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视觉中国/图)
黎明时分,伴随着旅客通关时清脆的提示音,矗立在横琴口岸的新旅检大楼再次迎来了忙碌的时刻。
每天约有1.2万名港澳居民通过横琴口岸往来横琴与澳门。 澳门居民黄慧霞就是其中之一。 差不多两年前,她搬到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为了“新横琴人”; 现在,她住在横琴,每周回澳门三四次。
“交通更方便了,房子更宽敞了,居住环境更舒适了,社区服务更好了,越来越多的澳门人来到合作区……”黄慧霞谈起自己两年来的生活住在横琴。 。 未来,随着澳门轻轨延伸横琴线项目的投入使用,横琴至澳门的交通将变得更加便捷。
2021年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印发,赋予横琴“推动粤澳深度合作区适度多元发展新平台”。澳门经济”、“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肩负“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新空间”、“推动澳门特别行政区建设新高地”四大战略使命。粤港澳大湾区”。 12天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理机构正式揭牌,合作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自2009年《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印发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为横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具有区位条件优越、合作基础扎实、支撑有力等多重优势。当前发展势头强劲,未来一定更加光明。”
横琴的澳门邻居
“我原来在澳门的房子很小,只有60多平米,搬到横琴后,居住面积一下子增加到了150平米。” 搬到横琴两年后,黄慧霞对横琴的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印象深刻。 、社区服务、医疗和通关等等,我有最真实的感受。
初秋时节,天目河水光粼粼,两岸树木茂盛,植被茂盛。 沿着7.2公里长的沿江生态廊道漫步,生态社区区、公园式社区等富有韵律的城市滨水景观带逐渐展开,隔水相望的是澳门旅游塔和新葡京大厦。 、美高梅酒店等澳门标志性建筑。
黄慧霞两年前从澳门搬到横琴上村,这里60%的居民是澳门居民。 上村距天目河步行仅需十分钟左右。 每天闲暇的时候,她都会去河边散步。
黄慧霞还清楚地记得刚搬到横琴时的情况。 当时,由于人流量不足,巴士线路也很少,回澳门需要很长时间。 “现在我每周往返澳门三四次,出了小区就有几趟公交车到横琴口岸。” 黄慧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横琴口岸位于横琴岛十字门水道西岸,与澳门大桥相连。 处于“一国两制”的交汇点、“内外辐射”的交汇处。 目前,横琴口岸已实现“协同查验、一次性放行”。 出入境人员只需“同站、一次排队、一次检查”即可办理内地和澳门的出入境手续。 每人平均通关时间仅30秒左右。
通关时间大幅缩短,流程优化,让往来两地的澳门居民在两地生活更加舒适。 黄慧霞清晰地感受到,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通过海关进入合作区。
据统计,目前有超过7000名澳门居民在横琴定居和工作,港澳居民通过横琴口岸进出的日均客流量将从2022年的5900多人次增至2023年的近1.2万人次。
除了人居环境、生活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外,横琴合作区的养老、医疗、社区服务也不断向澳门标准靠拢。 2019年,澳门街坊会联会在横琴设立服务中心,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为合作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澳门标准的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
“截至2023年8月底,我们已为钦州和澳门超过96万居民提供服务。” 澳门街坊会一位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得益于跨境执业政策的持续推进,目前共有67名港澳短期医生在横琴执业。 黄惠霞等“横琴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向熟悉的澳门医生求医。
“我们可以参加横琴当地的保险,享受与珠海市民同等的医疗保险待遇,看病、买药都很方便,个人费用也不高。” 黄慧霞表示,“后续‘澳门新街区’项目建成后,我们将有澳门医疗队进驻和大型医疗服务中心,未来的生活将更加便利。”
黄慧霞提到的“澳门新街区”是合作区首个为澳门居民打造的综合民生项目。 它将配备澳门标准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将为万余名澳门居民打造高品质的宜居之地。 社区。 目前,该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
“今后合作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黄慧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四大新产业”
趁着横琴合作区快速发展的契机,王瑞明来到横琴寻求发展。 这几个月,他收购了一家澳资公司,并计划成立一家新公司,主要从事金融和互联网行业,预计9月底正式开业。
由于其从事合作区支持的金融业,其公司可享受15%的税收优惠政策。
王瑞明是“华侨第三代”。 近年来,受到粤港澳大湾区营商政策和环境的吸引,积极布局湾区,在香港、深圳注册了金融公司,专注于基金、信托、保险等领域。和其他业务。
“横琴金融业高度开放,跨境资金流动自由,是跨境人民币结算最活跃的地区,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落户,有望成为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新高地未来要走向外界。” 王瑞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23年上半年,合作区金融业增加值达88亿元,占GDP比重近40%,同比增长2.9%,呈现加速集聚趋势。
“合作区围绕‘四大新产业’扎实推进,不仅产业定位更加清晰,共商、共建、管理、共享的体制机制也初步建立。” 毛艳华指出。
澳门土地面积小,人口众多。 不足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68万多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万多人。 它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澳门的发展。 横琴与澳门隔水相望,面积106平方公里,空间优势显着,为支撑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
早在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横琴为载体,共同建设跨境合作创新区,为逐步改变横琴相对现状提供新空间。澳门经济结构单一。 。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逐步推进和《横琴规划》出台,横琴与澳门一体化迈上新台阶。
“横琴自发展伊始,就被赋予了服务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使命。在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这一使命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凸显。” 毛艳华指出。
横琴合作区自揭牌运营以来,围绕“四新”战略定位,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中医药等澳门品牌产业、文化“四大产业”。 、旅游、会展商业、现代金融业,瞄准集成电路产业。 金融业、文化旅游、会展业等推出一系列新政策。 近两年,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澳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 对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仅2023年上半年,合作区内实际运营的集成电路企业将超过40家,初步形成涵盖知识产权(IP)、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生态圈;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一季度贡献企业税收近8000万元,同比增长59%。
凭借产业集聚和政策红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已成为澳大利亚民众和企业投资创业的新平台、新高地。 目前,合作区澳资企业超过5600家,比合作区成立前增长22.3%,注册资本超过1480亿元。
“《横琴方案》开启了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新篇章。” 毛艳华表示,“未来合作区建设要继续围绕服务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初衷,从建设一流产业功能园区入手,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使用好创新体系,进一步吸引园区内外要素充分流动和集聚,打造珠江西岸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文中黄慧霞、王瑞明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王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