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山西嘉世达机器人一季度销售额反弹达1700万元

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出的金路。 去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四为四、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明确“到2025年转型初具规模,到2030年基本实现,2035年全面实现。”

为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围绕14个标志性主导产业集群,省委、省政府规划布局一批创新平台、一批重大技术、一批学科专业、一批标志性项目、一批重点园区、一批产业基金。 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8.5%。

“我们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绘制了一张‘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集群创新生态表’,打造招商引资、科技项目、企业团队、政策诉求清单。下一步,要实施精准培育、攻关,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提供支持。”省工信厅技术创新处负责人表示。

转型发展和产业支撑重点是工业,也包括农业和服务业。 山西衡山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浑源县郝家湾村,雇用60多名村民担任季节工。 加工生产的衡山黄芪茶深受市场欢迎。 今年,公司计划投资800万元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山西正在大力发展药茶产业,利用山西地道药材和制茶技术,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列,带动老百姓收入增加。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精细化、特色化、功能化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化、品牌化发展,推动现代旅游业专业化、品质化发展。服务业…………一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快速崛起。

大力建设转型项目

项目是转型落地的基础。 今年2月28日,随着一批项目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三批”活动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举行,我省再次吹响了吹响了抓项目、促转型的号角。 山西硕科晶体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山西)碳化硅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是当天开工生产的项目之一。

季节旅游攻略_有季节性的旅游资源_旅游的季节 云播

“我们的碳化硅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碳化硅材料供应基地,这个占地1000亩的工业园将连接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十多个上下游产业,带动山西半导体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发展并实现中国碳化硅完全自主供应”,山西硕科晶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斌信心十足。

省委提出,每年都是改造工程建设年。 全省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项目为王”,用每一个项目为全省转型发展作出贡献。 全省确定的248个省级重点项目中,产业转型项目占54%。 截至3月底,全省重点项目复工率达91.2%,完成投资296.3亿元,竣工率13.4%,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通过扎实落实前期手续和月度活动,前期项目转为建设项目的转化率达到15.4%,好于往年同期。

我省较早提出建设“铁路、公机”和“岸港网络”,也牢牢抓住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机遇。 截至3月底,我省重点公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 已建成开通5G基站3800个,全省11个热点地区和重要场景率先实现5G网络。 的覆盖范围。

在忻州,微波功率放大器、射频表面声滤波器等半导体产业项目稳步推进; 在大同,总投资200亿元的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基地等数字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长治、绿宝星海3万吨短纤维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快速发展……积小胜,成大胜。 在山西,每有一批优质改造项目投产、开工、签约、打包、投资,距离“一煤一统”到“八柱撑天”的转型发展目标就更近了一步。 。

让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习近平总书记授予我们的金字招牌,先行先试是中央赋予我们的“尚方之剑”。 发展与改革高度融合。 发展进步,改革进步。

季节旅游攻略_有季节性的旅游资源_旅游的季节 云播

4月8日,完成重塑的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重组成立华源国际陆港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吴强表示,公司将努力打造一流的国际无水港综合运营服务商和国内现代物流业的旗舰力量。

“改根子、破体制、立治理”、“清笼换鸟”、“瘦身健体”,山西国资国企改革方向坚定。 近年来,文旅集团、大地控股、云时代等省级龙头企业相继成立。 今年,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华健体育控股集团等新兴产业集团纷纷成立。 下一步,我省还将在现代农业等领域发展。 继续打造龙头企业,形成更多新旗舰国企,不断打造煤炭以外新的增长极。

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合改革的主战场和主引擎。 山西整合太原、晋中8个工业园区,建立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一系列改革正在破冰过程中推进。 完成“1+2+26”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设计,率先推行政府服务承诺+企业信用承诺“双承诺制”,构建新审批模式,“三个一”管理服务模式走在全国前列,开辟山西首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

用好改革钥匙。 我省将进一步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等,持续转化优势经济体系转化为治理效率和发展动力。

创新是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 近年来,我省启动实施“111”工程、“1331”工程、“136”工程等政策措施,多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了零的突破。 高端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涌现出一批新人才。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 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15个,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居中部省份第一。

今年以来,围绕做优做强实验室、加强试点基地建设、确保规管企业创新全覆盖、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以智慧城市为载体的系统。 3月9日,《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全覆盖推进方案》发布,重点构建产业联盟、行业专家、创新平台三级引导体系,对重点领域实施三百项引导措施。技术、创新项目、试点示范,确保2020年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全覆盖; 3月27日,全省科技大会全面部署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 4月7日,“协同发展 共创智慧未来——山西“智慧城市创新合作线上交流会”在山西智慧城市省众创中心、中关村智库云播中心视频连线同步举行会议发布的“5+3”规划,成为山西智慧城市从起步运营走向正轨的重要标志……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以创新驱动、科教兴国、人才强省战略为引领,支撑的强省战略已初具规模。

坚定不移地将转型和综合改革进行到底正在成为全省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黄金之路坚定前行,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关键、创新为第一,山西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记者刘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