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设施与游客旅游中的“乡土味”重要展现
1.乡村旅游设施体系
乡村旅游交通设施
乡村旅游交通设施包括村内外部交通、村内道路、停车场、服务站、特色景区道路、引导系统等。在所有乡村旅游设施中,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设施是前提。 交通关系到乡村旅游各景点的可达性,决定着乡村旅游吸引的游客数量。
乡村接待设施
乡村接待服务设施包括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设施。 这些设施是游客使用最多、最能为游客提供旅游体验的设施,而此类设施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
农村环卫设施
农村环卫设施包括村内污水垃圾处理、旅游厕所、供水、供电、通讯网络、ATM机、救护车系统等设施。 这些设施是乡村旅游便捷的保障。 各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
农村信息服务设施
乡村信息服务设施包括导航标识系统、通讯设施等。信息服务设施是游客及时了解乡村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涉及旅游过程的自主性和便捷性。 信息服务设施的完善是信息时代乡村旅游必须升级的设施体系。
2、乡村旅游设施升级改造原则
功能升级
乡村旅游设施首先要满足功能需求,配备充足的垃圾桶、卫生间、餐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彻底扭转乡村旅游给人们带来的“脏乱差”印象,展现舒适的乡村旅游形象。 因此,乡村旅游设施首先应进行功能升级。
升级本地角色
乡村旅游设施涉及乡村旅游形象的呈现,应突出地方特色,就地取材建设,用当地语言讲解,提炼地方元素装修,将地方神韵发挥到极致,筑就浓郁的乡土风情基础。设施系统。
时代升级
乡村旅游设施的升级必须顺应时代,满足时代人民的生活需求。 互联网时代,建设乡村WIFI覆盖系统已成为旅游必备设施; 借助互联网营销平台,开发乡村旅游APP已成为必然。 只有顺应时代需求不断完善自身旅游设施,才能推动乡村旅游不断升级。
三、乡村旅游设施升级改造途径
乡村旅游交通设施升级,道路通达升级——绿道理念,内外畅通
乡村旅游交通是基于绿道理念构建的。 在强化乡村交通功能的同时,还注重保护乡村生态平衡,展现乡村特色。
农村外部交通升级:农村外部道路交通必须畅通清洁,路面硬化良好,警示避让标识系统齐全,道路两侧绿化充足,不得违法建设、乱堆放。 材料一般为沥青、水泥等。
农村内部交通升级:农村内部道路改造和完善可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完整的内部路网。 道路两侧无违章建筑和乱堆,保证房屋间道路畅通; 有机动车系统和步行系统,有独立的生产(消防)通道、观光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步行专用道等,并可提供交通租赁服务。 内部道路可采用水泥、鹅卵石、石板等符合乡村风格的材料。
道路景观升级——本土动植物融入
乡村旅游道路景观承载着乡村旅游门户形象,形成游客对乡村旅游的第一印象。 因此,乡村道路景观的营造十分重要。 乡村特有的动物或植物作为乡村的典型特征,可以运用到乡村道路景观的建设中,更好地展现乡村风貌。 海南万宁兴隆热带花园绿道两侧,除种植大量乔木、乡土花卉和匍匐藤本植物外,还种植荫生植物、兰花、蕨类植物、地衣等植物,使微生物、昆虫和野生动物可以找到它们。 生机勃勃,蜂蝶翩翩,蝉鸣蛙鸣。 一路上的坎坷让人流连忘返。
配套升级——容量适度、生态环保
乡村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服务站、路标系统等,容量应满足游客的需求,建筑理念应以生态环保为首要考虑。 以停车场为例,停车场的配置应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村庄正门或游客接待中心附近应设置大型生态停车场(供旅游巴士停放)。 村内可根据需要设置小型生态停车场。 停车场、各类停车场应布局合理、规模适中、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自行车租赁处
文化比重升级——联动民俗,彰显个性
乡村旅游道路兼具交通功能和观赏休闲功能,应该是一系列连接乡村风情的通道。 因此,乡村旅游道路升级应以民俗风情等乡村文化展示为重点,通过乡村文化主题小品、特色招牌、和特色文化展示。 乡村旅游风景秀丽。
农村环卫设施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数量充足、卫生便捷
农村厕所、垃圾桶等卫生设施缺乏,一直是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 配备足够数量的厕所和垃圾桶是乡村旅游升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乡村旅游厕所和垃圾桶需要满足“数量充足、卫生方便”的最基本要求,确保即使在旺季也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舒适、自由,给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建筑风格升级——田园风格,简约品质
在满足游客最基本需求的同时,对乡村厕所、垃圾桶进行外观升级,打造乡村旅游独特的体验点或小景点。 建筑风格应与当地民居建筑和村庄环境相融合。 建筑应就地取材。 室内装饰应体现民间文化元素。 地点应选在风景优美的乡村小巷或田野里。 用冥想设计的厕所,一定是乡村的一景。 。
管理方式升级——以商撑工、商建共荣
农村环卫设施的管理尤为重要。 由于管理不善,许多乡村旅游设施遭到破坏,甚至无法使用。 乡村环卫设施管理可考虑“商业化维护”方式,制定乡村旅游环卫设施管理规范流程,实行厕所、垃圾桶等公益广告与“企业赞助冠名”相结合。加强厕所相关管理。 将醒目的位置的广告位出租、转让,广告收入作为管理者的收入和公共设施维护的投资。
接待服务设施升级改造和农村住宿设施升级改造
游客接待能力往往是限制乡村旅游尤其是游客住宿的因素。 在旅游高峰期,通常很难找到床位。 乡村旅游目的地不仅要满足游客对住宿设施数量的要求,更要满足质量要求。
类型升级——丰富品种满足需求
在乡村可开发建设多种不同类型的住宿设施——度假式乡村酒店、乡村客栈、休闲农庄、乡村俱乐部、乡村度假公寓、原生态农房、森林小屋等,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乡村旅游住宿体系。
环保升级——适应环境,环保材质
农村生态环境相对敏感脆弱。 乡村住宿设施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强调生态效益,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乡村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循环再生能力。 首先,建筑和景观设计应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合理的朝向,顺应地形,保护农田肌理、溪流水景等自然要素,力求有适当的尺度和形状,使人工建筑和景观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其次,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争取自然通风和采光,注重节能节水,妥善处理废弃物,减少污染。
建筑升级——地域个性、辨识度强
乡村住宿设施设计应遵循地域原则,体现地方特色。 乡村住宿设施的布局、建设和管理主题是由“地域基因”决定的,从而形成乡村住宿设施的地域特色。 乡村住宿设施设计中,应合理使用当地建筑材料,尊重和维护周边的乡土气息,增强可识别性,避免建筑和景观的城市化倾向。
品质升级——舒适卫生、档次齐全
乡村旅游餐饮设施亟待提升品质。 首先要注意清洁、安全、卫生。 厨房内部必须开放、透明,做到生熟分离、干净无味、餐具消毒、餐桌干净。 另一方面,餐饮设施要合理布局,在乡村购物街、主干道、节点、景区等处要设置接待服务区,总体规模要与乡村旅游配套相匹配。农村接待能力; 三是餐饮设施种类要丰富,涵盖高、中、低档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升级当地——当地环境、当地美食
乡村旅游餐饮要充分展示乡土风味,形成自己的餐饮品牌。 一方面,就餐环境应以农家生活为主题打造,设施内部布局应利用农业农村文化特色营造氛围。 桌椅、餐具应具有地方特色; 另一方面,饮食要立足当地特色,传统农家菜。 重点加强特色菜肴、农家菜、野菜等菜肴的开发,重点突出地方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风情,把乡村美食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品类升级——丰富品类满足需求
村内的商店除了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外,还承担着游客的需求。 目前乡村旅游购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品类匮乏。 首先,乡村购物店应增加游客需求的商品种类,根据需求拓展购物空间,改进购物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其次,商店招牌要醒目,在路口等交通节点应设置引导标志,让游客容易找到。
个性升级——土特产文创
专门为游客提供的旅游产品购物店可以大大提高游客的购物体验。 此类专卖店一般注册商标、设计品牌和产品包装,采用具有地方元素的建筑装饰风格,采用自助购物方式; 乡村旅游产品一般包括地方特产、民间手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等。
信息服务设施升级、设施系统升级——设施齐全、功能齐全
乡村旅游必须有充足、齐全的导航标识设施,明确引导、讲解、警示功能。 设施布局、用材、设计、字型等必须与乡村环境相协调,满足主要功能的同时又美观、质朴。
乡村旅游通信设施必须与接待规模相匹配,满足当地村民和旅游发展的通信能力需求。 开通国内、国际直拨电话、传真、互联网服务,移动信号全面覆盖; 公共场所应当配备公用电话和互联网端口; 公共通讯设施服务标识醒目。
乡村旅游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医疗设施可与乡村医疗机构共用,配备专职医务人员,提供全天候医疗服务; 乡村旅游应当配备必要的安全救援场所、紧急疏散场所和设施,能够提供全天候安全救援服务; 乡村旅游消防、防盗等救援设备和防护设施必须齐全,交通、机电、娱乐等设备不得存在安全隐患。
科技升级——智慧设施、智慧旅游
加强乡村旅游信息服务设施智能化,引进电子触摸屏、电子导航系统等,实现乡村旅游信息服务设施智能化; 配备虚拟旅游体验设施,提供线上虚拟体验。
信息管理升级——数据管理、网络平台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一个以村庄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 可建立乡村旅游网络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游客咨询、预订等相关服务,让乡村旅游更加规范、便捷; 可建立旅游咨询平台、投诉平台,通过智能平台、在线评价等方式加大对乡村旅游景点服务的监管或投诉,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通过旅游大数据的管理,可以获得乡村旅游的有效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改善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
讨论:乡村旅游同质化项目如何突破瓶颈?
乡村旅游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有力工具。 然而,火爆背后,缺乏规划、一刀切等粗放式发展模式,也让行业面临村村通的同质化问题。 那么乡村旅游如何突破瓶颈呢? 本文介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6个方向和5条途径。
六大突破方向
一、旅游规划亟待突破
一是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规划先行,避免盲目复制和开发! 二是:要系统规划、一体化发展,要坚持“聚合、组团联合、联动发展”,切忌单打独斗! 三是:要坚持“文化先行、创意融合、市场导向、专业运营”。 文化探索是第一位的,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 创意是锦上添花,市场可以把握产品开发方向,专业是企业管理的保障。 。
2、旅游景点亟待重塑
农村地区普遍不具备自然和历史(俗称“两老”)核心旅游景点,或者景点竞争力不够。 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是打造和重塑核心旅游景点。 这也是未来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果核心旅游景点缺乏或不足,可以考虑依托成熟景区进行开发。
3、旅游设施有待完善
在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不少地区落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在旅游服务设施方面,餐饮、住宿、接待设施等薄弱。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
四、资源保护有待加强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承载负荷增大,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破坏生态平衡,严重影响旅游景观,失去旅游的独特吸引力。资源。 旅游发展必须与生态保护、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相结合。
5、旅游人才亟待培养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各级人才的需求巨大。 但从目前的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来看,乡村旅游人才素质较低,人员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旅游培训尚未真正走进农村。
6. 融资路径亟待破解
乡村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热点。 主要是利用国家扶贫政策。 也就是说,乡村旅游的发展搭上了脱贫的顺风车,但现在还不是长期发展的时候。 因此,未来的资金投入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但农村资源普遍不具备绝对优势,资本谨慎,融资路径受阻! 因此,解决融资问题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五种解决方案
一、乡村旅游要注重弘扬当地文化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织组成部分。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DNA,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弘扬乡村文化,形成良好的相互支撑和带动作用。 台湾乡村旅游以精心创意、精心旅游、精心工艺着称。 如今,已形成乡村民俗、乡村农场等多元化发展格局。 台湾乡村旅游实现差异化管理,破解数千个村庄的某一方面,意味着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展现个性。
2、积极打造“农业+”模式
积极推进“农业+”行动,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医疗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 加强农产品、田园景观、体验活动等创意设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三、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
利用科技、文化、艺术等创意手段,提升休闲旅游农业水平,加快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培育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动能。 适应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突出发展科技型、文化型、生态型、功能型、服务型等创意农业,培育创意农产品、创意农田景观、创意文化、创意节庆、创意美食、创意民宿。 同时,加强节庆营销,组织参加全国区域性展会,支持举办丰富多彩的农业节庆活动。
4、发展亲子游、家庭游是一条捷径
从乡村旅游的消费行为特征来看,亲近自然是游客的主要目的,周末家庭出游是常态。 在规划建设乡村旅游时,可以创新业态,重点设计亲子游、家庭游等社会关系较强的产品。 另外,要强调乡村生活场景的回归,即将人融入其中,让洗米、染织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乡村旅游的生活风景。
5、细致周到的服务是成功的关键
服务是乡村旅游的一大痛点。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旅游从业人员,旅游服务意识相对淡薄,对乡村旅游整体服务影响较大。 因此,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质量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检验。 服务质量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和声誉,以及二次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