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美联储激进加息持续扰动世界经济

2023年,美联储基本延续了上一年激进的加息政策。 全年共召开8次货币政策会议,其中1月、3月、5月、7月4次加息。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25%至5.5%,为22年来最高水平。

美联储激进的加息继续扰乱世界经济。 一是导致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飙升,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以及各类商业贷款成本上升,提高了美国居民的生活成本,严重挤压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来看,美国规模的银行。 ,导致财务风险; 二是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推动美元走强,促使国际资本大规模从新兴市场流向美国以追求更高回报,不断压缩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空间,迫使许多国家第三,推高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偿债成本,导致部分经济体货币疲软,经济增长前景减弱。 更是惨淡,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美联储在12月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25%至5.5%不变。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的联邦基金利率“可能接近本次紧缩周期的峰值”。 与会的美联储官员普遍认为“进一步加息不太可能是合适的”,但他们也不想排除这种可能性。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控制货币政策的理性方向并不容易。 一方面,美联储仍面临对抗通胀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另一方面要保证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避免矫枉过正。 政策转向也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2、美国硅谷银行倒闭

当地时间3月9日,硅谷银行突然宣布将出售全部210亿美元的有价证券,将因此蒙受18亿美元的损失。 它还计划通过出售普通股和优先股筹集 22.5 亿美元。 从而避免流动性危机。 此消息迅速引发市场恐慌。 投资者对银行业的资本水平和存款使用感到不安。 他们担心“雷曼危机”再度爆发,开始提取存款。

3月10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表声明称,加州金融保护与创新部当天宣布关闭硅谷银行,并任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破产管理人,指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破产管理人。接收者。

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表联合声明,宣布采取行动确保硅谷银行等存款机构存款人资金安全。 声明称,从3月13日开始,硅谷银行储户将可以使用所有资金。 与硅谷银行决议相关的任何损失将不会由纳税人承担。 美联储还推出了新的紧急银行定期融资计划,为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提供额外资金。

硅谷银行的倒闭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加息导致其主要客户——科技初创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估值大幅下降。 融资成本上升,偿还贷款能力下降,硅谷银行坏账率上升。 储户逐渐对银行失去信心,资金集体撤离,引发流动性危机。

硅谷银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破产银行,也是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破产规模最大的银行。 事件引发的恐慌情绪在全球市场迅速蔓延,引发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Signature Bank of America 和 First Republic Bank of America 也宣布破产。 美国银行业的冲击波传导到欧洲,导致本来就存在经营问题的瑞信破产,最终被瑞银收购。

3、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

为响应中方支持沙特王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积极倡议,3月6日至10日,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与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局局长举行会晤。安理会秘书沙姆哈尼率领两国代表团在北京举行对话。

会谈后,中国、沙特、伊朗达成协议并发表联合声明。 沙特和伊朗均表示愿意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通过对话和外交解决分歧,尊重各国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 沙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开展各领域合作。 三方愿为加强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作出一切努力。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东动荡是影响地区乃至全球安全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沙特-伊朗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是有效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成功实践。 为地区国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矛盾分歧、实现睦邻友好树立了典范。 这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各方。 将产生积极辐射效应,为中东局势注入新的稳定,对稳定全球能源市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方表示,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两国宣布恢复外交关系是对话与和平的胜利。 它提供了重大好消息,并向当前动荡的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首先,世界不只限于乌克兰问题。 还有很多事关和平、民生的问题,不仅需要国际社会关注,也需要有关各方及时妥善处理。 第二,无论问题多么复杂、矛盾多么尖锐,只要我们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第三,中东属于中东人民,中东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 相信中东国家将进一步弘扬独立精神,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建设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中东。

4. COVID-19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美国旅游新闻大事件_旅游新闻事件最新_旅游新闻国外

随着全球疫情总体回落、公共卫生系统压力减轻,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迎来重要转折。 世界卫生组织5月5日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解除了2020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

近三年多时间,全球经历了多轮由Alpha、Delta、Omicron等变异毒株引发的疫情高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已报告确诊病例超过7.6亿,死亡人数超过690万。 与此同时,疫情造成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下降。 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不断加强合作、守望相助。 以“一带一路”合作为代表的多边合作机制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为参与国抗击疫情、稳定经济、保障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进入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仍面临日益严峻的新旧挑战,需要比以往更加团结。 世卫组织强调,解除最高级别警报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疫情不再对全球健康构成威胁。 加强公共卫生合作应成为各国合作的重点。 中国积极推动的“健康丝绸之路”正在发挥示范作用。 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卫生合作协议。 中国通过派遣医疗队、帮助培养人才、防控传染病等实际行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全球经济复苏起步艰难,仍充满曲折。 跨境人员往来恢复缓慢等疫情“后遗症”有待进一步改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面临多重风险挑战; 各国应致力于限制地缘经济碎片化,努力恢复对基于规则的多边信任框架的支持,以促进全球共同繁荣。

五、中国与中亚深化合作成果​​得到全面落实

5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应邀出席会议。

峰会期间,中国与中亚五国达成《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等7个双多边文件,签署100多项合作协议在各个领域。 成果丰富、内容充实、影响空前。

此次峰会为深化中国同中亚关系提供了新动力,推动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在地区多边和双边层面得到全面落实。 也为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搭建了新平台。 各方同意正式建立中国-中亚国家元首会晤机制。 各方正式建立外交、经贸、海关等部长级会议机制,建立实业家委员会、智库论坛、健康产业联盟等平台,一致同意加快建立产业与投资、交通、农业、应急管理、教育、政党等领域。 会议和对话机制; 中方在峰会上宣布了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全面增加跨境运输量、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中吉乌铁路项目推进、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建立、中亚鲁班工坊和传统医药中心建设、加速互建文化中心、开行中亚文化旅游专列等; 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贡献新力量,中国和中亚国家一致同意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定捍卫多边主义,抵制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与和平。 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为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树立了新榜样。

作为和平正义力量的代表,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理解、携手前进,必将为复杂混乱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稳定因素。

六、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菲律宾正式生效,这意味着RCEP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 RCEP地区总人口、GDP总产值、货物贸易额约占全球份额的30%。 RCEP对15个签约国全面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15个成员之间开放商品、服务和投资市场的承诺,结合各领域的高层规则,将极大促进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区域一体化市场逐步形成,促进成员国之间更广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

RCEP于2012年由东盟正式启动,经过31轮“马拉松式”谈判,克服了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RCEP实施以来,各国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区域内贸易成为稳定和拉动外贸增长的关键力量,地区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点。 无论是关税减让、促进贸易便利化、提高投资政策透明度、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都给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RCEP带来的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2023年RCEP区域合作成效与发展前景报告》评估,RCEP实施以来,成员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关系表现出较强韧性,推动区域经贸合作和经济增长红利初步释放。 不仅东盟等RCEP成员明显受益,而且产生了积极的溢出和示范效应,成为多重危机下拉动全球贸易和投资增长的有利因素。 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到2030年,RCEP预计将带动成员国出口净增5190亿美元,国民收入净增1860亿美元。

七、金砖国家迎来新成员

当地时间8月2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特别记者会宣布,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亚将受邀正式成为金砖国家大家庭成员。 他们的会员资格将于 2024 年 1 月开始。从 1 月 1 日起生效。 本轮扩大进程于2022年中国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时启动。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作出扩大成员的决定。 新成员都是有重要影响的国家。 它们将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这是继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后,金砖国家第二次、规模更大的扩员。此次扩员后,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从26%增加到32%,人口从占世界总量的42%增加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上升到47%,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6%上升到29%。 货物贸易总额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从18%上升到21%。 金砖国家将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影响。

美国旅游新闻大事件_旅游新闻事件最新_旅游新闻国外

中国为推动金砖国家扩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中国首创“金砖+”合作模式,为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金砖合作打开大门,显着扩大金砖合作影响力。 2022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举办了100余场活动,涉及30多个具体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倡议,特别是在共识基础上启动了扩员进程。

金砖国家代表性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金砖扩员前,已有40多个国家希望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其中23个国家已正式提交入会申请。 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申请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体现了这一机制的吸引力。

8.日本开始向海中排放核污染水

当地时间8月24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开始向海中排放核污染水。 年内共进行三轮核污染水入海排放,累计排放量超过2.3万吨。 按照计划,海水排放将持续至少30年。 专家表示,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将对海洋生态产生长期影响。 日本不负责任地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引发日本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也给渔业等相关产业带来负面影响。

长期、大流量、大规模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尚无先例。 日本的做法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 中国、韩国、俄罗斯、太平洋岛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秘鲁等太平洋沿岸国家民众强烈反对日本推进海域排放计划。 所罗门群岛总理表示,强烈反对日本排污的决定。 此举将对所罗门群岛的人民、海洋环境、经济和生活产生影响。 韩国多地组织抗议日本向海排放核污染水。 今年5月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5%的韩国民众反对日本排放废水,70%的民众表示如果继续将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他们会少吃一些。 海鲜。

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对日本渔业的影响已经显现。 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美国是2023年上半年对日本农林水产品进口减少最多的国家,减少的三大粮食产区均位于受核污染水排放影响的地区。 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中方决定自8月24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于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2023 年(含)。 日本政府已准备了数百亿日元资金,对受灾的福岛渔民和其他国内民众进行赔偿。 然而,影响远不止日本民众。 太平洋沿岸国家、太平洋岛国等国家人民也将面临损失。

日本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对海洋环境造成的长期后果是难以预测的。 美国《科学》杂志曾分析称,这些核污染水中的某些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需要极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在此过程中,它们会被海洋生物吸收,最终影响海洋环境。

九、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

作为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最隆重的活动和今年中国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之一,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论坛吸引了151个国家和地区、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华参会,注册总人数超万人,再次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号召力和全球影响力。 ”。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次高峰论坛回顾了过去10年取得的成就,系统总结了成功经验,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一带一路”,为下一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第一阶段指明了新方向,开辟了新视野,注入了新动力,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新时代加强相关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契机。

论坛期间,各方共产出458项成果,远远超过第二届高峰论坛的数量。 其中包括深化互联互通合作北京倡议、“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等重要合作倡议和制度安排。 具体目标包括为10万人开展绿色发展培训,将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个。企业家大会还达成商业合同972亿美元,帮助各国创造更多就业和增长。 此外,会议还决定设立论坛秘书处,将发挥推动机制建设和项目实施的作用。

截至12月中旬,第三届高峰论坛产生的369项务实合作成果已落实一半以上,主要包括我国与各国政府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洪都拉斯、塞尔维亚、埃及等国,建立“一带一路”企业诚信合规评价体系、中国—中亚五国交通部长会议机制等,有效加深了政治互信,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经济相互融合、文化交流,正在不断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力量。 活力。

十、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会晤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举行会晤。 这不仅是今年中美关系的高光时刻,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 两国元首在关键历史时刻引领中美关系,就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坦诚、全面、深入交换意见,构筑中美关系“四梁八柱”,开启中美关系新篇章。制定未来的“旧金山愿景”。 ”,续写新时代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故事。

这次会议的成果是多方面的。 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探讨了各领域对话与合作,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军事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达成20多项共识。其他领域。 两国元首特别认可巴厘会议以来两国团队为探讨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所做的努力和达成的共识,强调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保持沟通、预防冲突,遵守《联合国宪章》。 在共同利益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地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为中美关系重回正轨提供了指引。

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拥有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总量、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世界约五分之一的双边贸易额。 中美关系真正稳定和改善,符合两国利益,也关系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人类前途命运。 在两国元首的掌舵下,中美关系巨轮从巴厘岛跨越险礁到达旧金山,实属不易。 但旧金山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双方从旧金山出发,切实落实会晤成果,进一步夯实中美关系基础,打造和平共处支柱,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稳定、可持续的方向,也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为这个混乱的世界注入更多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