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交通的巨变
对于镇平人民来说,五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交通,交通条件的改善让镇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前不久,镇平县荣获2021年全省高质量发展“生态强县”荣誉称号。
五年来,镇平交通行业秉承“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责任与承诺,在镇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交通服务质量,努力打造人民满意交通,为镇平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交通答卷。
最美公路,内外通畅
“我们的板岩除新疆外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但板岩开采出来后,由于有100多公里的山路,很难找到卡车司机,所以送货时间经常被耽误。”镇平县宏利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国新说:“高速公路开通后,不仅更容易找卡车,现在每吨板岩可以节省10元运费。”
林国新是福建人,几年前他到镇坪考察板岩开采,一下子被镇坪的自然风光和营商环境吸引,投资一亿多元打造板岩开采基地。
如今,看到镇坪的交通越来越好,林国新对投资也更加有信心了。目前,他正在规划以石板为建筑基调的硅艺术小镇,并在小镇周边建设高山茶园。通过硅艺术小镇,带动旅游、茶园发展,让当地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过去,“交通不便、偏僻落后”是镇坪县长达半个世纪的代名词,吓跑了不少客商,它的一切优势只能“自叹不如”。
如今,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目光。一位东莞客商在镇坪考察时说,从东莞到这里只需要五六个小时,打个盹儿就可以到了,一下车就可以工作,不用休息,十分便捷。
据统计,2022年以来,镇平已成功招商引资、签约重点项目15个,签约资金94.5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4.7亿元,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1家,签约纸品包装、山野菜加工、高山蜂蜜酒、环卫设备制造、模具加工、服装加工、耳机数据线等招商引资项目。
2020年8月28日,历时4年建成、投资115.29亿元的平镇高速正式通车。平镇高速的通车,拉近了镇平与外界、生产与市场、知识与实践、人与人的距离,镇平由此进入以安康市为中心的“1.5小时经济圈”,以主角身份迈入“长江经济带”。
路通四海,万物生机。平镇高速是“引雁归家”的绿色通道,顺着平镇高速,回家的路不再漫长险峻。在外打拼的镇平人在巨变中看到了家乡的绿色发展潜力。一时间,人才、资金、项目、人力纷纷回归家乡。截至目前,镇平县累计返乡创业人员221人,创办企业或经济实体201家,带动就业627人。
绿色交通持续拓展
“得益于这几年村里交通条件的改善,现在农场一年的纯利润有近30万元。”上竹镇香坪村田湾农场老板周丽红一边洗野菜,一边介绍农场的经营情况。依托“四好农村路”和G541国道的交通区位优势,周丽红积极开办农家乐,种植观光花卉,修建旅游厕所和停车场,自驾游客在此停留消费。
周丽红农场的效益,是“十三五”期间镇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镇平按照“城乡即山水、山水即城乡、城乡山水融为一体”的要求,紧扣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围绕镇镇、社区、公园、景区等配套设施,完善全县农村路网体系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对城乡路网体系规划进行修编完善。坚持配套设施生态化,推进乡村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充分发挥路网创造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功能。累计建成乡村路网500公里,统筹生态经济林建设、绿化造林等资源。 建成了沭河路、大华路、友谊路等绿色示范路,投入农村道路绿化资金40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通乡镇三级公路目标,建制村道路硬化率和客运班车率达到100%,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出口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实现了“内外贯通、村镇通畅、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农村交通目标。
“四好农村路”建设,把“通路、兴业、聚民心、回头客”的目标落到实处,得到了农村群众由衷拥护,成为群众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工程、创富工程。全县村民也走出了保守落后的泥淖,因地制宜开办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兴起,涌现出联和、竹叶、羊岸、新坪村等一批特色民宿、乡村农场,带动上百户农民搭上“旅游创富车”。
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
“出门就有公交车去城里,太方便了!”家住树坪镇双坪村的王阿姨和儿媳每天早上准时在家等车。王阿姨摘些自己种的新鲜蔬菜拿到县城的农贸市场去卖,儿媳则到县城的电子厂上班。这已经成为她们多年来的生活常态。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指导思想,镇平区周密部署,落实实招,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年来,镇平因地制宜创新推出“交通运输+公路养护”“交通运输+公路建设”扶贫模式,吸纳沿线贫困户利用养护公司、建设公司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建成县城二级客运站,新建交通呼叫亭(牌)22座;争取上级补助600万元,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拥有村级客运车3辆、城乡公交66辆、出租车20辆,乡镇村班车通达率达到100%,已建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率达到71%以上,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4A标准。
为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规范车辆运行秩序,营造更加安全舒适的道路交通环境,镇平聚焦主责主业、完善机制,统筹队伍建设和重点业务工作有力协同,不断释放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效能和活力。近年来,交通系统联合执法共出动执法人员570人次、执法车辆153辆、执法人员970人次,检查车辆1130余辆,查处违法营运车辆9辆、破坏公路附属设施路政案件1起,罚款12.1万元,案件结案率100%。
依托便利的交通环境,整合建立县、镇、村三级交通物流和电商物流配送公共服务体系,拓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双向流通。现有物流快递公司9家、邮局12个,在县城及7个乡镇设立快递点,实现“村村通”物流快递。实施交通扶贫计划,修建工业路、园区路100多公里,打通贫困村物资和农副产品运输瓶颈,带动发展省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25个、县级园区25个。特色养殖、生产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移民社区工厂、客货运输、公路沿线农家乐等蓬勃发展。
如今,镇平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优美的线条在巴山腹地交织成网。镇平交通历经风雨建设,富有创造力的镇平人民正用生动的笔触书写着丰富多彩的交通故事,用饱满的激情抒发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