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旅游消费调研数据报告出炉,假期效应回归,消费者出游意愿高涨
周边、跨省、出境;滑雪、温泉、民宿、房车……2023年已经开始。新的一年,游客们的出行意向是什么,最喜欢什么样的玩法,最想和谁一起旅行?是想品尝美食,成为美食家,还是沉浸在当地,成为观察者和参与者?
消费有态度,数据说话。2023年伊始,《每日经济新闻》与数字产品与服务提供商HCR汇晨联合发布首份旅游消费调查数据报告。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2267份。数据显示,2023年消费者旅游态度指数为76.20,处于较高水平。超八成受访者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去诗情画意、心想事成的地方旅行。
调查结果显示,假期效应回归后首个春节主题是“走出去”。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出行偏好也在悄然发生改变。“野性景区”、房车酒店等的火爆,源于民众对出行品质提升的追求;“由东向西”出行趋势日趋明显,体现出西部目的地的吸引力,也呼唤供应商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随着出境游重启,旅游业将在2023年开启新篇章。
出行意愿处于较高水平,超六成受访者愿意增加预算和出行时间。
新的一年,迫不及待的游客已经准备出发。
本次调查显示,2023年消费者出行态度指数为76.20,未超过80,处于较高水平(注:按照公共服务行业经验值,以百分比计算,85以上为非常高,75-85为较高,65-75为一般,65以下为较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所副教授吴丽云认为,虽然目前旅游业恢复进度尚未达到疫情前水平,但从目前来看,民众2023年出游意愿较为强烈,预计“五一”期间将迎来良好恢复。
消费者旅游态度指数由每日经济新闻通过科学的指标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模型,依托专业的数据智能生产和行业洞察能力,联合基于数据分析的数字产品与服务提供商HCR汇晨构建而成。该指数定期动态更新,反映中国人在旅游消费领域的态度变化趋势。旅游态度指数包含旅游意向、旅游预算、旅游时长、旅游信心四个维度。定期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各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他们在各个维度上的态度反馈数据。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数值,再进行积分计算,得到以百分比表示的旅游态度指数。
具体来看,41.7%的受访者表示2023年出行愿望“比较强烈”,40.1%的受访者表示出行愿望“非常强烈”;“一般,无所谓”、“不太强烈”和“非常不强烈”的比例分别为15%、2.7%和0.4%。
对于2023年不太愿意出行的人们来说,影响其选择的前三大障碍是:“出入境手续复杂、耗时长”、“找不到有吸引力的旅行产品”和“仍担心新冠疫情”。相比之下,景点门票、酒店、机票等费用支出并不是主要障碍。
影响旅游意愿的主要因素
2023年出境游热度明显提升,今年计划出国游的受访者中,最想去的大洲为欧洲、拉美、亚洲;在亚洲地区,泰国、马尔代夫、新加坡是前三大热门目的地。
此外,在新年游客的出行计划中,计划自由行游客占比最大,为46.5%,其次是跟团游(37%)和定制游(15.6%)。在价格方面,超过半数受访者(67.4%)计划在新年增加出行预算,仅有7.9%的受访者考虑在新年减少出行预算。
游客的旅游计划
除了预算外,消费者对于2023年愿意花在旅行上的时间也持乐观态度。据统计,74%的受访者愿意比去年花更多的时间在旅行上;仅有5.8%的受访者计划在2023年减少旅行时间。
游客计划旅游时长
游客最看重的旅游体验
新的一年,消费者出行希望拥有怎样的体验?
调查数据显示,“文化氛围”是2023年游客出游最关注的因素,其次是“人少安静”和“风景优美”。
在吴丽云看来,游客对目的地背后文化氛围的喜爱在疫情之前就已显现,这就要求目的地,特别是没有知名景观资源的目的地,要推出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用文化构建自己的竞争壁垒,挖掘当地的民俗特色和传统文化,避免重复和肤浅。
“比如,基本上大部分古镇都设有小吃街,但那里售卖的小吃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这样的产品很容易复制,却很难激起游客再次光顾的欲望。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发展至今,传承至今,背后的民俗风情很有吸引力,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根植于当地民众,值得搬到更多的目的地。”吴丽云说。
“她经济”效应凸显,女性受访者更愿意出游
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的出行意愿呈现差异性,23-30岁人群出行意愿较强占比最高,达87.1%;其次是31-40岁人群,占比为81.1%;再次是18-22岁,以学生为主,占比为79.1%;50岁以上人群出行意愿明显较低。
HCR汇辰公共事务部负责人、文旅行业专家黄勇认为,这体现了两个特点:“疫情三年了,大家都有窒息感,年轻人外出放松的欲望最强烈,20-40岁人群从出行意愿、出行能力、支付能力等方面看,有望成为支撑旅游消费复苏的主力军。从旅游营销的角度看,内容策划、业态设计、渠道选择都要注重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尤其要重视社交营销。”
从性别来看,79.6%的男性受访者表示今年有较强的旅游意愿,而85.1%的女性受访者表示今年有较强的旅游意愿,可见女生的旅游意愿更强烈。
HCR汇晨公共事务行业专家黄勇认为,“这体现了旅游业的‘女性力量’。近年来,女性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信息搜索、行程规划、下单支付等环节的决策作用日益凸显。从目的地服务的角度,要关注‘女性体验’,回应女性游客的需求。另外,女性更愿意分享,存在带来流量的‘女性效应’,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传播流量。”
春节假期本地游淡出消费圈,近半数受访者选择自由行
这是疫情爆发三年后第一个不限制人员流动的春节,节日效应开始回归。
调查数据显示,在所有受访者中,无论行程长短,仅有1.5%的受访者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没有出行。对于春节期间宅在家里的消费者来说,“没时间、时间不够”、“出行费用高、预算不足”、“担心疫情”是阻碍出行的三大因素。
消费者春节假期不出行的原因
从出行距离来看,随着相关防疫措施的调整,长距离出行迅速恢复。在春节假期出行的受访者中,国内游(含直辖市)占比最高,为35.6%,其次是省外游,占比为35.1%。此外,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春节期间入境和出境旅游也迎来了一波小幅复苏。其中,港澳台游占比较大,为8.2%;境外游占比为2.1%。
消费者春节假期出游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居家令”取消后,本地游开始淡出长假消费圈。调查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17.5%的游客选择市内游。随着跨省跟团游、出境游的复苏,本地游“一统天下”的时代正在出现终结的迹象。
从出行方式来看,一方面,没有导游带领、可以随心所欲安排起床时间的出行方式最受消费者欢迎,近半数(48.9%)的受访者选择在春节假期自由行;12.9%的游客选择相对小众的定制游。另一方面,刚刚恢复的跨省跟团游也在春节期间迎来大量客户,37.5%的消费者选择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迎接新年,导游挥舞着彩旗。
消费者的旅行选择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旅游产业研究所副教授吴丽云认为,春节假期旅游业的回暖有些出乎意料,毕竟疫情仍然是春节期间的一大影响因素。“春节市场的火爆,是消费者出游意愿旺盛的体现,反映出旅游在抚慰民心、缓解压力、体验美好生活等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吴丽云说。
“野景区”火爆,超四成受访者春节出游花费不足2000元
经过三年的疫情,消费者的出行偏好已悄然发生改变,而这一变化趋势在本次长假更加明显。
从目的地来看,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民俗村、各类寺庙、历史建筑等文化类景点成为今年春节最受游客欢迎的目的地;北京环球影城、海昌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欢乐谷、长隆等主题公园位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热门玩法,比如露营等,让一批“野景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30.9%的受访者选择在春节期间打卡一些知名度不高,甚至没有在旅游局备案的目的地。
对此,吴丽云指出,随着消费者的旅游经验越来越丰富,旅游理念也逐渐成熟,开始注重体验,愿意尝试错峰出行、逆向旅行,或者打卡一些小众目的地。“虽然更多人还是偏爱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小众的目的地或玩法并不是主流,但从众心理在减弱,‘野景区’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吴丽云说。
2023年春节游客选择目的地类型清单
消费方面,受访者上报的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人均旅游支出为3124元。其中,43.9%的受访者人均花费在2000元及以下;28.8%的受访者花费在2000至4000元;15.6%的受访者花费在4000至6000元;6.5%的受访者花费在6001至8000元;3.0%的受访者花费在8001至10000元。在受访者中,春节期间旅游人均花费10000元以上的占比最小,仅为2.2%。
2023年春节人均旅游支出概览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野景区”,一些小众的玩法和衍生产品也在快速入侵市场。以近期火爆的房车游为例,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购买房车游产品的受访者中,63.5%的人选择了房车主题酒店,这一比例高于传统房车租赁(占比18.9%)和房车露营或旅行服务商的套餐产品(占比17.5%)。
房车旅游相关产品消费占比
在吸引消费者选择房车旅行的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交通、住宿、餐饮等问题全面解决,出行更加便捷(占56.8%)”、“比汽车出行更经济实惠(占43.1%)”、“房车内所有用品都是自己最熟悉的,走到哪里都有家的舒适感(占41.9%)”。
而没有选择该模式的消费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理由,影响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觉得这种模式不适合自己,房车用途有限,不如传统旅行产品(占比51.6%)”、“看了(相关产品)觉得价格太贵,所以放弃了(占比38.3%)”、“房车出行补给不方便(占比24.0%)”。
出行线路“东西移”,交通成为节假日游客投诉最多因素
从出行方向来看,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向为:“从东到西,体验川渝云贵慢生活、大西北壮美风光(占比40.4%)”;其次为“从北到南,感受温暖、避开过年寒冷(占比31.6%)”;排名第三的热门出行方向为:“从南到北,感受冰雪世界(占比12.1%)”。
春节假期游客出行路线选择
冬季是冰雪旅游的旺季,春节期间从北向南避寒的现象并不新鲜。对于“东出西进”的现象,吴丽云指出,除了春节因素,西部地区旅游近年来发展也较快,加之目的地资源丰富,未来潜力巨大。
“近年来,西部目的地也在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当地文旅部门领导雪地骑马、丁真的爆红等热门话题借助新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尤其疫情期间,大家精神状态比较低迷,这样的宣传很容易勾起人们的出行热情。再加上自驾游、房车、露营等旅游方式的火爆,西部目的地的旅游热度进一步提升。”
不过,吴丽云也指出,目前西部景区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置等方面与其他目的地仍有较大差距,不能充分满足东部、中部地区游客的需求。景区间距离远、交通不便、停车场少、卫生间环境差等都是游客常抱怨的问题,基础设施仍需完善。随着旅游业全面复苏,西部目的地经营者需加快供给改善,保证游客复游率。
在旅游要素中,交通确实非常重要。
据统计,春节期间,受访者最“非常不满意”的因素是交通,最满意的因素依次为就餐体验、住宿体验、文化娱乐体验。
HCR汇晨公共事务行业专家黄勇表示,持续三年的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沉重打击,春节期间井喷式复苏虽然是各方期盼,但也暴露出不少地方的接待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甚至一些景区为游客的涌入而欣喜若狂,但也猝不及防,因此大量游客滞留在热门线路和景区路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游客对不同旅游要素的满意度
首次出境游客体验相对较好,行业对短期内旅游复苏预期较低
满意度调查中,还有一项也获得不少受访者好评,那就是刚刚恢复的出境游。
但若细细去看,首次出国旅游的消费者与曾经出国旅游过的消费者的体验稍有不同。
其中,首次出境游客的出境体验相对较好,近六成(59.8%)的受访者总体评价良好,逾四成(42%)出境游客带着新奇感出门,约三成(29.9%)游客表示有出国渴望,但对出境游的期待存在差异。
游客出境游反馈(首次出境游客)
而对于已经出国游的游客来说,对高品质出境游产品的需求更加明显。超过六成(65%)的游客表示中国游客受到重视,体验有所提升;近三成游客(26.7%)认为出境游限制较多,可选择的目的地和产品有限;约两成游客感觉出行成本大幅增加(23.3%),差异化、本地化产品较少,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安排相关事宜(18.3%)。
游客出境游反馈(有出境游经历者)
新加坡旅游局华西区主任谢金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航线和航班还在恢复中,旅游局也鼓励当地从业人员在语言、服务等方面做出一些改善,希望能够更好地接待游客。不过,他也指出,目前影响因素之一是机票价格还比较高,航班较少,而且春节刚过,部分游客刚结束行程,短期内不太可能再出国。
“正常情况下,旅游旺季是在七、八月份的暑假,我们预计从第二季度开始,来新加坡的中国游客数量会明显增加。另外,游客更加成熟,对旅游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目的地也要做更多的创新和探索。疫情发生三年来,新加坡很多景点都进行了更新,我们也一直在与服务商探讨如何做出更多、更新鲜的产品。欢迎更多游客来新加坡体验!”谢金川说。
吴丽云指出,一方面,出境游试点国家只有20个,航班也尚未全面恢复,数量少、价格高、直航航班少等因素仍然存在,性价比较疫情前有所下降。经常出境的游客在考虑出行时难免会进行比较。另外,海外目的地一些针对中国人的供给品,比如餐厅等资源,随着疫情的消失而消失。这些变化对于经常出境的游客来说很容易感受到。对于首次出境的游客来说,尝试新鲜事物后再次出游的意愿也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