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2007年湖南省建筑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支柱产业有建筑业、装备制造、钢铁及有色金属、卷烟制造、旅游、文化等。

建筑学:

近日召开的湖南省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2007年,湖南省建筑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完成总产值1888.3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45.5亿元。 元,同比增长30%。

据了解。 2007年,湖南省建筑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不断提高。 全省建筑业总产值1888.3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创历史最高; 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30%; 上缴税金78.2亿元。 同比增长29%;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40.6亿元,占同期全省GDP的6%。 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49.3万人,同比增长5.1%,实现建筑劳务收入161.4亿元。 同比增长20.6%,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2.7%。 同时,全省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全省共有3个项目荣获“鲁班奖”,50个项目荣获“芙蓉奖”。 178个项目荣获省优质工程奖,工程一次性竣工验收率达到100%。 全年未发生3人以上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1.82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装备制造:

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1.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14.75亿元,利润69.61亿元,同比增长40.44分别为 %、44.72% 和 135.76%; 预计到11月份,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机械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全省第一个突破千亿元大关的产业!

如果你不能成为“全能冠军”,那就成为“单打冠军”吧!

近年来,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抓紧抓地,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四大优势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例如,2006年工程机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30.48亿元,是2000年的6.6倍多。在全国十大工程机械基地中,长沙目前销售收入排名第二,仅次于徐州,即将超越徐州; 利润连续多年位居第一。 今年的发展形势更加喜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均突破100亿元。 2006年,上述四大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行业的67.01%、68.34%和64.96%。 今年将超过70%。

在产业布局上,湖南省引导机械装备制造业向长株潭衡衡核心区集中,形成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长沙汽车产业集群、衡阳机电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等。2006年,这四市机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全省的72.01%、74.33%和75.78%。

“开放调整”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已从高度集中的国有经济转向股份制、私有制等多种所有制并存。 2001年,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国有独资企业比重为73%; 目前已降至不足10%。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已从过去相对封闭的发展走向更加开放的发展。 许多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投资大企业、依托强企业”、“找领导当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例如,恒变并入特变电工后,月产值超过3亿元,一个月产值相当于并购重组前三年的总产值。

过去,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产能严重不足。 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掌握了一批重大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 例如,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工程机械装备向现代工程机械装备的跨越; 电力机车、地铁、轻轨车辆的交流传动技术和变频交流调速技术,实现了轨道交通设备从交直流传动向交流传动的跨越。 ; 特高压交流输变​​电技术实现了输变电设备从高压向特高压、特高压的转变。 电压等级从原来的220kV提高到500kV、750kV、1000kV,甚至达到了目前国内最高电压等级1200kV。 机械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连续多年快速增长。 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36.32亿元,同比增长72.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6.8%。

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由资源消耗型向节能环保型转变也显着。

湖南装备制造_湖南装备制造业_湖南旅游装备产业

行业自身节能减排蓬勃发展。 在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领域,淘汰和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大力推行节能、节油、节煤、节水、节材生产和绿色生产。制造,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

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加快新能源和节能降耗机械装备研发生产步伐。 我省混合动力客车、风电装备、核电装备等取得可喜突破。 祥集集团成功研制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中标大唐漳州六澳风电场三期等风电项目设备采购。 量产将于今年开始。 近日,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三一集团等单位组建的南车时代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已投产。 这是国内首家集电动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于一体的企业。 此外,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还积极为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提供节能降耗机电装备。 例如,长沙电机厂新近研发的YSP系列变频调速电机,与普通产品相比可节电35%以上。

创新发展环境

优化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对全省来说是一件好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继今年7月份出台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后,9月初又出台了支持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政策。 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也已提上日程。 政策引导无疑将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生产要素所有者不仅注重行业选择,更注重区域选择。 比如,企业选择进入装备制造业,也必须选择进入哪个领域。 一个地区要吸引要素投资者不断向本地聚集,除了资源优势外,最重要的是产业政策。

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将其列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精心培育。 省领导重点联系的14个行业中,机械装备制造业占据4席——工程机械、电器、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及零部件; 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重点项目112个,机械装备制造业达28个。

为创新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湖南省不仅重点支持带动力强、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主办企业)加快发展,还大力扶持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 鼓励主机企业积极采用省内零部件企业产品,向零部件企业输出技术和管理,提高配套能力; 同时,支持零部件企业、主机企业引进、同步技术改造、同步发展。 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这些地方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必然会有效促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向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集中。

旅行:

近日,湖南省旅游局发布的湖南省旅游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9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8亿元,占GDP的7%以上。 湖南省旅游业占GDP比重连续三年超过5%,表明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已经确立。

文化:

华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广播电视、出版、娱乐、动漫享誉全国。 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5%,接近支柱产业临界水平。 观点。 现在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发展空间很大。

湖南装备制造_湖南装备制造业_湖南旅游装备产业

烟草:

资源配置和省内外资源整合,使湖南省烟草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税利217亿元以上,同比增加35.2亿元,同比增长19.34%。 经过多年的艰苦发展,湖南烟草工业已在中国烟草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湖南素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 已发现有色金属矿产40种,主要有色金属储量2546万吨,居全国前列。 其中锑、钨、铋居全国第一,锡、铅、锌居全国前五位。 10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每年约占全国总量的10%,始终位居全国前四位。

彩钢:

湖南有色金属行业共有规模以上有色企业740家,其中省属国有企业13家,地方国有及私营企业727家,覆盖全省14个市州。 现有矿山350个。 2007年矿石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吨。 实际矿石产量约为1300万吨。 六种有色金属精矿金属含量46万吨,形成开采能力1992万吨/年,选矿能力2337万吨。 1万吨/年,冶炼能力131万吨/年,加工能力29万吨/年。 拥有固定资产381亿元,在册职工11.3万人。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形成集地质勘探、教学、科研、设计、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及深加工、回收利用和国内外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全省有色金属行业拥有以中南大学为代表的国家一流有色金属科研机构6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长沙矿业研究院国家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株洲冶炼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西矿丹兴锑业公司、湖南有色黄沙坪矿业分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工有限公司)、2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株洲冶炼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

有色金属工业是湖南省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通过加快改革、调整机构、扩大开放、强化联盟,通过通过突出重点、培育领军人物,全省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取得可喜成绩。

1、经济效益显着提高。 1979年至2007年,全省共生产十种有色金属585.32万吨,比1949年至1978年总量(156.19万吨)增长2.75倍。 2007年与2000年相比,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82.42万吨增加到160.8万吨,增长95.09%;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由126.81亿元增加到1016.53亿元,增长701.6%; 营业收入由124.40亿元增长至965.94亿元,增长676.48%; 实现利税由10.91亿元增加到86.49亿元,增长692.75%。

2、资源勘探取得明显突破。 近年来,有色金属找矿取得突破。 全省新发现一批矿产,即:永州九嶷山-姑婆山锡多金属矿,锡资源量超过45万吨。 ; 益阳矿山——万阳山超大型锡铅多金属矿带; 湘西龙山—保靖200多公里矿产带、储量千万吨级大型铅锌矿等,一批金属矿山勘查评价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例如,郴州荷花坪-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已探明锡资源储量超过30万吨; 衡阳水口山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外围及深部发现了新的富矿体,扩大了原有矿区。 储量,延长矿山使用寿命十年以上; 湖南宝山有色矿业有限公司发现巨型铜钼铅锌矿体,其中铜储量为中大型富矿; 安化大神山岩体北部钨矿的发现、优质白钨矿的发现等,新矿产资源的重大发现,将实现湖南省有色资源储量的第二次跨越,为湖南省有色资源储量的第二次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

三是科技创新明显加快。 全省有色金属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钟炬院士主持的《铝资源高效利用及高性能铝材料制备理论与技术》荣获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锡矿山星锑业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创新型产业十强企业”,山星牌精制锑、三氧化二锑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白锑生产方法及专用装置”荣获国家发明奖。 专利。 珠湖五金集团新产品贡献率达24.7%,仅2007年就获得专利授权33项。 竹冶集团已开发出22个新牌号的合金产品,合金品种达到150多个。2007年,锌合金比例达到70%。 省有色金属研究院承担的“低成本高性能锂离子电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镍钴氧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和承担的“激光晶级高纯稀土氧化物分离工艺”省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的两项成果均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省地勘局地质研究所承担的湖南省醴陵市团山北矿区金(铜)勘查项目荣获全国中型储量规模二等奖。 长沙矿业研究院深海浅地层岩心取样钻机系列及其勘探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所承担的柿竹园“空心区条件下连续开采及地压监测技术研究”项目于2007年9月24日成功实施了号称“世界首例地下中深孔控制爆破”。地下中深孔控制爆破技术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四是企业实力显着增强。 经过政府推动和市场整合,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于2004年成立,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近21亿港元。 成功完成对全国第一大、第二大硬质合金集团的整合,控股上市的“中钨高科”在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成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展开发当地资源,投资收购澳大利亚坎帕斯公司约10%的股权,合作开发海外矿产资源。 2007年,公司资产达到27亿元,销售收入286亿元,利税26亿元。 成为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之一。 自2006年起连续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并于2007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排名第203位。株洲冶炼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西矿丹星锑业公司、湖南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源铝业、金龙铜业、湖南金格集团等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全省有色金属企业呈现出“多、强”的良好态势。 2007年,地方国有和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8.25亿元,占全行业的63%;利税58.03亿元,占全行业的67.1% 。

五是循环经济显着发展。 近年来,湖南省有色金属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发展迅速、影响较大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再生有色金属园区。 具有代表性的有“一企五园”,即:株洲冶炼集团、汨罗再生资源产业园、永兴“中国银都”、衡东大浦工业园、郴州有色金属工业园、益阳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 其中株冶集团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汨罗再生资源产业园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竹业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目标明确,技术先进。 元素综合回收率达到75.6%。 铅锌产量和综合回收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2007年铅锌总产量达到50.2万吨; 另有5个循环经济和再生有色金属园区企业200多家。 2007年生产铜铝30万吨以上,钨锑10万吨以上,白银及稀贵金属4000余吨,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 元,实现利税15亿元。

六、改革重组明显推进。 2001年以来,全省有色行业共有20家省属企业有28个项目列入国家政策关闭破产计划。 目前,已终止项目17个,涉及员工9.8万人,依法核销银行债务8亿元。 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4亿元。 通过关闭、破产,每年可减少损失3亿元以上。 继2006年二三冶金集团划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2007年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划入中钢集团后,在省国资委的支持下,与央企对接迈出新步伐,中国铝业公司成功收购重组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并与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签署长沙勘察设计院股权转让备忘录,拟整体收购长沙勘察设计院。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张家界市签署经济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开发张家界市镍钼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