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河北滨海城市秦皇岛打造“组合拳”破解旅游一季热难题

过去一年,我国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假期更是火爆。 政府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为文化旅游消费持续扩大增添动力。

然而,火爆背后却是旅游四季冷热不均这一行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何解决“从一季热到四季热”的问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海滨城市、旅游城市。 还面临淡旺季明显、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相关产业整合不够等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深入当地,探索其从单一景区向全域旅游转型的实践做法,为解决季节性旅游热潮问题提供参考。

打好文化牌

孤独图书馆、沙丘美术馆、社区戏剧节、艺术展览、读书会……一砖一瓦都浸透着文艺气息。 这就是建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海岸线上的阿那。

每年冬天,阿那亚社区都会举办“童话月”活动。 小镇广场变身为糖果王国、马戏王国、星空王国等组成的奇幻世界,红酒屋、甜品屋飘香扑鼻,童话邮局、童话马戏团、珠宝店带来欢乐色彩。 “这不仅是一次漂泊,更是一次返璞归真、体验无忧无虑幸福的美妙旅程。” 来自北京的游客张杰说道。

此外,阿那亚社区每年举办阿那亚浪花电影周、阿那亚音乐节等各类演艺文化活动2000余场,吸引游客200万人次。

秦皇岛阿那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雪梅表示,2023年,阿那亚酒店、民宿全年都很火爆,整体预订量远超往年同期。 今年春节期间,社区推出“海上过年”活动和“不一样”、“触觉”两个艺术展。 正月初一至初六,社区共接待游客8.77万人次,同比增长27.29%。

在北戴河新区,这样的“社区”还有很多。 当地创新的“旅游+”一体化发展模式,树立了“社区就是景区”、“小社区、大旅游”的思维。 依托海岸线和森林湿地生态优势,催生了阿那亚、蔚蓝海岸、垂钓七里海等旅游度假社区。

“北戴河新区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升级业态,坚持多元化发展,让游客留住、爱上这里,目前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 ” 北戴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占胜说。

它有大海的浪漫,有长城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走进刚刚落成的中国山海关长城博物馆,馆内的展览、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的标志性工程,博物馆的轮廓在焦山长城脚下逐渐显现。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将全面展示中国长城的发展历程、建筑结构与布局、历史文化传说,以及长城文物的保护利用、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沿线地区文化带的建设和发展。” 山海关镇中国长城博物馆副馆长冯说。

自2019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秦皇岛段)开工建设以来,秦皇岛市以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为核心,推进长城文化产业园、长城山海关风景道、和北洋子长城家园,着力打造一批新兴旅游目的地,2023年还将举办“‘长城之约’世界文化遗产对话”、“长城脚下的对话”等主题活动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独具特色、充满文化气息的文创产品,成为秦皇岛丰富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

以沉浸式文旅演艺产业为例,秦皇岛运用数字化、科技手段推出​​了《海上情长》、《渔人世界:拾光》等文旅演艺佳作,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大型室内史诗演出《长城》采用旅行沉浸式观看方式,机械、升降、钢丝等舞台艺术的综合运用,给观众带来独特的体验。 《浪淘沙·北戴河》的现场演出填补了我国大型海上现场演出项目的空白。 2018年以来,已演出近200场,接待观众近百万人次。

近年来,秦皇岛把推动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作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加快文旅融合项目开发建设。 2023年,实施文旅项目83个,完成投资41亿元,玉田小镇开园。 祖山风景区、左右花园、秦皇岛市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等运营、改造提升项目竣工,阿纳亚好望角项目竣工验收,如石海度假村项目主体竣工,一批有发展前景、有特色、有内涵的新文化业态不断涌现。

秦皇岛冬季旅游必去的地方_新闻秦皇岛冬季旅游视频_秦皇岛冬季旅游新闻

为“冬雪夏帆”注入新动力

在海滨城市秦皇岛,海边游玩是一项传统的旅游项目。 要想打破旅游一季热潮,就得想办法“四季新玩法”。

随着冰雪运动迅速升温,一向“夏天做文章”的秦皇岛以冰雪为切入点,让传统淡季保持活力。 2023年12月28日,“暖冬阳光·秦皇岛之约”旅游消费季拉开帷幕。

龙年春节期间,秦皇岛市海港区老君顶景区人头攒动。 30万平方米的超级冰雪王国,拥有初级、中级滑雪道、雪地飞碟、冰上龙舟等60多个游乐项目。 接待游客数以万计。 滑雪爱好者登上滑板,时而缓慢,时而快速,优雅地加速、转弯,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刺激和乐趣。 这里也是孩子们的冬季天堂,拥有种类繁多的单板滑雪、双人滑雪、儿童雪圈、冰顶等项目。 “丰富多彩的冰雪项目让秦皇岛的冬天不再单调,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秦皇岛市民冯哲说。

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四级调研员张玉梅表示,冬季旅游文化季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年。 近两年,更加注重冰雪项目与其他业态的对接,将吃、住、行、购、娱等周边项目融为一体。

秦皇岛市目前拥有6个滑雪场、16个雪上游乐区、7个真冰馆、23个室外溜冰场,形成海港区柳江流域冰雪运动核心区,打造冰雪长城和雪、沿海冰雪、七彩青龙。 3条精品冰雪运动旅游线路日均接待能力超过7万人次。 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让秦皇岛这个避暑胜地热闹非凡。 来自浙江的徐涛这两个冬天一直约上几个朋友,带着滑雪板来秦皇岛滑雪。 “硬件设施不错,天气也不是特别冷,距离浙江交通也方便。” 徐涛说道。

想办法解决旅游淡季问题,挖掘传统沿海地区潜力。 “随事件而行”是当前的流行词。 秦皇岛发挥沿海优势,建设“帆船之都”。 自2020年起,每年推出为期7个月的帆船季,涵盖全国帆船锦标赛、全国帆板锦标赛、河北省青少年帆船锦标赛、远洋帆船节、京津冀青少年帆船夏令营等数十项赛事成为国内外帆船爱好者的一场盛宴。 中国帆板运动协会北方总部基地落户秦皇岛。 2023年第九届全国青少年帆船联赛总决赛将在秦皇岛市举行。 来自28支俱乐部的球员齐聚北戴河新区蔚蓝海岸参赛。

航季不仅有丰富的竞赛和训练活动,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航海文旅产品。 “我们的帆船夏令营已经连续16年在秦皇岛举办。 这里的海域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帆船训练和比赛,而秦皇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增强了夏令营的吸引力。 很多家长送孩子去夏令营。 我还给自己安排了一次秦皇岛度假之旅。”北京航海中心首席执行官邢学谦说道。

数据显示,每年直接参与秦皇岛航季的人数超过7万人次,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

不只是帆船赛事,秦皇岛着眼全区域、全季节、全因素、全产业链,探索“旅游+体育”发展路径,推动单项赛事旅游向深度体育休闲度假旅游升级,吸引更多体育赛事落户秦皇岛。

秦皇岛成为河北省第五届冰雪运动会举办地,为推动冰雪旅游提供新机遇; 2023秦皇岛马拉松、第十一届中式台球国际大师赛全球总决赛、第十九届北戴河轮滑节、第十九届世界徒步大会等多项品牌活动成功举办,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 以体育为主题的观赏、参与、旅游日益普及。

纵观秦皇岛的春夏秋冬,有帆船体验季、户外运动季、欢乐冰雪季。 全年举办的系列体育消费季活动,让秦皇岛四季缤纷。 “丰富多彩的冰雪项目为传统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内涵,更好地吸引了客流。丰富的室内外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让秦皇岛的冬季淡季变得顺畅。” 秦皇岛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保斌说。

探索“旅游+医疗健康”新业态

每逢周末,家住北京的张子涵总喜欢去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昌黎华夏酒庄参观。

“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迷人的酒庄风光,了解昌黎葡萄酒的历史和酿酒工艺,品尝各种高品质的干红和干白葡萄酒,还可以私人定制桶装和窖藏的红酒。 这是一种非常愉快的感觉。 张子涵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就爱上了昌黎华夏酒庄,现在一有机会,他就会带着同事、朋友来这里放松。

昌黎县位于北纬39度的黄金酿酒葡萄种植带。 近年来,积极打造集红酒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新型休闲度假庄园。 以欣赏葡萄园风光、穿越酒窖隧道、参观欧洲酒庄、品尝昌黎葡萄酒为主题的“昌黎酒文化之旅”日益兴起,每年吸引大量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游客。

秦皇岛冬季旅游必去的地方_新闻秦皇岛冬季旅游视频_秦皇岛冬季旅游新闻

这种愉悦的酒庄体验是秦皇岛大力推广的“旅游+康养”新业态之一。 通过打造复合型、多维度、跨领域的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培育集医药、营养、养生、旅游于一体的五位一体健康养生产业集群,促进健康服务业协调发展高端医疗、康复疗养、健康旅游等产业。 。 秦皇岛现有养老机构58个,床位1万多张。 在推动康养旅游多元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正在推动旅游服务业加速向四时康养转变。

“一边泡温泉,一边看海,既可以享受健康又可以观光。” 近日,在北戴河新区御岛海洋温泉中医养生养生区,游客王惠兰一家对这种独特的体验赞不绝口。 景区工作人员张涛表示,景区融合了旅游和养生元素,突破了淡季和旺季的限制,冬季来的人更多。

舞文弄墨、载歌载舞、喝茶论道……这些场景来自秦皇岛市海港区燕达黄金时代保健中心。 在这里自理的上海老人尚建饶告诉记者,护理中心不仅医疗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还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我们坚持医疗与保健相结合,除了精心安排吃住之外,我们还在文化关怀、精神关怀上下功夫,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护理中心总经理赵辉表示,通过文化滋养让老人得到精神依靠,实现幸福晚年。

黑白电视、单卡录音机、大玻璃瓶里的橘子糖……中国养生的“时光杂货店”| 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的恒逸汇(燕山苑),时间仿佛回到了上世纪。 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

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养老运营部总经理、恒逸汇(燕山医院)院长马军表示,这是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设立的怀旧治疗区。 它通过旧的场景和物体激发老年人的记忆,引发话题,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 恒医汇(燕山医院)于2023年6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是北戴河地区首批培训护理机构改革试点项目。 这也是全国首个将官办培训护理机构转型为普惠养老的医养结合项目。 。

“集团之所以选择落户秦皇岛,是因为秦皇岛的区位优势、宜人的气候以及建设中国健康养生名城的政策支持。”马骏说。

据了解,2023年,北戴河区将有约30个康养项目投入运营。 在国康秦皇岛医养中心一楼展厅,记者看到了电动爬楼器、餐臂支架、站立轮椅等康复辅具。 这里不仅是一个科普展览中心,更是一个老年人的健身房。 每天都有很多老人来这里进行康复锻炼。

该中心由国家康复辅助器具研究中心秦皇岛研究院筹建,于2019年正式开业,目前正在建设国家养老应急救援与康复辅助器具应用双示范实践基地,实现医养深度融合、老年护理、康复等。

“我们将加强医疗、制药、医疗器械等产业推动,抢抓健康养老增长空间,着力优化生命健康服务业,做强生命健康制造产业,重塑特色生活和健康农业,融合生命健康新业态,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秦皇岛市正在努力构建全链条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体系。”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杨德耀说。

长期成功是关键

在探索从一季热向四季火转变的过程中,秦皇岛不断打出组合拳,寻求新模式。 不断的努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从最新的旅游数据就可以看出。

据统计,2023年秦皇岛市累计接待游客8025.52万人次,同比增长325.58%,比2019年增长10.51%; 旅游收入1098.85亿元,同比增长572.62%,比2019年增长8.37%。今年春节期间游客人数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八天小长假期间,秦皇岛市共接待游客226.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0.61%,实现旅游收入16.86亿元,同比增长213.1%在可比的基础上。

秦皇岛解决淡旺季问题的做法有以下特点。

——优化环境是基础。 秦皇岛不仅依靠“旅游+”,还形成了良好的合力,不断优化交通、生态、开放、服务四大环境,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完善“快行、慢行”交通体系,建设长城旅游公路、滨海新大道、长城风景道等旅游道路。 擦亮生态底色,近岸海域海水质量100%优良,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秦皇岛湾北戴河段荣获全国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国家。 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升级“乐游秦皇”智慧旅游平台,优化“一站式”服务新体验。

——政策引导是抓手。 采访结束时,秦皇岛市旅游、文化广电局会同秦皇岛市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促进秦皇岛市冬春季旅游消费八项措施》。 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局长乔树荣介绍,“八项举措”包括为秦皇岛市冬春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开展“秦皇岛冬春季旅游消费券”等内容免费发放活动; 同时,还推出了“看日出”、“看海冰”、“喂海鸥”、“爬长城”等秦皇岛市差异化、特色鲜明的冬春季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 、“吃海鲜”、“泡温泉”、“品红酒”、“玩冰雪”、“逛文化博物馆”、“过年”。

——关键是要长期努力。 解决旅游业繁荣问题需要决心和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才能取得成功。 秦皇岛市委书记王曦表示,秦皇岛坚持用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彰显文化,文化、体育、旅游融为一体,依托海岸和长城两大核心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留学、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 大力延伸旅游产业链,优化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假日文化和旅游生活,努力为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提供别样的旅游体验。 “秦皇岛将进一步挖掘潜力,加快融合,探索更多更有价值的旅游新项目,构建全区域、全季节、全时段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打造‘这么近、这么美’。” ,周末去河北重要目的地,向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迈进。” 王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