨为例,当地已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产业体系,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在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贡献日益显著。”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新闻发言人王晓东介绍,“2021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53.44万人次,同比增长18.5%,实现旅游总收入441.9亿元,同比增长20.6%。”

在全国疫情多发、区外游客数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西藏大力推广“冬季游西藏”政策,组织“当地游”,帮助陷入困境的旅游服务业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同时,为进一步拉动消费,以旅游高质量内循环为抓手,加快构建“西藏旅游经济内循环”,助力西藏向世界旅游目的地目标稳步迈进。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2021年7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步行考察拉萨八廓街市容,走进特色商店,询问旅游和文创产业发展、藏文化传承保护情况。

来到太阳城,八廓古城是必须打卡的地方,可以说,八廓古城是拉萨乃至西藏的一张“文化王牌”。

西藏周边旅游自由行路线_西藏周边自驾游_西藏周边自由行旅游

在八廓古城经营藏服店十余年的卓玛,永远忘不了去年总书记走进店里的情景。“总书记问我藏服的面料、穿法,还有店里的经营情况。”一年过去了,她依然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今年我们的藏服款式更多了,面料也进步了很多。”

藏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创新。

“总书记参观藏服店后,又掀起了穿藏服的热潮,体现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少本土的藏服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西藏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梅说。

高福瑞是藏服品牌的老板,2016年他在拉萨创办了少数民族服饰体验店,本着先传承后创新的原则,通过民族服饰的体验,为藏服文化的传播贡献力量。

“现在中国传统风格这么受欢迎,说明我们的民族自信越来越强了。我希望能够把藏族服饰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高福瑞说。

西藏周边自由行旅游_西藏周边自驾游_西藏周边旅游自由行路线

2022年5月,西藏迎来旅游旺季。身着藏族服饰的游客在八廓街拍照。人民网记者李海霞摄

如何让藏族服饰再次流行起来?

“我们要让更多的个人或者企业参与到藏族服饰的设计研发中来,大胆在思想理念上进行创新,在具体的制作中运用潮流和技术。当然,也要以保护为主,注重合理利用。”李梅说,“未来,我们还将在藏族传统服饰创新、品牌打造、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服装展示模式、完善本土产业链等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的光彩。”

西藏阿里地区,人们身穿传统普兰服饰进行展示。这种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历史”。人民网记者李海霞摄

午后,漫步在八廓街,无意中走进一家唐卡店,店里有一位徒弟在专心致志地画画。这里地处繁华城市的一角,这里的宁静与外面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

八廓街上有很多这样的唐卡店,唐卡被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斯朗曲达是西藏唐卡之都研究院副院长,他研究唐卡二十余年,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掌握了基础理论,才能谈创新,民间也需要引导,这样两者才能碰撞出火花。”

拉萨八廓古城已成为游客进藏必去的景点之一。人民网记者李海霞摄

像斯朗曲达这样的传承人还有很多。西藏自治区人民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普布次旦说:“保护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培育传承人,充分发挥老一辈的引领作用,加强梯队建设。西藏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6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22人。在总书记的感召下,更多的年轻人主动报名学习传统技艺,“非遗”队伍焕发出新的活力。我想,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有力证明。”

黄昏降临,忙碌了一天的阿贵放下手中的工作,望着办公室窗外渐渐恢复平静的街道,不禁感叹:八廓街越来越美了。

阿贵在拉萨八廓古城管委会工作了10年,亲眼见证了古城从早到晚的发展。10年间,八廓古城经历了两次大规模整修。“人们来古城,就是为了看它的古朴、它的特色,所以我们必须‘修旧如旧’,否则文化底蕴就会丢失。你看,古城里铺的每一块砖都是特别定制的,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

岁月流转,古城是文化的载体,八廓古城则是西藏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文明共生?

“古城这么小,来的人却越来越多,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挑战。我们要充分利用古城资源,同时以保护为主,不能破坏原有的风貌。”阿桂说。

阿贵的工作簿上写满了许多要做的工作的笔记,其中之一就是如何让古城“活起来”。“每天,无数人从这里来,又从这里离开。我们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世界,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大家欢欢喜喜地来,欢欢喜喜地走。”

从历史走向未来,八廓古城正焕发新的活力。

西藏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为基础,持续推动旅游发展,在传承和创新中解锁文化“密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