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两大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力推进
图为张掖七彩丹霞风景区
图为2017“中银”杯中国·张掖丝路青年帆船城市邀请赛现场
自张掖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始单位、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唯一的“旅游、文化、体育、医疗、养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来全省大力推进两个示范区创建。 张掖风景如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张掖市加快培育文化旅游区顶尖产业,重点实施建设重点旅游景区、打造旅游全产业链、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全民文化旅游。 全市旅游业大力推进,实现规模速度增长、质量效益提升,进入由旅游中转地向旅游目的地、由投资拉动、数量扩张转变的新阶段消费拉动、品质提升,已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线路。 中国西部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张掖市筹集资金8亿多元,编制完善了旅游发展规划体系,注册了14家旅游文化投资开发公司,支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 启动设立政府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市山水文体旅游集团,募集资金10亿元,打造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引导撬动文化旅游产业大规模投资发展打造“政府+企业+社会”的张掖模式,带动全区旅游业发展。
张掖市以丹霞景区建设为突破口,向重点景区配置优质资源,向重点景区集中招商,向重点景区整合项目资金,向重点景区倾斜扶持政策。 改革创新景区管委会领导 在股份公司经营体制下,张掖丹霞加快创建5A级景区。 丹霞景区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 我们对一些规划周密、前景好的发展项目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 政府先投资、边建设边招商、先建设后招商。 张掖宾馆、赣州府城、丹霞游客中心等188个项目投资数千万元。 万元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30亿元。 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将旅游项目作为考核权重最高、奖励最大的投资项目,层层分解任务,选择发展理念新、投资能力强的知名大企业积极对接,形成全市规模化的旅游推介工程。 招商引资工作格局已落地,滨河新区自驾游基地等一批投资数亿元的项目在张掖落地。
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宗旨、医疗为基础”的发展理念,依托优质景区,加快建设“八个文化产业园、十大文化产业园”。户外运动基地”,初步建成丹霞七彩小镇等集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展示、运动、学习、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功能区。 采取政府适当补贴和企业市场化运作,景区精品旅游和文化演艺节目加快发展。 马蹄寺、张掖大佛寺等景区已实施定期演出的演艺节目。 加快开发具有张掖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必买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140余种文化旅游产品。 积极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民俗体验、绿色工业庄园、滨水休闲度假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培育12个特色旅游村镇、523家农家乐、田园酒店。 围绕建设“国际户外运动名城”,精心策划举办中国张掖拉力锦标赛等“六大赛事”,开发运营滑冰滑雪、赛马、低地等17个旅游新项目。高原观光旅游,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医疗旅游。 、会展旅游等新业态,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增加外来游客、增加入住人数、增加旅游消费”为目标,采用新媒体宣传营销,开展主题活动,开通运营旅游专机包机,走出去宣传营销,请人来考察,确立重点 在客源地张掖建立旅游宣传营销代理中心,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开发潜力市场。 开展“张掖文化旅游全国推介行动”,每年投入100万元,表彰奖励旅游推介品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作品。 邀请2500多家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和媒体来张掖考察旅游、拍摄制作旅游专题节目,在上海等8个城市设立旅游推广营销代理中心,开通近300个直飞旅游包机航班、500余趟旅游专列,建设张掖旅游官网集群和微信头条矩阵,与50余家知名网站合作。 依托优质景区,开发上线了10余条精品线路和区域自驾游线路,引起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和浓厚兴趣。 张掖与雅典、罗马等国际旅游城市一起入选“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十大特色旅游城市”,位列第二。
围绕打造全国旅游市场监管“最好区”,实施“百千”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在四川大学、河西大学等高校建立培训基地,集中办班培训、基地实训通过学历提升培训、出国考察培训等方式,加强教育培训。 近两年,市财政拨款600万元,选派77名优秀旅游管理人员到张家界等知名景区进行岗位培训。 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市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顿活动,严厉查处一批旅游违法案件,受到游客好评。 制定出台重大旅游投诉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暂行办法,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支队和100万元旅游投诉先行赔偿基金,在4A级景区设立派出所或派出所,聘请139名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和文明志愿者开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进一步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旅游投诉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机制、旅游行业自律机制健全,旅游综合监管体系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