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湖北黄石乡村旅游工作综述
“秋色入画,人游画中”。 周末,我带着家人去阳信望营镇仙岛湖风景区。 早上,我可以看到红日冲破雾气,晚上,我可以看到霞光。 可以登船欣赏“仙岛”美景,漫步云端。 千岛大赛,与家人朋友一起快乐地度过闲暇时光,真是轻松又美好!
各地区、乡镇依托地方文化、自然风光、红色资源、非遗技艺、优质农产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优化环境、提质增效,将农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激活乡村振兴是“一池泉水”。
近年来,乡村旅游持续火爆,逐渐成为人们缅怀“乡愁”的休闲方式。 乡村旅游在我市文化旅游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90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近60亿元。
用山水带动产业融合,用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用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乡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高品质。
黄石的乡村真是太美丽了。 多条“相约黄石”优质航线已连接在一起。 目前,已建成以龙凤山、鄂王城、知音花海、楚天香谷、上凤村为重点的西南乡村旅游区; 仙岛湖、田田东南乡村旅游区以枝城、五福园、石田古驿站、滴水崖、地心大峡谷为主导; 中心乡村旅游区以熊家井、下屿湖为主导,形成旅游产业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新模式。
今年,一条3公里的工业道路打通了阳新富池镇岗下村至黄桃园、苗圃、槐树园的通道,也为村民致富拓宽了道路。
五年来,岗下村抓住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两大机遇,改造提升村道9公里,特色采摘园、农家乐在此遍地开花。 九江、黄石、武汉等地区的游客纷纷来岗下村观光旅游。 随着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村集体年收入超过130万元。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把提高乡村旅游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整合,努力增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我市加大投入实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码头、旅游厕所、游客集散中心、3A级、以上风景名胜区、重点乡村旅游景区。 体系建设形成多层次联动的旅游服务网络。
除了提供“硬”设施外,凸显乡村多元文化特色和创新价值的“软实力”也为乡村旅游注入持续发展动力。
2022年“积木楚天行湖北”湖北省文化旅游推介会上,精美实用的大冶木雕、精美的小红绣、耀眼的紫水晶、造型独特的孔雀石、别出心裁的养心布贴和黄石展出的文创礼品令人惊叹。
黄石农村保存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村落,传承着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着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故事。 只有深入挖掘乡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才能形成黄石自己的乡村文化旅游。 品牌。”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开发区铁山区王仁镇彦湖村,280亩的生态园里瓜果飘香,生机盎然。 经过两年多建设,沿湖生态园不仅建有蔬菜水果基地,还建有科研基地、亲子乐园等,为4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400万元。
近年来,通过旅游兴农、以农兴旅,越来越多的村庄变得有人气、美丽了、农民富裕起来、生活越来越有希望。
近日,位于仙岛湖畔的德丰生态采摘园将进行升级改造。 同时,重启上王集团泉溪洞旅游项目开发,让群众就近就业,发展旅游服务业增加收入。
依托文旅、农旅融合,在阳信王营镇高山村新建采摘园520亩; 已开发金芽茶基地160余亩; 140亩生态渔业基地; 新开发农家乐38处,其中四星级农家乐1处; 有“仙岛紫”蓝莓酒、桑葚酒、杨梅酒等3种旅游特色产品,年产销1600箱。 目前,每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以上。
龙凤山地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规范、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许多周边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在自己的田地里找到了谋生之道,在合作社里有了稳定的收入,盖起了小西楼、别墅。 昔日的荒山荒地,通过植树造林变得美丽起来。
黄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该市将进一步拓展乡村旅游,把农业区变成风景区,把牧区变成公园,把劳动变成体育,把农产品变成体育产品。把农村闲置土地变成商品,把私房变成客房,让农村闲置土地得到利用,丰富农民的闲暇时间,让剩余劳动力流动起来,让传统文化活跃起来。 “旅游”赋能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