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守护乡愁,传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实施集中连片保护,增强整体集聚效应

焕发新魅力、传承悠久文化的古村落。古村落展现着农耕文明的辉煌,富有古朴深厚的气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和社会价值。

2012年,我国建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制度,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通过多年努力,扭转了传统村落快速消失的局面,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和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各地在积极保护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振兴利用,以利用促保护,不仅留住了最美的乡愁,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激发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内生动力,赋予了传统村落新的生机和活力。

今年4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下发通知,要求开展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并确定北京市门头沟区等40个县(市、区)为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如果说过去10年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是1.0版本,侧重完善保护名录、摸清基本情况,那么,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则是2.0版本,保护与利用并重,以利用促保护,在实现“串连成片”和“整体推进”上将产生明显的资源整合效应和集聚发展效应。

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是对地域性、特色性传统村落的集中展示和整体呈现,把县内相对集中的村落连成一个单元进行保护、利用和示范,是对地域性特色村落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传统村落所蕴含的文化特色。

同时,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是对区域性、特色性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在现有的单村保护发展模式下,各地确定的发展定位、重点任务等工作往往大同小异,容易造成“千篇一律”,不利于可持续保护利用。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使各地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全面统筹、科学把握传统村落连片保护的总体风貌和定位,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片”建设的具体任务和作用,有效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差异化、协同发展,最终形成“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保护效应。

此外,在传统村落发展空间资源有限的背景下,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搭建了传统村落间优势互补的桥梁,有利于整体聚集提升。

千百年来传统村落保护需要资金支持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_特色村落旅游开发_村落特色旅游开发情况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加大推动传统村落集中保护利用试点示范项目的力度。如2020年,山西省晋城市成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保护利用示范市,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5亿元。2021年,山西省财政安排省级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资金1亿元,支持晋城国家级试点和6个省级试点在传统建筑修复改造、基础设施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试点,支持249个传统村落完成数字博物馆建设。

这些资金发挥了“杠杆”作用,吸引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有力支持传统村落完善供水、垃圾污水处理、消防、防灾、避难等设施,显著改善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金融支持对传统村落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不仅能保证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的资金支持,还能让社会资本看到政府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决心,从而在更好的预期下形成投资信心,有利于撬动和吸引其参与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形成更广泛、更可持续的市场化动力机制。

当然,在吸引社会资本过程中,财政支持也应发挥各地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明确社会资本参与的具体内容,探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做法。比如,通过“总包”的方式,统筹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下放相应权限,节省投资成本,让社会资本发挥更直接的带动作用。

以利用促保护,增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

传统村落保护也需要以活化利用、以利用促保护,不断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各地在保护基础上积极推进传统村落振兴利用,充分挖掘传统村落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田园风光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仅2020年,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中国传统村落就接待游客3.6亿人次,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乡村振兴,增强了文化自信,赋予了传统村落新的活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村落需要在保护的过程中传承发展。传统村落是活的历史,保护传统村落不仅要保留原有的风貌,还要满足居住在其中的村民对更好生活环境的需求。因此,在保护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应该更好地改善村民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支持传统村落的保护,进而实现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的活传承。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_特色村落旅游开发_村落特色旅游开发情况

例如,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2017年人口不足200人,通过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吸引100名海内外人才落户成为“新村民”,盘活闲置农房等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文创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业内专家表示,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将形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路径和方法,并在保护过程中产生可复制、可推广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向纵深发展。

第一,有助于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升级。一方面,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不再是一个村落的“单兵推进”,而是多个村落或村落群的“整体推进”,将产生明显的资源整合效应和集聚发展效应;另一方面,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强调“利用”,将一些地方的“古宅抢救”升级为“振兴利用”,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二是有利于村落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不仅能有效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展现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还能更好地展示文化元素,达到推动和提升人们对文化之美的认知、认同和参与的目的。

三是有利于推动传统村落“文化+”融合发展。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何实现文化与自然的融合、文化与产业的对接,是各地在传统村落保护中需要解决的重要发展命题。

四是有利于增加村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传统村落的一砖一瓦,既有文化价值,也有经济价值。村庄公共资源属于集体成员所有,地方政府应明确资源产权,让村民从村庄发展中获益,即让广大村民从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中分得“红利”。同时,地方政府应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中高度重视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在带动村民在本村就业的同时,让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村民抓住村庄发展机遇,创新创业。

从摆脱“脏、乱、穷”到追求乡村美,传统村落保护留住了村民、守护了土地、记起了乡愁、促进了发展。要坚持尊重乡村发展规律,注重地域特色,尊重文化差异,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示范目标和任务。要坚持县级统筹,积极引导设计下乡,整合政策资源和社会资金,盘活乡村特色资源,形成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不辜负先辈的创造,不辜负后人的期望。传承传统村落活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之以恒。我们要怀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情怀,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新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让古村落展现新时代的魅力与风采。

摘自《中国建设报》2022.07.25刘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