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础打得更实更牢
重点从四个方面“破局”,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在云南辐射中心实践中彰显玉溪责任、让园区经济成为重要支撑、促进快速恢复升级文化旅游消费。 全市各级各部门立足大局,思考大局,迎难而上,全力解决问题。
现代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富裕
玉溪市紧紧围绕“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发展主题,加快形成加工外向型高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着力推动传统农业发展。农业进入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质量效益、竞争力显着。 提高。
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着。 完善烟、菜、花、果、药、畜六大重点产业协调发展,粮油、甘蔗、茶叶、林业协调发展的“6+N”产业体系、食用菌、水产品等。 17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新增农业基地265个、现代设施农业1.7万亩,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数位居全省第二。 在提高绿色有机化水平方面,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截至5月底,全市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19家企业84个产品,全市共有185个单位547个产品持有“三品一标”有效证书”。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截至6月,全市拥有农业企业67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96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95家,其中国家级8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2022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46.5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8:1,位居全省前列。 培育了通海蔬菜鸡蛋、玉溪花卉、新平华宁柑橘等一批区域公共品牌产品,连续五年位居云南“十大名优产品”数量全省第二位省。 红塔区大营街道、江川区怡文村、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新寨村打造三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旅游+生态农业+N”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制定华宁柑橘、新平苦瓜等159项农业生产技术标准。 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
聚焦“三个100”,助力传统农业突破。 做强100个农产品市场主体,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农户,支持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基地整合等方式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地; 培育100名乡村致富领军人物,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调研,开展集中培训,整合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商务等部门资源分级分类培训; 创建100个乡村建设示范点,建设宜居乡村、产业乡村、美丽乡村。 以玉溪市美丽乡村建设星级管理为抓手,持续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绿色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抓好行动,力争创建100个乡村建设示范点,积极争取创建11个省级“宜居工业美丽示范村”。
对外开放:抢抓机遇、彰显责任
玉溪抓住时代机遇,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供给,做好统筹协调,着力做大外贸、吸引外资、促外经、做强平台,着力展示玉溪在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中的作用。 。
跨境电商实现零的突破。 今年以来,玉溪外贸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6月2日,玉溪市某进出口公司跨境电商9710模式出口的24吨大白菜如期抵达目的地泰国曼谷。 6月5日,该公司顺利办理结汇手续,标志着玉溪市跨境电商取得突破。
全市外贸市场实体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果。 去年11月以来,已组织原产地证书等政策“大宣传、大巡游”活动7场,企业应用RCEP规则的能力显着提升。 1-5月,全市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8家,增加进出口额3亿元。 我市招商引资规模初显。 2022年,玉溪市将新增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1家,新增投资总额2.66亿美元。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856万美元,位居全省第七位。
中老铁路通车后,年均旅客吞吐量增长22.67%。 中老铁路的开通,给玉溪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玉溪市根据临港经济、园区布局等发展需要,主动谋划、积极融入辐射中心建设。 截至2022年底,玉溪市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19条,里程640公里。 到“十四五”末,玉溪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36公里。 玉溪市现有中老铁路、玉蒙铁路、老昆铁路、昆玉电气化铁路4条铁路,总里程258公里。 未来,玉溪市铁路网将形成以中老铁路为主轴,向昆明、楚雄、临沧、普洱、蒙自、弥勒六个方向辐射的“米”字形铁路网布局。
“7×24”预约通关、优先查验。 玉溪海关聚焦通关便利化,持续优化以口岸快递能力为重点的营商环境,出台《玉溪海关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十五条措施》,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自由化水平玉溪市的便利化。 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方面,建立重点商品“绿色通道”,提供“7×24”定时通关和优先查验服务,确保通关顺畅; 围绕“专、特、新”,开展“一对一”AEO高级认证企业培育,引导帮助外贸市场主体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 建立首问责任制,落实“一企一策”和“问题清理”制度,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玉溪海关为玉溪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沿河铁路海关监管场建设提供规划解读和政策支持,全力推动玉溪打造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集散、出口中心。
中老铁路列车在玉溪运行
园区经济:链式产业集群
玉溪市深入开展提升园区规模和质量行动,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引擎”作用,使园区成为经济增长的热门载体。
新格局——各园区错位协调发展。 目前,玉溪市拥有玉溪高新区1个国家级开发区,云南红塔、新平、易门、通海、澄江、沅江、华宁7个省级工业园区。 8个工业园区分别成立园区党工委、管委会。 委员会。 玉溪市委于2022年7月成立市委工业工作委员会,指导各工业园区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作用,整合优势资源,打破行政区域,促进各园区发展错位、协调。 高新区南部生物医药产业园、九龙片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龙泉片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红塔片区光电产业园、沿河片区数控机床产业园各具特色,主营业务突出。
新引擎——高新区营业收入超千亿元。 玉溪高新区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培育了卷烟及配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电池三大主导产业。 推动卷烟全产业链及配套产业再开发升级,推进卷烟厂现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一批项目,提高现代化、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水平卷烟厂的能力。 到2022年,全行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3.2亿元,同比增长5.2%。 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高新区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分工,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行业领先的现代化生物制品生产基地。 玉溪高新区全产业链正在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 昆天一期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于今年1月12日投产,4月获批; 冶阳年产15万吨纳米磷酸铁锂一期正极材料生产项目6月21日投产; 亿纬锂能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项目已完成土地招标拍卖。 三大企业将快速释放产能,助力玉溪市从“烟尘时代”迈向“烟尘+锂电时代”。
新思维——产业全链条布局,释放集群活力。 去年以来,玉溪市用全链条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聚焦产业、聚焦工业、狠抓制造业。 设立制造业全产业链专班,以园区作为培育制造业和规模化产业的集聚地,聚焦产业,密切关注制造业主战场,积极强化与各产业园区沟通,加强园区项目要素保障,与园区共同推动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助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专班围绕工业强市核心战略,编制完善了制造业全产业链“十四五”发展实施方案和产业链图,引入行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 根据园区发展定位,我们为园区10大产业链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发展规划。 优势明显、潜力大、未来有支撑的产业将在园区内聚集并合理布局。 专班成立以来,已签约项目71个,其中园区项目50个,占签约项目的70.4%。
文化旅游回暖:格局重塑与产业结构调整
今年以来,面对新的消费形势和市场需求,玉溪市在格局重塑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玉溪旅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力争2023年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左右,同比增长16.5%以上; 实现旅游总收入约450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 人均旅游消费超过1000元。
新——业态多元化、消费升级。 在丰富文化旅游消费新供给方面,以重大项目为支撑,扎实推进聂二和国歌学习中心、新平欢乐水世界、新兴保护与城市更新等重点项目建设辖区红塔区。 在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场景方面,加快A级旅游景区创建升级,全市20个旅游资源纳入年度A级景区创建计划。 在培育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方面,重点推进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保护、振兴和利用,推动“工业+旅游”; 创作非遗剧目《花瑶竹女》推介“中老铁路”,阿山彝族自治县规划“非遗展示中心”,培育“非遗+旅游”; 深化“文物+旅游”,盘活利用各级文保单位、博物馆、文化场馆。 配合体育部门举办环抚仙湖自行车赛、帆船赛等体育赛事。 推广“体育+旅游”的活动; 继续打造“一县一节”活动,推进“演艺+旅游”。
兴——活动丰富,市场繁荣。 玉溪市以假日经济和周末经济为重点,抓好旅游经济,促进假日文化旅游消费。 继续推进红塔区“聂耳音乐节”、华宁“柑橘节”、易门“野蘑菇节”、“彝族火把节”等“一县一节”活动亚山的“金芒果节”,元江的“金芒果节”。 今年1-6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13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6.93%; 实现旅游总收入215.87亿元,同比增长20.20%。 澄江小湾村成功入选“2023世界旅游联盟——旅游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全省推荐名单; 推出5条优质乡村旅游线路。 以智慧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玉溪旅游卡”智慧服务平台,规划推出玉溪特色旅游产品包。
融合——激动人心的活动和高品质的产品。 近年来,玉溪围绕云南打造“高原训练度假村、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天堂”品牌,重点培育“体育+旅游”、“体育+康养”等综合发展业态, “体育+文化”打造一批高品质、有特色、有效益的高原特色体育产业项目。
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将体育产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体育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目前,玉溪市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98.33%,全市人均运动场地面积达到2.49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