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保健品”骗局诱你越陷越深的几大套路
“免费礼物”目标人群
小编以为我的叔叔赵先生曾经是一家保健品公司的销售员。 他说,“卖保健品是有套路的,从聚人留人,到卖货上门,一步步做起来,效果非常显着。” ”赵先生介绍,卖保健品第一步就是聚人,大多数企业都是通过发传单、赠送赠品来吸引顾客。他说,他之前的公司主要销售一些调节血压、血压等常见的保健品。成本不高,售价也不是很贵,在销售产品之前,他们的惯用伎俩就是“用空盒保健品换礼物”。发传单的讲座可以用任意品牌的三空盒保健品换取2公斤鸡蛋、一袋杂粮等。“这个策略主要是针对经常服用保健品的老年人。 这类老年人注重健康,家庭条件也比较好。 他们是我们的主要开发客户。”
“医生”上台咨询卖药
赵先生说,当一群老人带着传单和保健品空箱前来领取礼物时,“专家”就登场了。 “专家”是公司聘请的,负责传授健康养生知识。 当然,重点是保健品的成分和功效,引起老年人的兴趣; 随后,“医生”上台为听讲座的老人免费体检和治疗。 所谓的“医生”只是穿着白大褂,自称是某医学院毕业,现场“把脉”只是作秀而已。 最重要的是,“医生”在“把脉”时,通过沟通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平时患有什么疾病。 根据这种情况,“医生”会建议老人购买几个疗程的保健品。 “如果在销售产品时给予一些折扣,为了得到更多的礼物,老年人就会增加购买量,通常一次会购买价值数千元的产品。” 赵总说,每次这样的会议,总会有老人掏腰包,公司从来不会空手而归。
“自由行”变相促销
为了增加收入,不少企业推出新政策,鼓励老年人在公司“存款”,年利率为10%。 省钱的顾客在购买保健品时还可以享受更多折扣,甚至免费旅游。 。 公司会组织老客户去安徽“免费旅行”一两次,沿途交通、食宿均由公司支付,以回馈老客户的名义。 但业内人士都知道,这种“免费旅游”实际上是一个“洗脑”过程。 随行工作人员会一路向大家讲述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入了解保健品的功效。 旅游期间,还将推出大型“回馈老顾客”活动,让老人省钱“投资”。 赵先生说,他在北京销售保健品时,没想到母亲在家乡用同样的方式购买保健品被骗了20万元。 受到这件事的震惊,他放弃了“继续撒谎”。 他表示,除了向老年人出售价格昂贵的保健品外,不少保健品公司也开始鼓励老年人在公司“存钱”,承诺只要存进去就能获得高额利息。 利用一系列手段引诱老年人投资理财。
老年人被骗后该如何维权?
针对老年人被保健品欺骗的情况,法律专家提醒老年人,如受骗,可拨打食品药品监管部门“12331”举报投诉。 同时,除电话外,单位和个人还可以通过信函、网络、传真等方式向监管部门举报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中的违法行为。 、走访、手机短信等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举报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进行调查处理,一旦检查发现确实存在问题,就会予以扣押,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需要老人提供一定的信息,老人可以将这些产品交出来。不要担心孩子投诉或者被孩子或相关部门难堪,一定要及时告诉家人。 ”。
尖端
对于老人为何屡次被高价保健品销售商欺骗,医护人员分析称,被骗老人大多年龄很大,无一例外都极其渴望健康。 这也是老年人受骗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渴望健康,希望不要给子女带来养老负担。 保健品从保健、治疗等宣传方式入手,给予老年人心理认可,让他们感受到保健品本身具有治疗作用。 很多老年人甚至认为保健品有治疗作用。 医嘱不如医嘱有效,放弃了正确的治疗。
其次,老年人缺乏家人的陪伴,感到孤独。 当前,我国的国情是人口老龄化严重,更为严重的是,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以上,独居老人也占相当大的比例。部分。 老人心情淳朴,极其渴望家人的陪伴。 他们甚至认为有人可以和他们交谈是件好事。 然而,子女却更加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忽视了老人的身心健康。 老人的孤独,让骗子有机会通过聊天、亲切关怀、提问等方式逐渐取得老人的信任。 他们不断升级营销策略,改变手法,欺骗更多老年人。
对此,子女应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在身心上给予他们照顾。 孩子们也应该为老人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 让老年人经常到户外活动,对于延缓身心衰老、保持思维敏锐大有裨益。 这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预防意识的提高。 此外,老年人通常可以通过自然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度的运动来追求健康。 日常生活中,由于你的判断能力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并与家人或朋友讨论。
孔令茹 撰/编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