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丹霞山的绝妙体验,你去过几个?
好吧,既然我决心写好这个答案,那我就先贴几张广东丹霞山的美图吧,然后再继续写“体验”,免得聊丹霞山和里面的两张图这个问题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游览丹霞山,你会感受到浓浓的色彩体验。 红色是这里的主色调,“丹霞”这个名字的意思是“颜色鲜艳如红霞,鲜艳如彩霞”。 如果这“赤壁丹霞”映衬着日出或日落,霞光伴随着山景,就能如此受欢迎,让人感到真诚。 丹山碧水、蓝天、绿树、农田,想想就心醉。
红尘已去,赤城千年,何等美丽!
第一次去丹霞山,我早起爬老山峰,在观日亭看丹霞日出。
图为站在阳元山拍摄长老峰。 其实丹霞山的山体并不都是红色的,有的呈褐色,而且颜色比较深。 丹霞地貌的最大特点是“顶平、身陡、山麓平缓”。 因此,山顶和山麓一般都生长着绿树,而陡峭的悬崖则裸露在外,基本保持了岩石的颜色,红绿相映,相得益彰。
(摄影/朱家强) 朱老师是丹霞山当地的知名向导。 丹霞山能爬的山他几乎都爬过了。 他熟悉丹霞的历史地理典故,摄影技术一流。
(摄影/朱家强) 从牛鼻村丹霞人家里看观音山。 没有去过秋天的丹霞山,也没有见过金色麦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景色,心生向往。
如果说对色彩的体验还仅限于感官,那么在丹霞山游玩时身上的各种极限体验就更加强烈、非凡。 今年年初,我第二次登上丹霞山,去了更多的地方。 为了总结我的感受,我引用了一首小诗:“上到穷青,落到黄泉,我用手脚去寻找东西。”
所谓“上到穷,下到蓝天”,就是登山。 丹霞山主峰均为低海拔山峰,最高峰巴寨海拔仅619.2米。 然而,丹霞地貌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流水形成的陡峭的悬崖斜坡。 因此,虽然海拔不高,但攀登悬崖却十分困难。 很多地方都需要手脚并用。 在阳元山和八寨的一些地区,只是垂直向上。 危险也是如此。 远道而来的人们为何来到这里? ——对于形式与努力、兴奋与克服并重的体验。
阳元山是阳元石后面的山峰。 与长老峰相比,阳元山更为陡峭。 一开始只有石阶可以爬。 道路通常很窄,只能容纳一个人,所以只能爬楼梯上去,如上图所示。
然后渐渐地,你会发现石阶开始变得越来越陡,从突出的台阶变成了凿进山里、凹进山里的台阶。 护栏的角度也开始几乎垂直于地面。
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能扶着护栏,侧着脚踩在石阶上,用手脚向上移动。 那种虽然害怕但又有依靠的感觉很满足。 这不是一项极限运动。 只要你细心、把握、坚持,经过短暂的紧张之后,你就会开始变得更加自如,仿佛学会了一些原始的技能。
丹霞,“每山有寨,每寨有门,每门必有险”。 阳元山山顶有西美村。 从这里可以眺望远处的姐妹峰,看锦江的流水,等待夕阳的陪伴。 迎着傍晚的阳光。
出了西梅寨大门,迎接我们的是“九九天梯”,这就是下山的路。 和我们来的时候爬山不同,这条路基本上是扶着铁绳一步一步走的。 也很陡,下山的时候需要控制。 由于腿细,到达山麓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左边这个家伙就是“八寨”。 丹霞山最高峰海拔619.2米。 因其形似巴掌而得名。 看来是个狠角色啊! 八寨景区距离丹霞山主景区有点远,而且要单独卖门票,但确实值得一爬。 我们的终点是山尖。
侧面看像峰,横向看像山脊。 在山脚下走了一会儿,发现八寨的侧面是这样的,仿佛之前的巴掌叠加了很多层。 山麓即将走完,又到了进入最危险、最艰难的阶段的时候了。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们几个人正站在一块独立的巨大岩石上。 由于没有台阶,我们必须踩着岩石、藤蔓和树木才能爬起来。 远处攀登八寨的人们在大山中显得十分渺小。
从大岩体上下来。 朱老师叫我们“坐下”,以免失去重心。
继续前往登巴村。
(图片来源/旅行者Galilee,美丽摄影师,左边名字是她的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关注)
攀登八寨时,可以近距离看到一座奇妙而又近乎奇异的山峰——茶壶峰,因其形状酷似茶壶而得名。 如果说僧帽峰地区是丹霞地貌中的群峰,那么茶壶峰给我的感觉就是“孤峰丛生”。
(摄影/朱家强) 再引用朱老师的另一张美图,半山腰的茶壶峰,云雾缭绕。 此茶壶可远观,但不可攀爬。 据说有几个人借助特殊装备爬了上去,但这一定是一次极限挑战。
茶壶峰是整个丹霞山里我第二喜欢的山峰。 登巴村后半程,步步变换风景,茶壶峰始终与我相伴,或远或近。 巴寨的掌尖视野有限,只是山顶,而登巴村的山顶却是贫瘠而蔚蓝。 这段时间最完美的体验就是攀登石阶和铁索。
这就是“上琼碧落”的全部内容。 接下来我就写“下黄泉”。 为了引入一首牵强的诗,就有点吓人了。 黄泉也指地下泉水。 这里我想说的是,在丹霞山,有很多巷子、山谷和地下石堂,尤其是长老峰及其姐妹峰(云客峰)的金石岩段。 与上琼碧落相比,下到巷弄、山谷,或者置身一线天,又是另一种体验。
这条“一线天”位于金石岩寺附近。 它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一是水蚀,二是风化剥落。 巷子很窄,上面可以看到缝隙里塞满了石头。 所谓“幽径”“明珠”。
青苔红崖,光线从顶照进来,身体正好贴合在缝隙里。
洞内很深,夏季阴暗潮湿。 金石岩寺段,有许多幽深狭窄的峡谷。 进入洞内,看着上方和周围的巨大巨石,非常震撼。 往里走,曲径通幽。 里面很难拍照,所以照片不多,感觉远远不是照片所能传达的。
这种又深又窄的峡谷在姐妹峰更是奇特罕见。 是的,就是看起来像两座山峰连在一起的姐妹峰。 其内峡谷纵横交错,被当地人称为“丹霞迷宫”。 上图中,朱老师的身后就是一处沟壑。 目前尚不清楚其深度有多深。 结构太复杂,下去谁也出不来。 如果您有兴趣,可以观看这个视频:
《科技之光》20140630 探索巷子迷宫
另外提醒一下,去姐妹峰一定要有当地的导游,因为里面没有正常的道路,极容易迷路。 “丹霞迷宫”并非虚名。 我已经写完了天地,现在我正在“用手脚寻找一些东西”。 我们在找什么? 红豆。 在山上有红豆树的地方,如果细心的话,可以采到很多红豆,可以做成首饰,送人。 这是最受人喜爱的事情。
(摄影/旅行者加利利) 寻找了半个小时,大家都收集到了红豆。 丹霞山有一家红豆兰花客栈,以红豆为主题,还有各种精美的红豆饰品。
除了红豆,在丹霞山或许还能找到更多。 说到红豆相思,它已经从一种身体的极限体验转变为一种消遣。 最后写一下丹霞山的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经历。
(摄影/朱家强) 丹霞山有一个村子叫牛鼻村,村子三面环水,形状像牛鼻子。 陆路有桥与外界相连,水路可乘竹筏到达丹霞电站。 村里风景优美,一片世外桃源,也是观赏观音山的最佳观赏点。
牛鼻子村的一些房子已经出租给城里人,他们在假期来这里享受田园风光。 这栋房子布置得颇有艺术感,但村里的大部分房子仍然保留着农村老房子的样子。
第一次从丹霞山风景区去牛鼻村,我选择了骑自行车。 有一段路,森林茂盛,竹子茂盛,一侧的竹子还遮盖了依稀可见的锦江。 风景非常美丽。 只是当时天气太热了。 除了竹林段外,阳光都很毒辣。 骑车时我出汗了,感觉有点不舒服。
第二次去牛鼻村,回程时在蛇鹿登船,竹筏游锦江。 尚天龙、观音山、姐妹峰、八寨,远近高低,景色随船行而变化,太阳在天上、水波里,竹筏上的人也在绘画。 与凤凰城的游河相比,纯净了数百倍。 这一幕或许终生难忘。
(摄影/旅行者加利利)
金石岩寺附近的摩崖石刻梦觉观,上面有一个平台,我们的朋友开玩笑似的坐在上面“冥想”。 五朝时期,佛教居士法云来此感慨道:“半生奔波如梦,今觉清净空”,故名。
孟觉关旁边有一个蜂窝状的大洞,是风化剥落形成的。 两个洞非常圆,而且互相相连,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奇迹。
阳元山的风车岩被溶洞贯穿,山体有的地方被完全侵蚀。
(摄影/旅行者加利利)
当你置身于红山之下时,总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 然而,和你一起旅行的地质系学生却没有那么情绪化。 他们会仔细地盯着岩石,谈论专业术语,有时还会带回一些样品。 也许这才是一个地质学家应该关注的焦点。
(摄影/旅行者加利利) 水上丹霞,这与之前的竹筏段不同。 因为是游船,所以风景不一样。
(摄影/旅行者加利利)
石刻上写着“一若登天”。 “彝”字少了一点,这是一个文字游戏,意思是你快要上天了,形容丹霞山的险峻、笔直。 事实上,攀登丹霞山风景区的山峰通常需要半天时间,这是相当困难的,但也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以上是我两次游览丹霞山的一些心得。 一是自助游,二是丹霞山科普志愿者培训游。 其中许多经历都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 其中很多可能只属于丹霞山,无论什么其他名山大川都无法替代。 丹霞之美,体验之奇,数不尽,但丹霞的山色和碧水却始终在我心中熠熠生辉。
最后,以我在丹霞山最喜欢的山——姐妹峰,并为其写的一首小诗来结束。
《致姐妹们》
迷恋姐妹峰的美丽
寻找她的气味
但直到我要离开的时候我才想起
在她内心深处
它的名字叫丹霞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