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从量变、质变到裂变:海南旅游的前世今生

在国家的重视下,海南旅游业得到了实质性的启动。当时的海南行政区政府开始设立旅游管理机构,创办各类旅游经营企业,兴建旅游景点,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海南开始以产业形式向前迈进。“1988年海南建省设特区,真正是海南旅游业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一年,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赋予海南旅游对外联络权和签证通报权,实行‘落地免签’政策。”当时在省委办公厅工作的省旅游委副主任陈耀回忆说,当时海南发展乡村工业收效甚微,相反,旅游业各项指标都呈现上升趋势。省领导指示省委办公厅对海南旅游业进行调查。 调查报告分析了中国经济和)2000年7月29日,海南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海南东环铁路开工建设,并将于2010年底建成通车,比原计划提前了9个月。全长308公里的东环铁路建成后,旅客从海口到三亚只需要90分钟,还可以在列车上欣赏到海南东海岸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而且,东环铁路将与电气化的西环铁路相连,形成环岛高速铁路,绕海南岛一圈只需要3公里左右,跨越琼州海峡的梦想还在继续。 2008年,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广东省、海南省在北京签署了《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工作会议备忘录18》,标志着自1994年启动的重大工程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前期工作已实质性启动。

当年12日,两部两省在北京就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建设再次举行会谈,听取了通道规划汇报,就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达成广泛共识。根据规划研究报告,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灯楼角与海南省澄迈县道伦角公铁两用大桥中线方案被确定为琼州海峡跨海工程优选方案。大桥跨海段长度将达到26.3公里。这一世界级工程预计2012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根据优选方案设计的高速公路车速测算,通道建成后,驾车横跨琼州海峡仅需2()分钟。 随着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设,以海口为中心的6小时经济圈可达广州、桂林、南宁,12小时经济圈可达武汉、上海,运输时效性显著提升。专家预计,2020年跨海通道若建成,将带动海南经济增长最高近4个百分点。“大桥连南北,天险变通途”,海南人百年来的梦想正越来越现实。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最终决定,旅游业或将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此后十年,海南旅游业在产业规模、游客数量等方面都迅速扩张,旅游范围迅速扩大。“全社会齐心协力发展旅游”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海南旅游业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逐渐占据领先地位。 1991年下半年,海南省政府调整组建省旅游局。

1993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全省旅游规划纲要,1995年,海南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海南旅游业由此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海南旅游“领跑”中国 “海南是度假休闲之地”这一说法,从1992年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王建生说,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全年全天接待游客的热带海滨旅游度假区——这一举措无疑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从此,海南旅游业就一发不可收拾,不是快步走,而是慢跑。”“9611”——这个类似代号的代码,是1996年在三亚亚龙湾举行的“中国度假休闲旅游开幕式”这一重大活动的旅游业简称。王建生说,在这次盛会上,国家旅游局把海南岛定位为中国度假旅游业金字塔的顶端,标志着开启了中国度假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开端,赋予了海南岛成为中国度假旅游业“样板目的地”的历史使命,有力地推动了海南度假旅游业的超前发展。1996年,海南第一家五星级度假酒店——凯莱度假酒店在亚龙湾诞生。此后,更多的度假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在海南岛东海岸拔地而起。那一年,南山文化公园也在兴建中,海南首次有了将文化注入旅游的理念。

澄迈旅行_澄迈国庆节旅游新闻_澄迈县旅游

“海南建省以来,旅游业的每一次关键转型甚至转折,都发生在当年的8月,几乎是每十年正好一次转型。”复旦大学旅游系副教授沈祖祥分析说,1998年是海南推出旅游新产品最多的一年,而1999年国庆黄金周从全国性制度化角度为海南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性机遇。2000年五一黄金周,媒体用“爆发式”一词来形容这场突如其来的旅游热潮。此后,旅游包机、旅游专列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真正的大众旅游热潮开始了。海南率先行动。自2000年3月,三亚迎来新世纪第一缕阳光以来,便抓住机遇,在全国加强宣传力度。当时,沈祖祥还记得当时在上海宣传海南的情景。 “海南在热带滨海旅游上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差异化,抓住了华东客源市场更亲水的需求特点,大屏幕上播放的浪漫动感的水上运动很有冲击力,旅游产品的打造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后,海南借2003年非典之机,及时打出“健康岛”“无疫岛”金字招牌,在国内外树立了“旅游岛”的概念。也正是在这一年,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在三亚成功举办,将海南推向了国际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南本土乃至国外游客对海南旅游的理解,主要是滨海观光旅游。如今,海南的旅游已从单一的滨海观光旅游逐渐发展成为包括自然生态旅游、温泉旅游、养生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自驾旅游、探险旅游、高尔夫旅游、游艇邮轮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经历海南旅游业起起伏伏的老牌景区南湾猴岛就是典型。“说到海南旅游业这几十年的发展,我想旅游企业的蓬勃发展无疑是最好的例证”,南湾猴岛董事长戴国富说,“新旧景区的交替,直接体现了海南旅游业的成长与变化。建省初期海南旅游的四大景区(东郊椰林、东山岭、天涯海角、南湾猴岛)如今只剩下天涯海角和猴岛,而一大批新景区开始相互竞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猴岛作为海南生态景区的代表,也经历了一个保护、创新、和谐发展的过程,更准确的形容应该是‘老品牌新风景’。”趁势再出发,目标是探索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作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试验田,海南旅游业20多年来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各项旅游指标增长近百倍后,海南旅游业的增长方式开始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方式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客源地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转变。时间又来到了8月的节点,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正式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战略,这是海南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提升。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复函海南省政府:“原则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试点。”

澄迈旅行_澄迈国庆节旅游新闻_澄迈县旅游

随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拉开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序幕。2008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海南时,要求海南要做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视察海南时,要求海南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这为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指明了方向。有人说,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继建省、设特区之后的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勾勒出海南宏伟的蓝图:旅游国际化程度>>>旅游数字1987年,海南接待游客仅75万人次,旅游收入1.14亿元。 当时全省仅有1家旅行社、3家星级饭店、不足10家旅游景点。到2008年,接待游客已达206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97.9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5亿元。有星级饭店259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0家,四星级饭店54家;有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等功能的旅游景区72家,其中5A景区2家、4A景区2家;有旅行社15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5家。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交通、通信、餐饮、商业、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海南地域资源的独特性高度相关。

2008年,海口岛外购房比重达到58%,三亚岛外购房比重达到88%,使海南旅游呈现出候鸟度假、永久居留旅游的新特点。在旅游业的拉动下,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0%以上,旅游、房地产等产业税收占全省税收的60%。海南旅游业举足轻重,从建省初期微不足道的小产业发展成为引领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海南是一个生态环境优良、人文魅力优美、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级岛屿型国际旅游目的地。沈祖祥认为,海南旅游业的这次转型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再是几十年来重复的量变,而是深刻的质变。 海南旅游遇到的根本问题是游客变了,旅游消费需求和动机变了。中国游客裂变成国际游客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旅游消费主体在裂变,市场结构在裂变,海南旅游离不开裂变。目前海南正积极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包括便利国际国内游客出入境的政策:旅客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开放航权政策;开放海洋旅游政策和灵活的融资政策;开放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对海南重点旅游项目和探索性、创新性文化项目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享受相应发展政策等。

从国际旅游岛概念首次提出到海南省政府正式申请设立试验区,从建设行动计划启动到《规划纲要》制定,从全国政协领导视察海南到今年全国两会聚焦:从海南各界的积极努力到中央领导的支持与重视,“国际旅游岛”已经成为海南旅游的关键词和热词,成为海南乃至全国关注的焦点。今年5月28日,海南省旅游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统筹协调全省旅游业发展。这是海南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标志,也是海南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亮点。海南省省长助理、省旅游委员会主任陆志远说,开放是主题、改革是核心、体制是动力、政策是保障、人才是关键。 海南要站在全省旅游的高度,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国际旅游岛规划建设,一手抓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梳理海南旅游发展脉络,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旅游业发展形势和我国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