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北疆的旅游线路 红色文化:兴安盟的鲜明底色与精神旗帜

兴安盟是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的诞生地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最早实践的地方,是北疆一座红色文化的宝库。

从五一会议旧址,到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再到乌兰夫旧址、内蒙古中共工委旧址……在兴安盟,从一栋栋革命建筑到一张张革命时期的纸,都被列为珍贵的保护物。75处红色遗址、遗迹,向世人诉说着红色兴安的波澜壮阔历史。

今年以来,兴安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在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阐释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狠下功夫,深入研究北疆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北疆文化的当代价值,着力打造北疆文化特色品牌,让信仰之火永葆旺盛。

筑牢思想根基,从初心指引力量

“北疆文化”整体标识呈红旗造型,以红色为主色调,象征内蒙古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续写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4月9日,在乌兰浩特市五一劳动节集会现场,一场以“兴安红色文化赋能育魂增效”为主题的“思政大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来自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的近百名学生认真聆听思政老师赵汉英的讲述,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到红色教育基地上课,不仅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前辈们为国为民、不辞辛劳的精神,更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学子,跟党走、走得更远!”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卫生系学生韩迪激动地说。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思政课教师赵汉英说,在“思政大课”备课过程中,教师们认真学习观摩如何弘扬兴安红色文化,如何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让理论和现实相互促进。“我们把中华文化根脉与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大课’教学,讲好北疆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年轻一代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

今年以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持续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兴安盟博物馆、五一会议旧址、乌兰夫旧居等地开展60余场“思政大课”。

“这次班会让我以一种新颖的方式了解了北疆文化,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北疆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更加光彩夺目。”日前,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三中六年级1班“祖国的北疆”主题班会上,学生们精心编排的传统舞蹈、红色故事演讲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让师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以来,兴安盟各校充分利用北疆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北疆文化红色论坛在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北疆文化的当代价值”等讲座受到青年学生欢迎。《兴安党旗红——兴安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记》等兴安红色文化课程初稿完成。兴安盟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实践教学课堂,在青年学生中弘扬北疆文化,传承革命精神。

兴安盟不仅用好北疆文化资源,讲好“思政大课”,开展实践活动,还把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着力点,组织盟内外社科理论研究专家“联手作战”,形成了挖掘解读与实践转化相结合的“棋局”格局。

北疆的旅游线路_北疆的旅游线路_北疆的旅游线路

今年2月,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兴安分院联合成立了北疆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兴安盟北疆文化探索”系列研究项目在自治区成功获批,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夯实了北疆文化的理论基础。

培育红色核心 用文艺照亮人民美好生活

4月12日,在兴安盟乌兰牧骑文工团训练馆,演员们正在为音乐剧《草原不落的太阳》和歌舞剧《颂歌》的修改完善进行紧张排练。

音乐剧《草原不落的太阳》是以红色革命历史为背景创作的音乐剧,表达了内蒙古人民团结一心、把自身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精神风貌。音乐剧《颂歌》以科尔沁民歌《正月玛》为背景,讲述了科尔沁草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封建黑暗势力作斗争,坚守忠贞爱情,改过自新成为主人的历史故事。

“我们计划将两部剧目编排成长、短两个版本,长版时长约90分钟,用于对外交流比赛和演出,短版时长约50分钟,面向普通民众和游客演出。”该剧音乐总监鄂伟良表示,通过此次修改完善,两部剧目的制作水平将得到全面优化,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观众。

打磨两部经典剧目,只是兴安盟聚焦优秀文艺作品、弘扬北疆文化、延续红色血脉的举措之一。今年,兴安盟还启动了《兴安盟在兴安山上(山水人间)》的文案、音乐创作、制作、排演工作,并指导创作了音乐剧《雕花马鞍》《梦回乌兰茂都》。通过一系列红色文艺作品,让观众感受到家国情怀和北疆文化魅力。

目前,兴安盟民族歌唱大赛“享北疆·唱在兴安”预赛正在积极报名中。兴安盟立足北疆、面向全国,开展了北疆红歌征集、汇编工作,形成了《北疆红歌百首榜单》,其中兴安盟原创歌曲20首,盟外经典歌曲80首。“兴安盟民族歌唱大赛线上赛,进一步提升了北疆红歌的知名度。此外,我们还从全国各地征集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目前已收集了各个时期的红色历史故事200余首,正在遴选出最佳音视频,在盟内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官方网络平台录制推广。”兴安盟文化馆艺术策划部主任吴日涵介绍。

跟着音乐的节拍,欢快的舞蹈,《草原上的太阳升起来了》等16个节目依次上演。4月10日,在乌兰浩特市格根庙镇白音哈达嘎查,艺术爱好者们登上“梦乡田园”的舞台,用歌声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演绎了一曲守望相助、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和谐乐章。

“近期,巴亚嘎查将在胡斯勒舞台举办文艺演出,请大家踊跃报名、积极参加……”连日来,“乡村追梦,我们的舞台”系列文化盛宴在兴安盟扎兰屯旗各嘎查(社区)上演,在社区广场、田野里,以群众为主角的“艺术+”活动走进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兴安盟深度挖掘区域性北疆文化载体,将北疆文化与文艺表演、理论讲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等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兴安盟已组织乌兰牧骑各级各类以北疆文化为主题的公益演出94场,开展了“书写我们的美丽生活”“梦想乡村,我们的舞台”等12项义务艺术服务,同时突出“石榴籽”街区文博会,在元旦、春节期间举办两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市集,吸引2000余名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北疆的旅游线路_北疆的旅游线路_北疆的旅游线路

兴安盟还组织开展北疆文化优秀作品汇编工作,收集各类文学作品172部、文学作品75部,纳入兴安盟北疆文化文脉库。举办首届“乡村振兴·田野之上”纪实摄影展,全方位、多角度呈现乡村变迁发展史。

整合文旅资源探索创意转型新路径

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兴安盟开展了走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感受辉煌岁月、感受五一大会、聆听党中央声音、体验共同精神家园、观看红色情景剧、听“六句真话”专题课、学唱北疆100首红歌听“赞歌”背后的故事、参加“石榴籽”邻里文化集市、种植“枫榆同舟”团结林等一系列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十一个”红色主题活动,让各族人民在“学看听走”过程中坚定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走进兴安领军创新展示体验中心,“兴安剧场”“兴安兴邦”“大观兴安”三大主题空间将集中展示兴安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剪纸艺术、银饰制作等文创产品,游客可一站式见证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的精彩传承。

“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我们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创产品设计大赛,推动兴安盟红印章、兴安盟红色文化旅游系列积木、马头琴文创系列香炉等获奖设计成果转化。”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婷婷说,目前,兴安盟正进一步完善兴安领军创新展示体验中心功能设施,不断扩大兴安盟文创实体店和文创产品认证规模,积极组织文创企业、文创产品认定“我和草原有个约”品牌,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和红色资源创意转化。

“各位叔叔阿姨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五一’旧址,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来自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赫站小学的学生李宣伟身着“小红喇叭”绶带,站在“五一”旧址前,生动形象、动情地向游客介绍着,他稚嫩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大厅。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五一会议旧址,这座见证了内蒙古自治区诞生、记录了红色政权在辽阔草原扎根的两层青砖建筑,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张开怀抱迎接八方游客。

近年来,兴安盟不断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文物保护修缮力度,恢复文物本身的内涵和特色,创新展示利用形式。如今,以“一馆三遗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矩阵已逐渐成为兴安盟旅游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带着家人来红色景区游玩、参观红色文物保护单位、听红色故事、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

“今年春季,我们推出了‘红色兴安游’等4条春季旅游精品线路,在原有‘美丽北疆·内蒙古民族解放红色考察线路’和‘革命灯塔·红色草原’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丰富为‘一馆三遗址’、兴安乡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索伦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等21个景区的四日游线路。”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乌朗日勒说,兴安盟把红色资源连成线,红色旅游创新多姿多彩,受到区内外关注,去年共接待游客96.5万余人次。

回首往事,1947年5月1日,第一缕曙光从红城升起,照亮了草原;第一声号角在兴安上空吹响,给北疆儿女带去了希望。

讲好新时代红色故事,续写新征程革命辉煌。兴安盟深入开展北疆文化建设,全方位传承红色精神,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发展。势已成,时已至,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