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石家庄井陉县石头村,于谦后人所建,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位于石家庄井陉县西北部,原名“余家村”,相传为明代重臣于谦后裔所建。因村内建筑全为石砌,又称“石头村”。至今,石头村仍保持着500多年前的建筑布局和特色,是北方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之一。

景点信息

地址:石家庄市井陉县西北

门票:20元

景区电话:-82022630

交通:从石家庄火车站乘203路汽车到井陉县,票价5元,再转乘到于家村郎窝的班车,全程2小时,票价3元(此车每天发车16班)。也可在东方宾馆乘每天下午3点发往于家村的班车,票价7元。

从正定古城出来,沿107国道行驶,到达石家庄后转入307国道,向西行驶,往“天长镇”方向拐弯,行驶约2.5公里,在标有“狼窝”的路口拐弯,行驶3公里后,在路边看到“石头村”的路牌,顺着路牌走就到了石头村。

住宿:村内农户可提供住宿和餐饮,需由村委会统一安排,在老乡家住宿和餐饮费用约20元/人/天,自取餐需另行付费。

旅游小贴士

狼窝到石头村的路况相对较好,但进村路段为上坡路,需格外小心。

景点地图

景点相关信息

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西部,面积10平方公里,有400多户人家,1600余人,为余家乡政府所在地。1998年11月1日,被河北省民俗学会命名为“余家石头民俗村”。

石头村现共有400多户人家,1600多人,其中95%以上的村民姓余,相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的后裔。祖先余有道迁此之时,这里还是一片荒野,“与树石为伴,与鹿猪为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村里的男人大多都是能工巧匠,一代又一代,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凿梯田,雕刻石器,建造石屋,用石头铺路,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石头村落。

全村有石屋4000余间,石街3700余米,石井石窖1000余眼,石梯田2000余亩,石器2000余件,石碑200余方(其中至今尚存数十方),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村里有六街七巷十八弄,纵横交错,曲径通幽。每条街都是用碎石铺成的。石街两边是石院、古门楼、黑漆大门,屋宇相连,鸡犬声声声,邻里昼夜来来往往,农家乐景象一片生机。还有深院高屋绣楼,古庙古阁。全村街道依屋而建,屋街相映成趣,呼应回望,规划有序。全村花草树木,春天苍翠,夏天明艳,使原本有些冷清的石门石街变得迷人动人。“山隐古秀,瑞石散香。”走在石门、石阶、石墙之间,诗情画意的感觉油然而生。

石头古街石头村是个石头的世界,石头古街是余家村的一大景观。余家村的先民对于房屋布局、街道设置都有明确的规范,东西向为街,南北向为巷,人迹罕至处为小巷。村里有六街七巷十八巷,总长3700余米。老街小巷宽3至4米,小巷宽约2至3米。这些狭小的街道全是用青石铺成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用石头随意铺砌,大有小有,高有低,曲折舒展,纵横交错,充满诗意。这些明清古道,其历史,多则五百年,少则三百年。 多年来人畜来来往往,每一块石头都被打磨得细腻光滑,闪闪发光,特别是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熠熠生辉,成为石头村一道难得的景观。

石院

石院位于余家石头村。村里有不下百座石院,其中最壮观的是“四合楼”。这是一座砖砌上、石砌下,巍峨耸立的建筑,始建于明末。院内有房屋数百间,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分东西两院,均为北高南低,为三面楼房。两院主屋下层均为石拱顶窑洞,九间无梁殿堂,气势宏伟高大,古朴典雅,并排错落,宽敞开阔,冬暖夏凉。

攀爬二十一级露天石阶,便可到达主屋上层的“宾客席”。

这是宴请贵宾的地方。房间梁粗柱大,无隔断,宽阔高大,气势宏伟。中间是门,门宽两米多,左右立两根明柱,中间装四扇花格木门。门两边是底下几十厘米高的矮墙,矮墙上全部装花格窗。窗前是一条长长的走廊。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南山的景色尽收眼底。西厢房楼下后面是一排小房子,有长工房、养殖房、磨坊、磨面房、仓库、工具房、井房等,可见宅第的气派。

清凉亭

清凉亭位于余家石头村,村里有一座传奇建筑叫“清凉亭”,又名“神仙阁”,位于余家村东口,是余家村的标志性建筑。此亭始建于1581年(明万历九年),相传为力大无比的余熙春所建。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辛邈),村民余熙春体魄强健,家境贫寒,心地善良,独自修建。直到万历二十年,才修建下层,第二层完工后,余熙春便病逝了。至于第三层,村民用木砖修葺。亭子下层的石块重达1万多公斤。 下层东侧有石桌裙,上刻梅花鹿图案,粗犷而又典雅。”

据说清凉阁原本计划建九层,但在建至二层时,俞熙春在挂招风匾时手臂受伤,随后病逝。如今,清凉阁底层的石板路上仍可见到俞熙春受伤时留下的血迹。

清凉阁共三层,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雕梁画栋,五脊六兽,重檐歇山顶。东门上悬挂着一块风动石匾,西门上高悬着扇形鎏金匾。南侧有圆雕龙头扇形匾,匾上书“清凉阁”三个鎏金大字;风动石匾制作奇特,两个小孩围着一只梅花鹿,大风不动,小风动。

清凉阁共三层,每层结构各有特色,令人称奇。一层为四门式,有拱顶;二层为四开间式,实心;三层为廊式,有露柱。楼顶“以木砖修葺”,四面露柱,单门厅堂,白墙壁画,琉璃瓦顶,清新明亮,古朴典雅。

下两层全由石块砌成,错落有致,有争有让,有高有低,有嶙峋,有高低起伏,有诡谲离奇,极具力学价值。

更为奇特的是,如此高大的建筑,没有地基,没有辅助材料,全凭天然石基,就地砌筑巨石,自下而上。石块巨大,有的长达数米以上,有的重达数吨,有的完好无损,有的只剩下几处凿痕。结构粗犷豪放,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充满古朴粗犷之美,正如当地民歌所唱:“一石为梁,一石为墙。”清凉阁巍然矗立在群山之中的村头,蔚为壮观。

清凉阁以上两层为庙宇。最顶层为玉皇庙,供奉玉皇大帝。二层分四间:东室三皇庙,供奉尧、舜、禹;南室三义殿,供奉刘、关、张;北室阎罗殿,供奉阎罗王;西室观音殿,供奉生育女神、疥疮女神和明察女神。下层为拱形建筑,坐北朝西,形似城门,是于家村的东门。 牌坊正中,有余熙春侄余朝兴所刻碑文:“根基始建于万历九年,一人难筑,下一段始建于二十五年,不知何时方成。全村人都说是栽树,我却凭一己之力,挖开石山。做生意的人都停下脚步,看着这一幕,等着功成名就,千秋万代流传。”

放眼整个清凉阁,无数块巨石鳞次栉比,似拱非拱,似楼非楼,集美学、力学、建筑学、数学、几何学、物理学于一体,错综复杂,巧夺天工,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民间艺术的珍品。

余家村的另一大看点,便是村里随处可见的水井,如今全村共有新旧水井700余眼,水窖近300口,水池18个,是全村户数的两倍多。

余家村初建时,先民们就十分重视蓄水、用水,余、康两家各有安排,余家先祖有五个儿子,分“五支”,在南山脚下凿了五口水池,分别取名“大叶池、二叶池、五叶池”;康家也在东山脚下凿了一口水池,取名“康家池”。

由于水宝贵,所以管理十分严格,如清乾隆三十九年立的“六尺禁”碑就规定,要照顾老人、寡妇,盗用水、浪费用水者,应受到惩罚。

后来,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各家各户开始找地方打井、建窖。有的在村边,有的在路边,有的在田边,有的在山上,有的在院子里,有的建井房。年复一年,越来越多,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井、窖、池。犹如繁星点点,形成了少有的井、窖、池网络。

真武庙位于石头村中心,坐北朝南,始建于嘉靖年间,为砖石结构庙宇。进庙需先登15级台阶,拾级而上,原本低矮的庙门显得高大雄伟。庙内正殿供奉金面真武像,院内有仅存的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建村方略、建筑材料所在地及余家村原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村史”。如今真武庙内供奉着于谦塑像,两边墙壁上密密麻麻贴满了余家村家案,记录着已故余家一代代的家族发展史。

形态各异的石文化、纯朴深厚的民俗风情是余家石村的美。“东阁西厢、南洞北寨皆古迹,春夏秋冬皆美景”是对石村最好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