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旅游团乱象频出,游客如何识别并理性维权?
图片说明:游客遭遇强制消费。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下同)
如何识别“廉价旅行团”?
前不久,有游客发视频称“茶马古道上,70多人被旅游团逼着骑马”、“网上收费几十元,要自费220元,否则不让走”。还有一位大学生,花358元参加了雪乡两日游,导游推荐了1300元、1500元两个套餐,称“不想玩就上车等”。这些熟悉的“坑”又出现了。好在丽江、哈尔滨当地文化旅游部门迅速行动,对涉嫌违规的导游和公司立即展开调查,有力维护了游客权益。
如何学会“避坑”?业内人士称,三招帮你远离“廉价旅行团”。
首先,贪图小便宜往往吃大亏。消费者应远离那些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团。这类团的套路就是以一两百、两三百的超低价,或者明显低于同类旅游线路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报名。这类团,消费者支付的团费可能刚好够支付交通费。旅行社赚钱的不是团费,而是游客的二次消费,比如更改行程、强制购物、强制游客增加自费项目等。
其次,消费者报名旅游团时,应选择正规旅行社或大型OTA平台,并查看旅行社的“一证”“一证”,即《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同时,正规OTA平台通常会标注“免购物”、“团保”、“放心出行”等,让消费者放心选择。如果行程中出现酒店安排不符、强制购物等情况,将按规定向游客进行赔偿。
图:OTA平台“免购物”等服务保障标签展示
最后,消费者一定要签订正式的旅游合同,详细阅读旅行社提供的行程单或行程计划,明确团体费用包含的项目、退改签限制、特殊附加费、违约责任等条款。旅游合同一定要加盖旅行社公章,为后续维权提供保障。
“法律武器+网络曝光”维权
如果不幸被低价旅游团强迫消费,消费者应采取法律行动,维护自身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欺骗旅游者,不得以安排购物或者其他有偿旅游项目的方式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如出现此类情况,旅游者有权在旅游结束后30日内要求旅行社办理退票,并要求旅行社垫付退票款,退还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费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表示,消费者可以及时收集证据,与商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消协、文化旅游部门投诉,要求调解解决;调解不成的,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起诉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游客需要录制音视频。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录制音视频并在网上曝光,确实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整治强制购物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文旅线上热潮过后,线下也纷纷积极行动起来,保障文旅消费。包括丽江、雪乡、三亚等地,违规行为都得到了快速有效处理。贵州文旅还鼓励游客监督举报旅游乱象,并给予奖励。1月15日,一名小伙子投诉贵州旅游获3000元奖励。相信在各地文旅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一定能接手线上流量,服务好线下游客,确保春节旅游市场平安繁荣。
新民晚报记者 杨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