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镇宁老粮仓:历史悠久,保存完整,见证时代变迁

在百度APP上欣赏高清图片

镇宁旅游发展大会_镇宁旅游_镇宁旅游特色产业

镇宁古粮仓

在镇宁自治县南街两云路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粮仓,大部分建筑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距今已有七十年历史。这是目前镇宁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粮仓,保留了典型的乾隆建筑风格和粮仓总体的古朴气质。

随着近30年前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取消,曾经繁华的粮仓退出了历史舞台,只留下一座座老建筑守望着一段历史。

镇宁古粮仓仓库之下,是建于明代(洪武十六年)的古城墙,是一处可以触摸厚重历史的景观。目前,划定保护地块总用地面积5.7580公顷,现存文物保护单位1处(注:此为古城墙,不计入用地面积)、历史建筑13处、传统风格建筑18处,完整保留了传统的居住生活形态。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2.5790公顷,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格建筑用地面积占核心保护区内现存建筑总用地面积的94.20%。

镇宁旅游发展大会_镇宁旅游_镇宁旅游特色产业

曾经繁华的粮仓,如今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镇宁旅游特色产业_镇宁旅游发展大会_镇宁旅游

记忆凝固在心里

镇宁古粮仓的建筑多采用当地传统建筑风格或仿苏州风格,青石瓦、石顶是粮仓的特色。在如今现代建筑充斥城市和乡村的今天,“镇宁粮仓”是一道勾起我们回忆的风景线。我们触摸古城墙,“阅读”粮仓文化,鲜活的历史浮现在眼前。

“我从工作那天起就与这些建筑为伴,它们历经风吹日晒,从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到如今冷清冷寂,从新到旧再到残破不堪,在完成了历史使命之后,它们更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片段。”曾在此工作过的退休人员张先生说,他和妻子以前经常在老粮仓区散步,这里没有街道的喧嚣,来到这里很舒服、很安静。

时光不能留住,往事要回首。张先生说,这是镇宁县如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老建筑。看到一栋栋墙角已塌的石楼,老人心里十分难过。他说,这里是我们通宵达旦收粮、开票的地方。夏秋收季到来,粮食入库时,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为了加快新中国建设,几十位职工在这里辛勤工作,大汗淋漓,甚至还要轮流吃饭。没有人抱怨劳累和辛苦,精神抖擞。

正在工作的任大姐告诉我,她是九十年代初进入粮食部门的,2024年就退休了。她带我来到老粮仓区,指着一座矮矮的粮仓说,这是全国最早修建、工艺最精湛的粮仓,全部用“墩石”砌成,每层石头大小一致,墙上刻着修建和竣工的时间,当时肯定有县里能工巧匠参与修建,不然不会这么精巧坚固。

来到一个圆形粮仓,任姊妹说,圆形粮仓是储油的地方,可别小看它的容量,它是全县人民食用油的供应仓库,但当时全县人口还不到现在的五分之一。

每介绍完一个粮仓建筑,任嬷嬷便会陷入沉思,眼看就要退休了,她似乎有些不舍得离开这里。

对于任何超过40岁的人来说,老粮仓都会在他们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镇宁旅游特色产业_镇宁旅游发展大会_镇宁旅游

镇宁旅游发展大会_镇宁旅游特色产业_镇宁旅游

镇宁古粮仓街区因保存较为完好,2020年被公布为贵州省历史文化街区。

通过开发进行保护

由于保存较为完好,2020年,镇宁古粮仓街区被列为贵州省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说,这是古粮仓利用和开发的一次好机会。

对于老粮仓的综合开发利用,镇宁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马宁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可以邀请专家对整个街区进行规划布局,划分成几个板块,包括怀旧板块和现代板块。怀旧板块主要分为粮票博物馆、农耕文化体验馆、茶艺文化体验馆、农副产品展示馆等,以粮食文化为核心进行展示和体验。在高度还原粮仓历史面貌的同时,创新商业消费区域和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游客参观和消费并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城市魅力的钥匙,更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资源。旅游专家陈刚认为,优势方面,我市应利用紧邻两个AAAAA级旅游景区(黄果树、龙宫)的地理位置,打造集文化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参与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文化主题公园,充分发掘和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粮谷文化,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充分利用老粮仓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餐饮、休闲度假、旅游购物等文化旅游业态。老粮仓既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又可“串起”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景区。

在镇宁从事文化旅游近20年的金先生对“老粮仓”的利用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只有开发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一些老粮仓可以改造成文化创意园,举办文化艺术展览,长期开设镇宁文化相关产品的展销,打造镇宁“老字号”商品集聚区,开辟老字号品牌一条街,比如镇宁呷呷糖、建粉、蜡染、布依织锦等体现地方特色的产品。 同时邀请民间手工艺人进驻,向前来参观的游客和市民展示当地的民间工艺与文化,让游客和市民重温因现代文明影响而逐渐消亡的当地文化,再一次感知老物件、老艺术之美的多样性,以游玩+体验的方式培养对当地文化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丰富心灵、沉淀认知。

来源 | 乡村地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