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困难户”背哭高考必背古文歌曲走红网络
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这些经典歌曲的创作者。 他们就是“90后”中式音乐人齐然和沉米仁。 截至目前,他们已创作了64首高考必备的中国古歌,并发行了30多首歌曲。 这些歌曲不仅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有的还带有戏剧性的口音,跟着哼唱会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人们的记忆。
“代言困难”高中生爱上华语音乐
大学毕业后,他将《琵琶行》编成歌曲
“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人,何必先相见”的感叹,原来如此感人; “大江东去一浪卷,千古风流人物”是那么的豪放豪放。 两人优美的歌声,搭配优美的曲调,在古琴、琵琶、古筝、萧、笛等中国传统乐器的伴奏下,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中国古歌吸引了很多年轻网友。 不少网友留言:“太喜欢了,原来古诗词散文也可以这么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这些古文歌曲的创作者奇然和沈米仁,听他们讲述了将高考必背的古文编成国风歌曲背后的故事。
琪然是安徽淮北人。 高中时期喜欢中国音乐,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沉米仁是湖北武汉人。 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自大学时期接触中国风格音乐以来一直从事相关创作。 2015年,奇然与沉米人因国风音乐相识,随后共同创作国风音乐。
奇然、沉米人登上央视舞台演唱中国风歌曲
谈起备受学生关注的一系列高考代言歌曲时,两人十分高兴。 琪然笑道:“高中的时候,我是班上常见的背诵者之一,背的特别不好,一首长古诗,半个月都背不下来,我就补了一遍。”我当时就想,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学这些东西,古诗词文章唱起来不是更容易吗?
沉蜜人也有同样的经历。 高中时,他感受到了很大的学业压力。 一方面要准备艺考,另一方面要温习文化知识。 “我特别觉得古诗词文章很难理解,常常要花很多时间去背诵和理解。”
2015年,琪然组建了中国风音乐团队,开始共同创作一系列高考代言歌曲。 他们高考选择背的第一首古诗是《琵琶行》。
“在正式创作这首歌之前,我们查阅了大量的信息,确定了整个音乐的基调。” 奇然主要负责策划和歌曲协调,沉迷仁和作曲家@涂友勤则负责歌曲录制过程的细节。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创作的中国风歌曲《琵琶行》正式发行。
琪然主要负责策划和歌曲协调
“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没想到反响这么好。” 琪然告诉紫牛新闻,歌曲上传到网络平台后不久,就收到了数万条评论,并吸引了多家媒体报道。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他们就有动力将其他高考必背的古诗词文章编成国歌。
7年时间,64首高考必背古文被编成歌曲。
想帮助中学生背古诗词
然而,将高考必须背的古诗词、散文全部编成国歌,却并不容易。 沉米仁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由于两人多年前已经高中毕业,中学课本上的很多内容他们都记不清了。 他们会找语文旧书或者买新书,仔细阅读高中一年级到三年级语文课本中高考必须背的古诗词文章。 沉米人说:“我们在编曲的时候尽量加入相应的元素,让歌词和旋律朗朗上口,这样才能真正帮助高中生背诵。”
“我们了解原作者的情况、创作背景、古诗词的基调后,就可以编排音乐,反复修改音乐,然后进行演唱录音、混音修改、最后校对。” 琪然认为,古代诗歌、歌曲和流行音乐有很大不同。 “古诗词中的汉字和复音字较多,文本中的情感和故事也比较丰富。为了保证创作出来的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我们要反复查阅大量的资料,完成一首歌曲。” 古诗词歌曲一般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
沉米人说,并不是所有的古诗词文都像流行歌曲一样适合演唱。 “这些古诗文都是讲故事的,很多句子都不押韵。我们会和负责作曲的同事一起讨论,为这些文章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曲子。” ,尽可能保证音乐与古诗词的融合。”
沉蜜人负责歌曲录制过程中的细节
在奇然看来,古诗文的分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特别是像《阿房功赋》、《楚式表》这样的文章很长,而原文中的句子或长或短,甚至出现一两个词只是一句话的时候,我们需要重新分割句子。” 他还说:“创作中国风歌曲的核心点是帮助大家背诵。我们在分句、分段的时候,会尽量让歌词更有洗脑性。说得大声一点,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大家。”大家念诵。”
据沉米人介绍,他们已经完成了64首高考必背的古诗词,并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了其中的30多首,其余的还在发布中。
两人在社交平台发布歌曲
经常被老师和学生催促更新
5岁小迷听歌学会背《琵琶行》
据了解,过去一年,抖音与古诗词相关的视频浏览量达178亿次。 00后喜欢将诗歌与说唱结合起来,90后更喜欢用舞蹈再现诗歌之美,80后更喜欢用朗诵感受诗歌的魅力,70后更喜欢歌剧来理解诗歌。 。 网民对传统诗歌的喜爱也带动了相关书籍的销售。 《唐诗三百首》、《带着诗去旅行》等诗歌书籍销量名列前茅。
文化学者季连海认为,学习古诗词不仅有利于提高文学审美,还能教会我们如何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 短视频不仅具有视觉传达的优势,其简短高效的表达方式也非常适合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古诗词。
紫牛新闻记者在奇然和沉迷人的抖音视频账号中看到,两人发布的每一条中国风音乐短视频都获得数万网友点赞,吸引不少年轻人留言。
沉米人告诉紫牛新闻,他们每次发布新歌都会收到很多中学生的反馈,有的同学甚至称他们为“高中生之友”。 有学生说:“怎么有这么好听的歌声?我们老师要教《梦游天目音柳别》,快点更新吧。” 有中学老师私信询问:“接下来我们教《赤壁赋》,可以,能尽快把这首歌发布出来,帮助学生背诵吗?”
在一次新歌签售过程中,有粉丝对他们说:“我五岁的女儿每天都听你们的歌,《琵琶行》她都背下来了,现在正在背《阿房宫赋》。” 然而,通过这件事,我意外地发现,他们所做的不仅对中学生产生了影响,还让孩子们提前了解了古诗词的魅力。 “我觉得这也是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古诗词,甚至背诵古诗词。”
“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文言文是一大难点,历史的距离感、风格的陌生感、语言的隔阂感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背诵大多流于形式。” 于一诺在南京从事汉语领域工作,从事教育培训工作,有10多年的汉语教学经验。 她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奇然和沉米人用音乐唱出了高中时必须背的古诗词文章。 它们独一无二,让人眼前一亮。 原来古诗词文也可以这么美。 她说:“这种古乐不仅让学生更容易背诵原文,而且听久了也会产生莫名的感动。这种感动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很难实现。” ”。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20年的语文老师张荣照也认为,将高中必须背的古诗词谱成音乐,给人一种新鲜感,“可以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够带着兴趣和意识一起唱歌。” ,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记忆的目的。”
于一诺表示,如果可以的话,建议创作者向下延伸,将初中、小学的古诗词纳入歌曲创作库,让更多的幼儿爱上古诗词,爱上传统文化。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