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最具特色的农业园区有你家乡没?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陆地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是连绵的山脉,东南部是向渤海缓坡的平原。 北京自西向东有五大天然河流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济运河水系。 没有天然湖泊。 全市有水库82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等。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长。 2013年平均气温12.8℃,年降水量578.9毫米。 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 截至2013年底,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802.7万人。 户籍人口1316.3万人。
北京地貌多样,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 山地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平原面积占38.6%。 山区果林产业发展迅速,动植物资源丰富。 盛产核桃、板栗、柿子、苹果、桃、梨等,这些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也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有利条件:平原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建有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度假村等各类农业园区。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 它是举世闻名的古都,也是现代化的国际城市。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同时,作为国际大都市,它还拥有强劲的旅游消费。 市场,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环境建设情况
乡村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体、动植物等生态因素的总称。 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美丽和愉悦。 旅游区的环境条件对游客旅游结果的影响不容忽视。 游客满意度与旅游区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全面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环境的保护。 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过程中,乡村旅游开发区重点加强环境建设。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道路、安全饮水、农村能源、厨卫改造等投入,实施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工程。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区生活垃圾、沟渠、池塘、庭院畜圈整治,加强危房改造,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优美人居环境。
1.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管理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 北京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环境、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 北京市自2006年在门头沟区王平镇开展垃圾分类试点以来,不断扩大试点规模,在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垃圾处理方面,我们坚持“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倡导节约消费的理念。 大多数乡村旅游开发区都建立了垃圾处理系统。 垃圾按户分类,由村集中收集,定期清运,在乡内集中处理。 模型。 在垃圾分类方面,一些农民自觉将生活垃圾分为餐厨垃圾、粉尘垃圾、可回收物、危险垃圾等。 但也有不少环保意识较差的农民,仍将垃圾混在一起堆放。 。
2、污水处理
近年来,北京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截至2011年,北京已有800多个村庄建有小型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能力逐步增强。 由于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目前大多数村庄没有统一的排水管网收集系统,生活污水难以统一收集。 同时,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加,饮用水源受到养殖粪便、生活污水的污染,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 由于农村村庄布局分散、人口密度低,村镇污水处理主要有分散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和接入市政管网模式三种。 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是指对农户污水进行分区收集,每个区域的污水单独处理。 污水分段收集后,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自然处理对村庄污水进行处理。 二是集中处理模式,即所有农户产生的污水集中收集,在一个处理设施内处理。 这种方式多用于村庄相对密集、乡村旅游相对发达的地区。 市政管网模式收集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村庄污水。 该模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的特点。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不仅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功能定位,而且促进了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经济的发展。
3.能源使用
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消费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我国乡村建设的加快,国家对新农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也提供了很多优惠措施。 在提出农村能源建设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新型能源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沼气、节柴节煤灶、能源下乡等活动。 尽管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潜力巨大,但由于农村能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混乱等多种原因,农村地区传统能源结构在能源利用方面并未发生改变。 大多是直接燃烧秸秆、木柴。 和其他未加工的生物质产品。 目前,煤炭在农村能源中占有很大比例。 煤炭主要用作取暖原料。 少数地区使用太阳灶、节能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煤炭、薪柴直接燃烧等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释放大量污染物和粉尘,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一些动物的排泄物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可再生能源。
4.景观图案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市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和村容村貌美化,加快了全市乡村旅游重点开发区的生态景观打造。 休闲农业以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为基础,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科技和农耕文化为重点。 集农业种植、农艺景观、新农村建设、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生态景观吸引着游客来这里观光、休闲、娱乐、度假。
(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在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特别是耕地资源短缺。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人口的爆炸式增长构成了相伴随、相关的矛盾。 人口拥挤、居住空间狭小、生活节奏快,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城市病”。 治疗这种“城市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到乡村去享受新鲜的空气、开阔的田野、简单的生活。 这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成为产业的根本原因。 城市人的生活环境需要调整,需要到乡村去改善和放松城市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 这就构成了从城市到乡村的消费需求,形成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市场。 城镇化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兴起,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让乡村繁荣起来。 而且,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农村社区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城市标准,农村基本具备城市功能,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这也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新形式为促进城乡交流、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物质载体。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 它们是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的产物,开辟了农业发展新途径和旅游发展新领域。 北京作为全国最早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城市,拥有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环境。 北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以北京农村居民聚居地为区域核心,以京郊农村居民为主要经营主体,以乡村社会为背景,北京居民短期郊游的旅游产业。以郊区自然旅游资源为主要目标市场,依托人文旅游资源,将农业种植、农艺景观、新农村建设与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景观,与其他旅游景点合作,丰富城市居民的农业知识。 是体验农业生产劳动和农家生活、品尝农业水果、享受休闲健身的绝佳选择。
目前,北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包括农业观光休闲、民俗文化休闲、休闲度假三大类型。 地理布局呈现郊区、中郊平原区、远郊山区三大圈状结构。 与风景旅游区结合,形成十大开发基地。 其中,旅游休闲农业类型主要有农庄观光、采摘、垂钓、观赏狩猎、森林旅游、生态科技观光、综合观光等。民俗文化休闲主要以古村落观赏、农耕体验、度假休闲等为主。休闲度假、传统教育、科普教育、新村风貌展示。 休闲度假村主要包括以温泉为主的养生休闲度假村、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生态度假村、以体育设施为主的运动健身度假村、以森林为基础的休闲绿色度假村、旅游地产等。 别墅型度假村、以民俗古村落为主的地方文化度假村、以自然风光旅游景区为主的山地休闲度假村等。
《北京统计年鉴2014》统计显示,2013年,北京共有农业观光园区1299个,全年接待游客1944.4万人次,实现营业总收入27.36亿元。 从事民俗旅游的户数8530户,接待游客1806.5万人次,总收入1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