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打造西部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带”
同日,甘肃省旅游发展大会在兰州召开。 会上,全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建成敦煌莫高窟月牙泉景区等20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的重点景区、拉布朗斯-桑克草原风景区等,接待游客3.6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下同)。 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5%。 已成为该省的支柱产业。
刘卫平表示,旅游业也是甘肃省农村贫困致富的产业。 全省计划建设600个旅游专业村、2万个标准化农家乐,带动农村整体就业40万人,乡村旅游收入100亿元以上。
此外,还建成了50个旅游名镇; 培育综合性旅游骨干企业50家; 形成精品丝绸线路、黄河风情线路、中华寻根线路、民族风情线路、中医养生线路、红色旅游线路等6条主题品牌线路。 。 推出“智慧旅游”,建立集搜索、展示、交易、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网上平台”,提供24小时实时沟通和服务。
该省印发的《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景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放管服”。 刘卫平表示,采取“景区管委会+旅游开发公司”模式,解决景区资源碎片化、统一开发利用困难的问题。 同时,对旅游地建设实行属地化管理,实行差别化政策。
为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甘肃还设立了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 从2015年开始,全省财政预算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亿元作为引导资金,筹集社会资金,放大资金效应。 力争三年内分期筹集社会资金30亿元,重点支持大型景区开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
刘卫平介绍,甘肃初步培育了丝绸之路、黄河风情、高原生态、农耕文明、田园风光、养生养生、宗教祭祀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了敦煌、嘉峪关、崆峒等山、麦积山等一批国内旅游目的地达到199个,2014年1月至11月,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2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5%和25.4%。
“旅游可达性进一步提升。” 刘卫平表示,目前,甘肃已开通兰州至迪拜、新加坡、第比利斯等10条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已通达45个城市。 “敦煌号”旅游专列开行。 兰新高铁将于本月26日建成通车,甘肃将进入“高铁时代”。 此外,我省还将努力开通兰州至香港、圣彼得堡等地的航班,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游客来甘肃旅游。
据悉,甘肃还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建立了“陇南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创新区”、河西五市旅游联动等区域发展。 同时,推动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旅游合作联盟”,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区域合作战略基地,打造旅游“圣地”。丝绸之路沿线的土地”。 (记者南如卓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