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擦亮“神秘湘西”旅游品牌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一、深入学习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增添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旅游发展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准确把握、科学推进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新时代。 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亲近感的方式。 ;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 它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 旅游发展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原生态是旅游的本钱,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保护为基础,不能过度商业化; 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机遇,把资源变资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密不可分。 要坚持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欣赏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关于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提高服务业比重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体系。

我们要把这些重要论述的实际要求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 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大力发展旅游产品制造和工业旅游; 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发展智慧旅游; 着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动旅游业更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着力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发挥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以一业繁荣带动各行各业繁荣;着力展现构建新发展格局新成果,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投资和消费;着力展现推动文化旅游投资和消费新担当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业成为融入“一带一路”的排头兵、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助推器、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着力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推动旅游业在促进全省物质繁荣和精神财富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国内外知名旅游地区_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_国内外旅游业

一个小村庄的海拔在那个时代已经不低了。 周蓉 摄/

二、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构建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顺应区域旅游发展趋势,响应高铁、航空时代,建设了一批更高品质的旅游景区,激活了一批国家生态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旅游知名品牌,涌现出一批旅游扶贫开发示范经验,生态文化旅游战略主导产业地位得到巩固,“旅游强国”综合效应不断显现。 “一业兴、百业兴”的理念不断得到体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州旅游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和变化。 一是新发展格局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全面开放的统一市场,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旅游业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开放度高。 高质量优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纵深推进,将深刻影响旅游信息获取、消费场景打造、社交共享等全旅游链条的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旅游业转型。 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三是旅游消费需求变化对旅游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旅游消费正在从中低水平向高品质、多元化转变,从以观光旅游为主转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并重。 优化产品供给,充分发挥旅游服务民、富民、惠民、幸福的作用。 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幸福产业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挑战。 当前,国际环境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而深远。 我州旅游业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的共同问题。 还面临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信息化水平低、市场主体薄弱等个别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最大发展途径,在危机中培育新机遇,在变革中开创新局面,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发展高质量供给、规范管理、效益最大化。

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_国内外旅游业_国内外知名旅游地区

对于未来全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州委初步考虑是:瞄准发展愿景,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唱响“神秘湘西”旅游品牌; 突出一个经济指标,即到2025年,国家旅游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家第一个千亿级产业; 坚持生态旅游典范、文旅融合典范、旅游产业先行者、主客共享典范四个层次发展定位。 天堂; 优化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医疗、全域旅游四大实现路径; 打造“一龙头、一中心、四板块、六集群”总体布局,即凤凰领航、吉首综合服务中心、矮寨·十八洞·德夯板块、河西芙蓉镇、老司城板块、里野、八面山板块、边陲小镇、紫霞湖板块、高山峡谷、烽火疆域、土司遗产、土家族起源、酉水画廊、沅水民俗六大村落群; 实施产品业态升级工程、提升品牌形象工程、促进新消费工程、培育市场主体工程、完善公共服务工程、综合管理优化工程六大工程。 完善深化开放合作、突出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保障等四项促进措施。

总体来说,推动全州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把全州境内作为一个大公园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量力而行,适应需求,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品转型、服务优化和景区管理体制转型,打造多业态景点,多群体青睐,多客源支撑。 让游客体验湘西州各地风光、风情,让当地居民增加致富渠道,增强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意识,享受更高生活品质,让市场主体集聚资源的旅游目的地并展示他们的才华。 优秀的人才,合理的投资回报。

三、建好、延伸好、修好、强好优质纽带,全面提升全区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

旅游业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在产品上、体现在产业链上。 要加强旅游产业上下游延伸和配套左右链,加快产品链、消费链、创新链、企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旅游体系,提高综合实力水平。

一要完善产品链。 做好“旅游+”“+旅游”文章,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多产业融合、多领域融合,不断延伸新产业、催生新产品、创造新产品。价值。 要满足不同群体需求,推动观光游、养生游、自驾游、游学游等竞争发展,丰富户外运动、沉浸式体验、主题娱乐、精品演出、商务会展等等业态,创造新的引爆点和增长极。 要坚持精益求精,突出“人有我有,人有我有”,着力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水平、绿色含量,打造精品化、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个性化旅游产品,开发体验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 要优化旅游线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更多定制旅游线路,盘活各类旅游产品,实现更大效益。

二要提高消费链质量。 我们坚持将“吃、住、游、购、娱”融入游客进出湘西的每一个环节,让游客处处能消费、处处想消费,让游客消费得满意、无遗憾如果他们不消费的话。 要拓展消费场景,加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建设,打造沉浸式博物馆、主题公园、文化节庆​​、旅游演出等新型旅游体验场景,促进主客互动和情感共鸣。 要提高消费品质,加快星级酒店、民宿建设,推动餐饮、音乐酒吧、民俗体验、文化娱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打造成风景名胜区、专业街区,开发包装一批湘西知名、便捷产品 搭载农副特产、工艺品、文化创意产品,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促进客流转化为消费力。 要挖掘消费潜力,加大“乘坐最美高铁,畅游神秘湘西”的营销力度,制定淡季优惠政策,开展“湘西人游西部”活动。湖南“活动”常态化持续拉动旅游消费增长。

三要深化创新链。 坚持创新驱动,加大与创新专业团队的合作,大力推动旅游业态、消费方式、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完善,形成上下游共建的创新生态系统。 要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入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治理等方面,加强技术研发、应用示范等相关项目建设.,让游客获得独特的体验和享受。 要加强创意旅游规划,创新文化融入景区的方式,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旅游功能,与创意文具、创意礼品和现场学习相结合,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品和小礼品。商品,不断为旅游市场爆发式发展制造引爆。 着力打造引领旅游消费升级的风向标。

四要强化企业链条。 突出旅游企业在产业链建设中的基石作用,通过市场主体集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链提质增效。 要统筹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加快组建国家级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精准开展产业链投资,加强企业间有效合作,促进产品互补、畅通供给、联合营销,提高企业集群竞争力。 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大中小微文旅企业和旅游创客培育力度,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发展局面。压倒。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落实企业救市政策,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坚持以责任和情怀发展旅游产业,努力做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致富,推动湘西开发。

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_国内外旅游业_国内外知名旅游地区

五要激活人才链。 坚持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作用,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强灵活人才引进,培养更多引领性、创新性、专业性、实用性人才。 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突出双招双引,吸引优质企业带来优秀人才,用优秀人才吸引和培养更多人才。 要实行“揭榜挂帅”制度,让有能力的领军人才有机会“揭榜”、走出去“挂帅”,为企业营造“强磁场”旅游人才。 要加强产学研联系,加大与国内外大学、职业学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一批旅游工匠。 要优化人才政策,围绕“引进、育人、留人”各环节为人才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最大限度激发人才的斗志和创造活力。

四、大力推进国家级旅游景区创建,深入推广优质旅游服务品牌

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是全地区旅游业向规范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创建的重点任务是确保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审,凤凰古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边城茶洞、乌龙山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沙风景区已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其他景区也必须按照等级旅游景区的标准加快质量提升步伐。

一要狠抓景区品质提升。 加强上报衔接,对标完善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加大攻坚力度。 吉首市要加强景区环境整治,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矮寨奇观景区与十八洞景区品牌形象有效融合。 凤凰县要按标准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优化景区环境和服务质量,提高旅游行业文明水平和从业人员文明素质。 花垣县要加快十八洞景区项目建设,强化安全措施和乡村风貌整治,提高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化水平。 龙山县要加快旅游厕所建设和质量升级,改善环境,加强智慧景区建设和景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泸西县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产品业态,增强吸引力。

二要加强营销策划。 着力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品牌体系。 完善政府、行业、媒体、公众共同参与的“神秘湘西”品牌整体营销机制,推动旅游营销现代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 加强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的衔接,针对不同客源领域和群体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精准度。

三要深化旅游管理。 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加强旅游综合执法,健全旅游投诉和旅游舆情综合处理机制,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加强重点时段、关键环节、重要设施设备、节假日等高风险项目的安全监管,及时排查解决安全隐患。 要做好景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通过旅游渠道传播。 纠正旅游中顽固陋习,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引导、劝导,让文明旅游成为新风尚,把旅游业打造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

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打造幸福产业的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全州上下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努力。 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克服困难,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努力取得新成果、开创新局面。

(摘自2022年4月29日郭正贵同志在泉州文化旅游产业链领袖大会暨分级旅游景区创建推进会上的讲话,标题为编辑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