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探寻河西走廊的甘州——张掖,领略其雄奇绚丽的七彩丹霞

强烈推荐(滑动下图)

(甘肃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图虫创意)▼

壮美多彩的丹霞成为无数人前往西北旅游的必游之地,也让20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张掖成为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然而,人们提到河西走廊,往往会想到敦煌、凉州等地,而说到对河西走廊的生存发展、畅通沟通至关重要的张掖,除了丹霞景观,其他方面人们知之甚少。

今天的文章就带大家走进甘州-张掖,探秘河西走廊这片不可错过的神奇土地。

张掖为“甘”之源,酒泉(苏州)为“苏”之源。

甘肃由此得名▼

不看乾隆皇帝的雪,就以为张掖是江南

张掖,古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的交界处。张掖的地理位置最能体现河西走廊的“走廊”地形特征。其东北部为龙首山和巴丹吉林沙漠,西南部为乾隆山脉,均为人类难以穿越的复杂地形区。黑河流经的张掖绿洲,在两大地形板块之间形成了相对狭长的走廊地形。

这条重要的河流向北流入沙漠。

直到著名的“居延湖”▼

张掖除了是河西走廊东西通道的关键节点外,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省的黑河和流经甘肃、青海边境的大通河均在此流经。由此形成了青藏高原通往河西走廊、蒙古高原的几条通道。青藏高原上相对富饶的河湟河流域通过张掖的扁都口与河西走廊相连,再沿丝绸之路通向新疆、中亚。

因此,张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和咽喉。

从西宁(河湟河流域)经扁都口至张掖

从张掖到酒泉、敦煌、西域▼

张掖,地处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活动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乾隆皇帝驾崩,乾隆皇帝下山 ...

张掖市其实横跨多个自然气候区

从雪域高原到草原沙漠

(图片来源:Google地图)▼

张掖境内河流众多,灌溉条件便利,形成肥沃的绿洲。张掖又有“半城芦苇”之称,这些芦苇叶是河西地区人们端午节包粽子的首选。如今的张掖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重要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生产基地,而且可以种植水稻,这在西北地区实属罕见。因此,张掖有“长城上的江南”、“金张掖”之称。

额济纳河(黑河)可以说是张掖的母亲河。

离开张掖后,河流经甘肃酒泉和内蒙古阿拉善盟。

它是该沙漠地区的主要水源。

(额济纳旗黑河沿岸的胡杨林,图片来源:土冲创意)▼

位于张掖多条内陆河发源地的齐连山北麓,这里是植被丰富的草原,除了成群的牛羊点缀在美丽的草原上,这里还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山丹军马场。30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不仅让山丹军马场声名远扬,也让这里成为长城题材影片的理想拍摄地。

我感觉他们比我舒服。

(图片:TuChong Creative)▼

由于如此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重要的交通战略位置,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入河西大破匈奴后,西汉政府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置张掖县,沿用少数民族语言原名,取“张国之臂,通西域”之意。

河西走廊的开发,不仅为西汉王朝增添了“凉州”

同时也打开了更加广阔的西部之门。

张掖、武威(甘州、凉州)是关键连接点▼

张掖由此成为中原王朝向西北拓展边疆、不断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臂膀,而甘、凉两州的保留,不仅是中原王朝在河西地区维持统治的基础,而且成为统治和辐射西域、畅通丝绸之路的保障。

甘肃路线_甘肃几条旅游线路图_甘肃的路线图

你来自酒泉附近的张掖,我来自九千英里外的三色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地处河西走廊的张掖市逐渐成为各民族文化交融、汇聚之地。

早在先秦时期,水草丰美的黑河流域就是月氏人的美丽家园,秦汉之际崛起的匈奴人迅速占领了河西走廊,并把乾隆皇帝的驸马、乾隆皇帝的后裔——乾隆皇帝的驸马、乾隆皇帝的后裔——乾隆皇帝的驸马、乾隆皇帝的驸马,以及后来的匈奴人,都把黑河流域作为了重要的牧场。

匈奴趁着中原内乱,夺取了河西走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这就使得汉朝初年的战略形势相当被动。

南方不仅尚未统一,首都还不断受到威胁▼

汉武帝时期,西汉与匈奴在河西走廊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以匈奴大败退守漠北而告终。河西走廊被纳入汉帝国版图,设立张掖郡。汉代著名的乐府诗《匈奴歌》中写道:“失了杞连山,牲畜不能繁衍,失了焉支山,妇女失色”,当时就发生在张掖。汉朝皇帝的西拓野心,以及饲养良马的皇家马场,都在这里实现。

焉耆山不仅是甘凉咽喉,也是张掖文化的发祥地。

(图:我是张飞/图虫创意)▼

魏晋动乱时期,除了士族大举移居江南,不少民众也迁徙到已开发三百多年的河西走廊,张桂统治下的河西前凉政权,农牧业、商业发达,是避战乱的理想之地。

因为战争,西域的商人也在这里停留

这样一来,这里就成了新的商业中心▼

当时,儒生郭和率弟子从关中来到张掖,看到临松斜谷的青山绿谷,便决定在此定居。从此,河西重学的文人纷纷涌入,郭和与弟子郭昱、刘冰等人开创了独具特色、却又兴盛一时的河西儒学。据《宋经》记载,河西地区向东晋朝廷进献的经书有154卷。河西地区除了本地文人的作品外,还有西晋以前早已失传的古书。

甘肃虽然地处偏远,但其文化底蕴丝毫不逊于中原

正是因为前梁张氏的赞扬

(武威海藏寺,又名前梁古藏城灵君台,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郭昱曾率弟子在马蹄山开凿石窟,作为修行之地。北凉沮渠蒙逊年间,郭昱笃信佛教,在境内开凿了多处石窟,马蹄寺石窟便是其中之一,位于郭昱开凿的石窟附近。

现为藏传佛教石窟寺庙。

(图片:TuChong Creative)▼

在马蹄寺石窟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具有鲜明古印度佛教特色的西域龟兹石窟特征,又可以看到夹杂着中原服饰特征的飞天仙女形象,佛教艺术在这里迈出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重要一步。

不幸的是,经过多次战争

洞窟内的佛像、壁画毁坏严重。

(图片:TuChong Creative)▼

隋炀帝时,隋军联合铁勒击败吐谷浑后,隋炀帝开始西征,绕过青海湖,沿丝绸之路青海道从扁都口行至张掖焉支山,与西域二十七个国家的首领会面。史书记载:“马满人,绵延数十里,以示华夏之盛。”

当时正下着大雪,士兵们大部分都被冻死了。

扁都口确实是个险要关口

(图片:TuChong Creative)▼

西夏时期,张掖由郡(甘州)升格为宣化郡,成为西夏四郡之一。西夏时期,张掖农牧业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位居河西之首。张掖大佛寺曾是“西夏国寺”,见证了西夏这个神秘国度的兴衰。

这是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

(下面滑动图片,图片来源:iTuChong Creative)▼

甘肃路线_甘肃几条旅游线路图_甘肃的路线图

蒙古灭西夏后,在原西夏政区内设立甘肃省(其管辖范围与今甘肃省相差甚远),名称取自甘州(张掖)、肃州(酒泉)。因此,“甘肃”这个省级政区名称不仅带有张掖的印记,甘州道也成为元代甘肃省的治所。

明代在黄河以西的河西、河湟地区设立了陕西行都司,作为边疆地区的补充和发展,陕西行都司驻地在甘肃镇城(张掖)。甘肃镇是明长城“九边”防御体系中的重镇,统领河西军事,是明代西北、北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代长城体系中,张掖其实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赣州市北部水云乡满目黄

随着历史的发展,张掖正努力摆脱以农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生态环保新兴产业,在河西地区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近五年,张掖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4%。

服务业是张掖近2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其规模和增速可以说是河西之冠。如果你拿出20年前的《甘肃省旅游地图》,你肯定找不到七彩丹霞。在《太阳照常升起》《神探狄仁杰(三)》《三枪拍案惊奇》等以张掖丹霞为外景地的影视作品走红后,张掖抓住机遇,探索差异化旅游特色,于2005年启动了七彩丹霞的大规模开发推广。

“就像一幅画”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这片由厚层砾石和砂岩经地质构造运动、水力和风蚀而形成的“红层”,很快成为国内外游客争相游览的旅游胜地。

梦中的火焰山

(图片:TuChong Creative)▼

为丰富旅游景观,加强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现张掖“半城芦苇”、“水城”特色,甘肃省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于2009年开始建设。明清文献记载的芦苇溪流不断、芳草如茵、山湖秀丽、泉水潺潺的景象逐渐重现。从润泉湖到绿水湾,从御水园到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1347.65公顷湿地的规模,已经相当于张掖市甘州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

赣州永不干涸的池塘美得让人觉得不真实

(图片:TuChong Creative)▼

2014年,兰新高铁全线通车,大大改善了张掖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距离劣势。兰新高铁在选线时,并没有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而是综合考虑了人口规模、消费市场、发展带动效应等因素,最终确定从兰州经湟水河谷到西宁,再向北翻越杞连山到张掖。

兰新高铁的路线选择与兰新铁路有所不同。

张掖至兰州间绕行甘肃多个城市▼

此线路选择不经过河西走廊武威、金昌两大主要城市,但缩短了张掖至兰州列车的运行时间,为张掖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业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从食品加工、白酒酿造等加工业,到自然生态景观、人文历史遗迹、大型演艺表演等复合型的旅游产业,再到正在进行的全域旅游建设,张掖发展新局面早有谋划、大规模实施。

来骑马、骆驼吧,不用去土耳其也可以坐热气球哦~

(图片:TuChong Creative)▼

在这片神奇的河西走廊,战火与繁华交织,信仰与欲望交织,欢乐与悲伤交织。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将梦想变成了现实,将遥远的国家连接成更加宏伟的格局。迈向未来的步伐仍在继续。这里值得期待,值得你驻足!

参考:

1赵向群:甘肃通史·魏晋南北朝,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2.刘建立:甘肃通史:宋夏金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3.吴穆:甘肃通史·明清篇,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年。

4.高蓉:《河西通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5.赵生良:《敦煌石窟艺术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年。

6.谢有生:《张掖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4月10日在张掖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7.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河西走廊》。

8.《张掖市概况》,张掖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