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苦等中国游客重返,网友: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去?
缅甸盯着中国游客的钱包,热切地等待着他们回来。
据缅甸媒体报道,自去年4月缅甸重新向外国游客开放入境签证至今年3月,缅甸整个2022-23财年共吸引国际游客37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占比最多,达13%。
但即便如此,这一数字仍只是疫情之前的一小部分。
旅游业不景气,缅甸不少酒店降价幅度达40%以上,不少靠旅游业谋生的当地民众不得不转而瞄准国内游客,推出一系列低价促销活动。
然而消息传到国内,网友们的反应却非常真实:
“现在谁敢这么大胆子去缅甸旅游?”
“去缅甸旅游,你觉得那里的肾脏太多了吗?”
事实也确实如此,即使酒店价格下降了六成,旅游费用也减少了一半,但笼罩在缅甸上空的“台北”阴云依然令人心生畏惧。
诈骗、绑架案件层出不穷,谁还敢去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国家旅游呢?
人们花钱出国是为了玩乐,而不是为了去缅北当“猪仔”、割肾。
只要提起缅甸这个词,人们还是会想到肾脏、血奴、电信诈骗、器官贩卖等恐怖罪行,中国游客不会再去缅甸了。
去缅甸旅游,就如同在鬼门关前漫步,在奈何桥上与孟婆斗法,与阎王斗地主,简直是把生命抛诸脑后。
缅甸旅游业正在衰落
今年上半年,缅甸仅接待外国游客45万人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
要知道2019年,赴缅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高达438万人次,来自这一部分的收入高达2427.4亿缅元,占缅甸GDP的4.6%。
如今这部分收入已跌至谷底,缅甸自然心急如焚。
看看周边国家的情况,缅甸就更加焦急了:
随着中老铁路通车,老挝旅游业迅速复苏,仅上半年老挝就接待外国游客超过160万人次,是缅甸的3倍多。
因此,在国内旅游业艰难生存的情况下,缅甸全力吸引最大的“财神”——中国游客。
比如专门举办中文课程、大幅降低费用等等,就连缅甸旅游部长亲自喊话:
“我们期待中国游客重返缅甸。中国是缅甸旅游业可靠的市场。”
此外,缅甸政府还赴吉林,与吉林地方政府签订了合同,双方将对方列为旅游目的地。
但无论缅甸被如何推崇,短时间内也难以改变中国人对缅甸的普遍印象。很多人甚至对吉林、缅甸被列为旅游目的地感到疑惑,调侃道:
“吉林的朋友们,你们被禁止使用共享单车了。”
显然,出行时,安全是唯一关键,当最基本的信任消失后,价格因素已经彻底失去了竞争力。
“九九八十一难旅游套票”,谁敢去?
前几天,云南又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一名12岁女孩险被拐至缅甸北部。提起这个国家,关键词就是诈骗、行贿。谁还敢去那里旅游?
就算唐僧带孙悟空去缅甸,也得安排上八十一难,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西天,更别说一般的游客了。
过去可能存在信息鸿沟,有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以各种理由诱骗到缅甸。
去之前,我曾有一个“一年买车、三年买房、五年走上人生巅峰”的美好梦想,但到了那里才发现,根本不需要一年,最多几个月就能弄个棺材“安睡”一下。
但现在时代变了,即便你没有下载全民防骗APP,各类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防骗宣传也足以让大多数人警醒。
如果你还被骗了,还愿意带着一个刚入职几个月的公司去缅甸做团建,还以为亲戚在缅甸拿了大单就能赚大钱,那你要么是傻,要么就是贪财,明知道山上有虎,还硬要去。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明白“君子不立危墙下”这个道理的,国内外有那么多美丽、有趣的景点,我们何必冒着被打的风险,去缅甸给诈骗集团创收呢?
现在任何敢于前往缅甸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
邀请客人前打扫房间
从“毒品”到“赌博”,再到现在的“电信诈骗”,缅甸之所以乱中有序,归根结底是因为缅北地区军阀割据、政局混乱、警匪勾结。
换言之,只要缅北地区还存在各类犯罪集团,就证明缅甸仰光政权无力治理该地区,根本无法保障游客的安全。
试想一下,有一位普通的中国游客,因为向往缅甸蒲甘的热气球之旅,想来想去,最终决定开启自己的缅甸之旅。
结果刚到缅甸没多久,他就被诈骗团伙盯上了,他们以为他是来自中国的“肥羊”,就把他绑架到缅北,对他施以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包括但不限于殴打、电击、水牢、卖血、割肾等),然后要求他的家人支付赎金。
这时候游客的家属可以做什么呢?
即便国家介入、缅甸政府介入缅北地区,也因军阀割据、政局混乱,无力救赎民众。
我就是砧板上的鱼,如今进了贼窝,也只能求好自为之了。
所以缅甸垂死的旅游业,关键是“收拾好房子再请客”,既然出去玩,当然玩得开心、心情舒畅最重要,跟有没有打折、降价没关系。
综上所述:
近年来,有关缅甸诈骗的信息层出不穷,只要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就能看到不少在缅甸死里逃生的亲身故事。
所以,能避免就尽量不要去缅甸,哪怕万中无一人遭遇不幸,如果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也是致命的危机。
#鲲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