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特色小镇建设展开协商和探讨
(特色旅游小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快速城镇化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3年的53.73%,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取决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然而,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单向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公共设施匮乏、传统文化衰落等问题日益突出。 城镇化转型发展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协调、城乡一体化、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实施局部城镇化,“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见山见水,铭记乡愁”。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业成为日益强劲的驱动力。 它具有较强的动力效应和协调区域综合发展的能力,决定了它将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湖南省全面实施“3521旅游创建工程”,计划通过三年努力,创建30个湖南省旅游强县、50个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200个湖南省特色旅游村。 、万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和旅游家庭旅馆,初步完善我省县域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做强旅游战略支柱产业。 这标志着旅游小镇建设作为湖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正式实施。 本项目申请单位提出的“以湖南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为引领,推动湖南新型城镇化”的“金点子”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认可并通过。 2014年5月,省旅游局和省国家发改委联合委托该单位推进此项工作进程,标志着湖南省城镇化发展思路的重大转变,也体现了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原则。以产业为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 旅游学术界应适应这一形势需要,加强对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湖南省推进这项工作提供思想支撑和理论指导,发挥好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发展的作用。智库。
一、湖南特色旅游镇(村)现状及发展基础
(一)湖南省特色旅游镇(村)建设现状
湖南旅游小镇(村)建设已于2010年正式实施,虽然实施时间不长,但所辖14个地市积极响应,将旅游小镇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旅游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 从数量上看,2011年至2013年,全省有60个旅游小镇达到“3521旅游创建工程”相关考核标准; 从类型上看,根据湖南省各地不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商贸小镇、特色古镇、温泉度假小镇、红色遗产小镇、风景生态小镇、农业景观小镇城镇、民俗文化小镇等; 从区域来看,湖南省14市的资源优势不同,旅游小镇建设也不同。 具有特色、差异化的旅游吸引力。
例如,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凭借深厚的眉山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农业景观遗产,明确了旅游小镇建设规划; 长沙市宁乡县灰塘镇充分利用温泉资源和人文环境、传统产业等先天优势,积极打造“养生奇观、万佛奇观、奇观奇观”“五奇”旅游品牌。 “自然奇观、国宝奇观、伟人奇观”,举全县之力,推进灰汤现代温泉城建设。千年古镇,融自然景观与民族特色于一体,着力打造湖南第一边陲古镇。 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思想品德良好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道德,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实施效果看,湖南省旅游镇(村)工作虽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模式、旅游市场的需求预测、当地居民的参与方式、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如何体现地域特色、如何传承和保护文化。
(二)湖南省特色旅游镇(村)发展基础
湖南省旅游小镇(村)建设为特色村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湖南省旅游小镇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早。 湖南乡村旅游始于1996年,随着国内旅游的兴起而萌芽; 2000年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成长并加速发展; 2003年开始扩大,并随着自驾旅游的发展而迅速推广。 截至2012年底,湖南省建制镇1109个,其中国家重点镇17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村22个,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19个,历史文化村68个; 湖南省有60个乡镇、195个旅游名村、213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 已有72个入选国家传统村落名录。 这些为旅游小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旅游名镇、特色村落、特色景观小镇所在地,将成为旅游小镇建设的重点。
湖南省旅游小镇(村)建设具有深厚而独特的资源禀赋。 从自然环境来看,湖南省自然景观种类丰富,有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也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 为不同类型旅游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自然条件。 从文化特色看,湖南有着深厚而典型的人文底蕴。 拥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独特多样的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 还有独特的革命文化、宗教文化、船山文化。 这是一个很棒的旅游目的地。 小镇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2、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建设的理论依据和评选标准
(一)湖南特色旅游镇(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文化基因挖掘理论,即“景观信息链”理论。 它是由特定场所的景观“信息元”、“信息点”、“信息廊道”和“信息网络”组成。 关键是挖掘“信息元素”,这些信息元素是在具体历史文化事件的基础上总结、整理、提炼出来的。 它们比较抽象,相当于文化基因的决定。 “信息点”是“信息元素”的具体载体,通过具体的可见景观来表达。 多个“信息点”的线性组合构成了“信息走廊”。 多个“信息走廊”组合交织,构成“信息网络”。 本案形成的景观信息环环相扣,其核心是“信息要素”即文化基因的确定和保护。 这样构建的特色旅游小镇“一镇一基因”不仅传承了文化,而且特色鲜明,无疑充满了活力。
(特色旅游小镇)
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挖掘各个小镇的景观基因。 只要挖掘并准确确定每个旅游小镇的景观基因,特色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近期,通过深入研究定位,初步解决了一批拟建“湖湘特色旅游小镇”的景观基因定位问题。 比如,长宁市庙前镇的景观基因就是传统防御文化的“武功”。 滑县水车镇的景观基因是农耕文化的“梯田”; 湘西芙蓉镇王村的景观基因是多民族交往的“边村”; 洪江古城的景观基因是历史上沅水航道上重要的“商港”。 ”等,均已被地方政府采纳。
(二)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建设评选标准
湖南特色旅游镇(村)评选标准和条件明确。 该课题组研究制定了《湖南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标准》。 湖南省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该标准,现已在全省推广。 我们建设的特色旅游小镇的评选标准和条件包括必要条件、拒绝条件、评价标准、评价分数等。评价标准分为六大板块:景观与价值、市场与效率、规划建设、设施以及可达性、环境与保护、服务与管理。 评价因素涉及小镇历史文化、交通条件、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建筑特色、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周边旅游区距离及数量、购物场所、特产商品、餐饮条件、酒店条件、居民素质等和环境。 医疗卫生、旅游服务等诸多方面。 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保留200米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三、湖南特色旅游镇(村)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实践探索
(一)湖南特色旅游镇(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如何认识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的“湖南特色”,决定了旅游小镇建设的特点和定位。 这里的“湖南特色”包括三个基本含义:区域含义,即在湖南省范围内,这是一个初步的定义,具体由较小的区域单元及其特征组成; 文化内涵,湖南省范围内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习惯等特色,具有文化基因价值和旅游利用价值; 自然景观内涵具有湖南省独特的地质、地貌、地形、土壤、气候、生物、水体、产品等自然资源,具有旅游利用价值。
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建设必须依托湖南现有山水等独特自然风光,挖掘湖湘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内在基因和独特魅力,切实保护历史文化景观、风貌和特色。传承传统村镇,打造既能承载乡村记忆、乡土记忆、历史记忆的人居场所。 是适应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现代生活和谐发展的新城。
根据湖南省旅游小镇(村)的资源特点,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村)可分为多种发展类型。 例如,按功能定位可分为:生态居住型、历史文化型、民族民俗型、特色产业型、旅游接待型、主题创意型、复合型七大类; 按发展阶段可分为保护提升型、开发建设型、规划编制型三种类型; 按基本发展模式可分为:原生态文化为主、民俗展示、产业带动、区域和小镇、主题开发和复合型。
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建设由住建部、旅游部门牵头,文物、环保、发展改革、金融、金融等方面共同担负起这一重大战略任务。 在湖南省财政厅支持下,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课题组与省旅游局共同签署了《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合作方案协议》,决定2014年至2020年分批启动80个项目。 ——100个左右的“湖南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以及各特色小镇建设主题的确定,将交给该课题组统筹规划和把控。
(二)湖南特色旅游镇(村)建设的实践探索
六个月来,该课题组承担了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建设的相关工作,重点对湖南特色旅游小镇进行综合研究,制定评选标准,并确定了第一批15个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村)。旅游城镇。 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景观基因的确定、提取及保护特色的确定,湖南特色旅游小镇总体改造方案的规划等。以下是我们对几个特色小镇主题规划策划的实践探索。
桑植县洪家关镇白族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桑植县洪家关镇是建制镇,也是贺龙元帅的故乡。 2016年,为庆祝贺龙元帅诞辰120周年,当地政府计划对洪家关镇街道进行改造,街道两旁林立着大量“现代”建筑。 为了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我们受邀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并提出了基本的保护和修缮方案。 由于这里是云南以外全国最大的白族聚居乡,白族人口占全乡90%以上,保留了很多白族民俗风情,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将洪家关镇的建筑风格从原来的混合状态改变为以白族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兼顾土家族和汉族民居特点的景观。 整个街区在恢复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使其历史文化特色更加凸显,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原住民的认可。 接受和赞扬。
(特色旅游小镇)
新化县紫雀界梯田山地农耕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创建。 新化县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西南部水车镇附近。 深受梅山传统文化的影响。 居民习惯与山打交道,他们的生产生活都与山地农耕文化有关。 这里保存下来的紫鹊界梯田是中国传统山地农耕文化的产物。 它们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和水利文化遗产。 它们占地一万多亩,都是稻田和梯田。 风景壮观,旅游景点大,深受新人们喜爱。 受滑县政府委托,我们参与了紫雀界梯田文化风景区及其特色小镇的规划和规划。 我们一方面明确了紫鹊界梯田山农耕文化核心区的保护,另一方面建立了历史文化名镇。 创作中挖掘景观基因,定位建筑风格。 例如,小镇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屋顶装饰采用当地梅山文化普遍崇尚的“角”形,用白线勾勒。 屋脊两端可饰“紫鹊”造型; 民居建筑均以当地农耕文化的主要标志——稻穗(门窗上的雕刻图案)、犁(墙壁装饰、栏杆等)、粮堆(公交候车亭、凉亭等)作为文化基因和造型基础,给游客一种地方感。
长宁庙前镇传统防御文化特色旅游小镇创建。 长宁市庙前镇是在中田古村基础上建立的一个建制镇。 中田村是清代前后,由一位武官出身的官员修建的,目的是为了让家人免受土匪和小偷的侵害。 古建筑群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其最大的特点是外部防御坚固。 整个村子由100多条巷子组成。 每条巷道在进入村庄的地方都有门装置。 晚上进屋后必须关门。 所有建筑物的窗户均为狭长结构,上下高,左右窄。 目的是防止土匪入侵。 地面全部用当地的大理石板铺成,石头上刻着各种棋盘,有国际象棋、军棋、跳棋,还有一些只有当地人才能看懂的彩色棋盘。 形成了浓厚的军事游戏文化、防御文化。 中田古村里,除了像其他古村一样有尚文堂外,还有一个专门的武术馆,足见其“武术”精神。 因此,将其景观基因定位为以防御为特征的“武术”基因是有帮助的。 旨在在寺庙小镇文化遗产保护和风貌建设中体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基因,留住乡愁记忆。
4。结论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旅游业成为日益强劲的驱动力。 它具有较强的动力效应和区域综合发展协调能力,决定了它将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村)建设必须积极探索以旅游小镇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是“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见山见水,铭记乡愁”。 “留住乡愁”的关键是大力开展特色小镇建设,依托就地城镇化,形成特色小镇“星空”分布格局,推进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是实现的关键新型城镇化。 重要路径。 “湖南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可以为新型城镇化打开一扇充满人文关怀的窗口,迎来一线曙光,打造一个真正充满灵魂、个性的美好家园! 过去,我们都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特色小镇一定会让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