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理财师“投资返利”设陷阱退休在家的王大爷热衷炒股
随着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一批以“养老”为名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受到查处。 实践中,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信息匮乏、渴望健康、认知薄弱的特点,将自己摇身一变成为“权威”理财师和“热心”推销员。 他们以免费讲座、免费旅游、赠送礼物等为诱饵,诈骗老人。 钱。 下面,海淀法院法官通过三起警示案例,提醒老年人警惕养老金诈骗,切实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01
“权威”理财师设下“投资返利”陷阱
在家退休的王大爷热衷于炒股。 在网上浏览股票交易信息时,他被自称“权威”理财师的李先生拉进了一个投资交流群。 小组经常分享投资经验并定期提供免费课程。
拥有十几年炒股经验的王大爷一开始半信半疑,跟着投资了几只股票,打算尝试一下。 没想到,他竟然盈利了。 在李老师的启发下,王叔叔开始投资投资网站。 李先生声称,该网站采用“T+1”投资模式,可以参与投资境外上市股票。 收益十分可观,投资份额有限,先到先得。 王大爷怕错过好机会,就通过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了APP,并进行了1万元的试投资。 15天后,当他看到自己已经盈利了5000元,而且本金还能提取时,他彻底放下了戒心。 随后,王叔在该平台总共投入了50万。 不料平台突然倒闭,资金全部损失。
法官的提示
此类案件中,诈骗团伙通过非法渠道搭建虚假平台,利用老年人对网络信息的脆弱性,成为“权威”理财师,通过讲座取得老年人的信任,诱导他们下载假冒软件。 数字账户被犯罪分子随意操纵。 所谓的“微信群”也成为诈骗团伙设下的陷阱。 几乎所有团伙成员都是犯罪分子创建的虚假账户,通过分享虚假盈利信息来吸引诈骗目标投资。 犯罪分子利用故意引导和虚假平台后台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制造投资损失的假象,将受害人投资的资金据为己有。
法官提醒,老年人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网站进行投资,不要轻易相信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各种投资产品,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鱼龙混杂的“投资建议”,不要依赖他人提供的建议。 链接下载投资理财APP,投资前咨询正规金融机构。
同时,我们要牢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放弃“用小钱赚大钱”的想法。 当支付较大金额时,最好向您的妻子、孩子或值得信赖的朋友和邻居询问以获得更多确认。 不参加陌生人提供的免费讲座等活动,防止落入诈骗,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一定要果断戒掉,保留相关证据,并及时报案。
02
“热心”推销员的“养老房”计划是骗局
韩阿姨没有孩子,退休后一直为自己的养老金发愁。 有一次,她在小区散步时,遇到了自称是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小刘。 登记个人信息后,韩阿姨免费收到了小刘送的一斤鸡蛋。 随后“热心”的推销员小刘向她推荐了一款“住房养老”保险产品,称这是国家针对老年人推出的优惠产品。 无需去银行申请贷款,只要办好房子的相关手续即可。 如果公司按照程序办理,每年可以享受5%的利息回报。
随后,小刘邀请韩阿姨参加年会、客户督导会等一系列活动,并给她做了一系列“安全保障演示”,并赠送了公司的各项资质认证。 这一切都让韩阿姨觉得,这是一个合理、合法、安全的项目。
韩阿姨好奇地按照小刘的要求,把房子抵押了,签订了贷款合同,把借来的钱投资到了理财项目上。 没想到,几个月后,韩阿姨并没有拿到丰厚的养老金,却收到了银行的催款通知。
法官的提示
实物住房养老也称为反向住房抵押贷款,是指老年人将自己名下的房产抵押,定期从保险机构领取养老金,同时保留居住权。 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获得房屋的处置权。 处置所得将首先用于偿还养老保险费,剩余部分返还给老年人的继承人。
然而,不法分子却以退休投资为名,诱骗老年人办理住房抵押贷款,并用贷款资金购买老年人推荐的理财产品。 然后骗子拿了钱就跑了,房子也被强行转移,造成人财两失。 无效的。 这种行为符合“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擅自向公众募集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者提供回报”的违法特征,属于“违法行为”。筹款”。
在此类犯罪中,犯罪分子往往变身“热心”推销员,以免费鸡蛋、面条、油、大米等为诱饵,通过电话、短信、传单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讲座,赢得老年人信任。等等,并利用前期建立的信任,诱骗老人购买相应的产品。
老年人应多关注新闻媒体和社区公告栏,了解目前常见的各种诈骗手段。 应时刻保持警惕,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个人信息。 对于主动打招呼或接近自己的陌生人,应保持警惕。 避免被欺骗。
03
“靠谱”导游与“免费游”不靠谱
退休后,潘阿姨喜欢和姐妹们一起去旅游,她在旅游时认识了导游小王。 回国后,小王告诉潘阿姨,有一家旅游公司。 只要潘阿姨入股,就可以成为公司的VIP,定期领取分红和免费旅游。 潘阿姨觉得小王还算靠谱,还免费带姐姐们去海南、西双版纳等地旅游,就成了股东。 没想到,赚到钱没多久,我就发现小王跑了,公司也被注销了。
公共安全提示
此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以免费旅游、储值投资、消费返利等打着“旅游生意”的幌子,欺骗老年人投资。 一般来说,犯罪分子没有金融牌照。 他们注册设立旅游公司,聘请多名业务员,对外使用虚假身份信息,统一印制虚假身份名片。 他们主要利用旅游公司的身份向社会上不特定的群体推销商品。 (主要是老年人)宣传只要投资成为公司会员,就可以根据会员等级免费旅游。 会员在享受旅游的同时,还可以获得高额利息回报,投资到期后还可以收回本金,从而吸引老年人投资该公司。
不切实际的投资回报和铺天盖地的宣传看似不错,但虚假的承诺最终无法兑现。 消费者在投资时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提高识别能力。 我们要牢记非法集资的特点: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利用虚假宣传造势、利用亲属关系进行欺骗。 那些打着退休养老、医疗保健旗号承诺支付高额利息回报和免费旅行的人可能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