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城镇化逐渐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以县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层单位,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的功能。 在此背景下,如何立足地方特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抢抓战略机遇,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县域经济转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美好生活的需要。 。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成为具有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为特色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和“高质量”双重内涵
“新型”强调以人为本,推动农业人口合理有序向县城迁移,人与产业同步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新型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同步。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新类型”强调绿色生态,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新型城镇化必须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约束条件,实现产业、人、自然的和谐发展。 “新类型”还特别强调“因县而异”,根据资源条件错开发展特色县城和以县城为核心的县域经济,形成特色资源——特色产业小体系——特色经济。 “高质量”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遵循全县科学发展规律,加强政策层面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优化升级。配套设施,鼓励深入挖掘自身潜力。 充分发挥县特色产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有重点、有方向发展优势产业,完善劣势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意见》对完善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服务配套设施、加强全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专业文化旅游功能等作出具体部署。 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是:
第一,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随着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消费尤其是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升级,在温饱得到满足后,出现了游览古镇、古村的趋势。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提供更多旅游选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第二,文化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富民产业。 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广度和深度都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不断提高文化旅游相关产业比重,可以有效降低单位GDP能耗,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
第三,我国幅员辽阔,文化产业繁荣。 各县区位优势、历史文化、物产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 这为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试验田。 参考对象可以实现县域错位发展,避免产业重复和投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从区域看,优质自然资源向中西部地区集中,历史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中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东部县域经济均衡发展中西部地区在兼顾全局和战略的同时,力争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让一个城市、一个乡镇掉队。
五是我国居民文化旅游需求远未得到满足,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满足居民对国内文化旅游的需求也是实现国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推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加强当地居民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提高居民文化素质。
六是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拉动消费“马车”,增加县域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强度低、吸纳就业能力强、服务和商品市场转化快,直接拉动居民消费,部分通过消费转化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有利于巩固县域经济。经济基础和提高县域公共服务水平。 ,实现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首先,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以挖掘当地资源为重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以特色资源和特色文化为载体,重点打造能体现地方特色资源和特色文化的代表性旅游景区,不宜面面俱到、过度追求综合、模仿其他地区,打造缺乏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景点。
其次,要注重县域产业的配套性、系统性。 要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相关产业和服务业,不断提高产业支撑能力。 除了将文化旅游产业嵌入县域经济整体体系外,资源条件特别好的县还可以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围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如资源性手工业、农产品及其制品等。深加工。
三是要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地方其他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各地县域经济一般都有一些特色产业,特别是工业,但这些往往不为公众所熟知。 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游客推介其他特色产业,甚至将此类产业纳入文化旅游体系,打造景区游、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游、博物馆游、特色产业工厂游等。和矿山之旅。 等综合文化旅游体系,通过文化旅游活动,为全县其他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机遇和空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最后,要注重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多元化共建、服务与管理并重。 消除和防止散乱格局,统筹开发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完整高效的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旅游服务效率,增强消费体验。 地方政府要注重中观层面的资源勘探和产业规划,打造文化旅游设施平台、服务和管理平台。 在微观层面,要通过各种产业政策,尽力吸引各类企业主体参与发展。 ,提供服务,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地方政府也要高度重视行业质量管理,推动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共同维护区域名片。
总之,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大中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源虽然特别丰富,但社会制度意识较低,产业发展相对薄弱,文化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特别是文化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距。软件设施还很缺乏。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因此,有必要从宏观角度对国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专业、系统的梳理,通过文化旅游知识平台对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深入介绍背景知识。 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类似的文化旅游资源。 总结经验教训,深化文化旅游消费活动,让消费者获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系统搭建文化旅游推介平台,汇聚区域内相对分散、杂乱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 通过地方特色主线,连接区域县域文化旅游资源,降低消费者时间成本,提升消费体验。 (作者均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产业安全与发展研究基地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