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城市”目标
江宁区春华街道东龙村
高起点规划。 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文化底蕴深厚,郊区山峦起伏。 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南京注重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精心谋划建设路径,高品质、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 市委、市政府印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纲要》和“十三五”行动计划,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城市”目标,成立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班子,制定了中长期建设规划,建立了生产、生活、生态、村容村貌、田园风貌“五美”建设标准,设立市专项资金4.2亿元,为所有全面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优化城乡一体化村庄布局规划,制定全区美丽乡村示范村发展规划。 南京市出台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指导“多规合一”的实用村庄规划编制。 每年高水平编制一批村庄规划,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的有机融合。 开展规划师下乡活动,探索乡村建设设计师责任制,提高规划建设水平,让美丽乡村见山见水、铭记乡愁。
九峰山田园综合体
高标准建设。 制定并实施南京市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指导意见,指导美丽乡村分级标准化创建,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标准化,努力实现建设与发展平衡、薪酬平等重视软件和硬件,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完善建设流程,制定农村公共设施配套规划标准,以项目为抓手,优化项目立项和招标程序,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深化施工图编制,推动项目实施。 通过植物造景、活动场地、建筑空间营造,打造美丽村口,凸显村口形象。 整体风格自然、亲切、宜人,体现地方特色和地标建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厕所革命等重点工程建设。 垃圾分类覆盖所有自然村,80%的自然村拥有污水处理设施,户厕无害化率达到99.9%。 。 打造特色风格,对农舍入口庭院、外墙立面进行改造,将特色文化古迹、历史遗迹、祠堂、古民居等恢复原状,呈现“金陵村韵”的独特魅力。和美丽的怀旧”。
高品质管理。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而且拓宽了发展产业、强村富民的渠道,乡村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 拓展农业功能。 建设升级农村农副产品销售中心、区域销售联盟等,打造“农业嘉年华”品牌,拓展销售渠道。 培育发展四季赏花点、乡村酒店、休闲农耕体验、房车露营体验、养生养老、乡村书店、乡村民俗创意体验馆等乡村旅游特色新产品,促进跨文化融合。 ——互联网+乡村旅游边境发展。 壮大美丽经济。 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大力发展民宿、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美好业态。 种植加工业、休闲娱乐、互联网+等产业项目资源功能互补,美丽乡村+家庭农场、+健康养生+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发展。 全市已建成创意休闲农业景点(区)603个,市级民宿村15个,民宿经营户300多家,床位超万张。 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实现综合收入105亿元。 。 推动收入和财富的增加。 依托美丽乡村,鼓励农民和社会资本发展民宿、农家乐等,通过集群创业、集聚创业、特色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集体经济发展。 吸引了1000多名大学生、教授、城市创客到农村创新创业,超过10万名农民工返乡就业。 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民收入比全市平均收入高出7000多元,农家乐经营者平均收入超过25万元。 元。
“乡村村史馆”江宁区唐山街道古泉社区 摄影:冯鹏
高效治理。 从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角度,推动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实现从“暂时的美丽”到“长期的美丽”转变。 发动广泛的公众参与,注重宣传引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村入户,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自觉主动参与建设管理。 随着门户开放计划的实施,90%以上的农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为农民参与村庄整治规划、小项目建设、公共设施日常管理维护创造条件。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坚持先建机制,后建项目,将农村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管理纳入村规民约,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江宁黄龙涧村民自愿签署《环境保护公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 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 依托基层网格,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环境整治、转变风俗习惯,坚决推进殡葬改革,全面整治住宅墓地。 开展“道德大讲堂”、“家风家训”、“美丽乡村”原创作品展演等活动,以文明新风美化美丽乡村。 保留乡村的古韵和乡愁。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全面提升村史博物馆、农家乐等载体建设水平,推广农民住房建设图册,展示乡村特色。 高淳的“五羊舞”、浦口的“狮手舞”被中央电视台《南京乡村振兴》专题报道,六合山歌、浦口葫芦画等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弘扬。
高强度改革。 完善推进机制,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组织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通道。 优化土地利用。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发证率达到99%。 出台三产融合用地保障措施,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统筹安排2020年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用地指标超过600亩。推动多元化投资。 更加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导、市场主导、企业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共投入美丽乡村建设146亿元,其中市财政15亿元。 整合资源要素。 推广涉农资金“重大项目+任务清单”管理模式,有效整合资金投入,形成集聚效应,放大示范效应。 每年拿出一部分有市场前景和盈利潜力的建设项目,引入PPP模式,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工商企业、新乡人才、行业商会等社会力量参与项目投资、股份合作、场地租赁等创新运营模式。 推广区属国有投资平台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运作模式。 江宁区构建“国企特许经营+市场化运营”模式,浦口区采用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的EPC+O模式,六合区采用政府合作的PPP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运维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