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旅游防寒保暖攻略一图掌握冰雪游保命穿搭
南方朋友去东北旅游需掌握防冻救生服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我国北方的冰雪旅游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以哈尔滨为例,1月份,哈尔滨日平均最高气温仅为-11.8℃,最低气温为-22.4℃。 再往北的漠河地区,两个数据分别为-18.6℃和-34.9℃。 可以说,天气真冷,地结冰,滴水结冰。 所以南方的朋友去东北游玩一定要听从建议,做好一切装备的充分准备。
穿上衣时,应遵循分层穿而不暴露风的原则。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羽绒服。 首选是较长、较粗的款式。 最好采用防水防风的面料,保暖性加倍。 北方室内有暖气,室内外温差较大。 带一件羽绒背心以增加保暖性并更容易穿脱。 上半身的中间层选择厚毛衣或天鹅绒运动衫,最里层穿合身的保暖内衣。 如果你运动量大,可以加一件贴身的速干衣,防止出汗后着凉。
与上衣一样,裤子也分层穿在上衣上以保持温暖和舒适。 最外层穿一条羽绒裤,既防风又保暖。 里面穿棉质裤子或羊毛裤子。 不要为了显瘦而试图表现得酷酷优雅。 厚棉裤带来的安全感是普通打底裤无法比拟的。 最里层穿温暖的秋裤。 如果你有滑雪、滑冰或者其他运动计划,可以穿贴身的速干裤,透气排汗。
参加冰雪旅游时,防滑靴是必备的。 一定要买比平时穿的鞋大一到两个尺码的,方便穿厚鞋垫和厚袜子。 多带几双袜子,以便在弄湿时可以更换。 长羊绒袜是最好的,因为它们可以保护你的脚踝并防止它们滑落。
为了防冻,一定要准备好帽子、手套、围巾、口罩。 帽子要厚,能保护耳朵; 手套要防水,有触摸屏,方便拍照、发信息; 不要选择毛料的,玩雪的时候弄湿了会变成冻手套; 一条大羊绒围巾也是冬天的必备单品。 、保护颈部,塑造美丽凹形; 热面罩可以保护您的脸部免受风吹,避免发红和敏感。
升温神器技术支持寒星的装备升级。 看这里
以上介绍了东北旅行的基本防冻装备。 如果你特别怕冷,还可以了解一下防冻升级装备。
暖宝宝是冰雪旅行的必备神器。 凡怕冷的地方,注意不要直接贴在皮肤上,可能会引起低温灼伤或过敏。 此外,还可以将暖宝宝贴在手机背面,防止手机在冰天雪地中结冰关机。
加热鞋垫是为宝宝保暖的鞋垫型号。 俗话说“脚底不冷,身子就暖”。 加热鞋垫让你感觉就像在冰天雪地里踩着风火轮。
如果羽绒背心不够保暖,那就穿保暖背心。 移动电源可以提供热量并保持温暖。 它是长期户外玩耍的维持生命的工具。 类似的产品还有加热围巾,佩戴后持续加倍保暖。
皮肤发红可能是冻伤。 急救要科学。
南方到东北的游客可能会长时间呆在户外,所以很容易出现冻伤。 冻伤会对皮肤组织造成永久性损伤。 玩耍时需要注意冻伤的迹象。 一旦发生冻伤,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缓解。
首先,要注意冻伤的迹象。 冻伤一般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是皮肤的浅表冻伤。 被冻住的皮肤会发红、肿胀、充血。 二度冻伤累及真皮浅层,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疼痛明显。 ; 三度冻伤是皮下冻伤,皮肤颜色由苍白变为深棕色或紫棕色; 四度冻伤是严重冻伤,冻伤肌肉、骨骼,甚至四肢坏死。
冻伤后不要用火烘烤或用雪摩擦。 如果已经发生冻伤,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尽快转移到温暖的地方,脱掉寒冷潮湿的衣服; 将冻伤部位浸入38°C至40°C的温水中重新加热,以避免压力; 喝一些热牛奶、热豆浆等饮料来补充热量。 严重冻伤应及时就医。 注意“烧伤部”是否有冻伤。
控制住你的好奇心,不要玩弄这些东西。
在冰天雪地里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好奇心,有些东西是不能玩的。 首先,不要舔东北铁柱。 你的舌头会被卡住,你无法把它撕下来,但会很痛苦。 如果不幸卡住了,不要用力拉,可以用温水慢慢倒。
大雪过后,屋檐下常常形成坚硬的冰刀。 当气温升高时,这些溜冰鞋可以成为致命的武器。 很多人认为溜冰鞋很脆,掉到地上就会碎,但事实并非如此。 溜冰鞋的力量与其质量和落下高度成正比。 重量越大、高度越高,其力量就越大。 鸡蛋大的冰块从18楼掉下来甚至可能致命。 所以如果你看到屋檐上有溜冰鞋,一定要避开。
在冰天雪地里表演泼水成冰的表演,拍一组美美的照片是很多游客来东北旅游的计划之一,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成功将水变成冰的条件是低温和热水,但如果热水泼到自己身上,瞬间就会变成悲剧。 因此,尽量选择开口大的容器。 泼水时,用手臂围住水。 如果您不完全确定,请不要轻易尝试。
最后,不要在野冰上随意滑冰。 想要体验冰上的乐趣,就必须去正规的溜冰场。 有些野生冰可能看起来结冰,但实际上不够厚,可能很危险。
目前,北方冰雪旅游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您是否也想安排一次《冰雪奇缘》冒险之旅? 中国天气网温馨提醒大家,在欣赏北方风光的同时,一定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安全第一,快乐出行,平平安安回家。 (策划/冯伟设计/张莉数据支持/闵雨秋)
北疆新闻: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新闻网站(客户端),内蒙古出版集团新华报业中心旗下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出版服务一级资质网站(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