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积极实施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提升改造工程,打造示范村寨
1. 美观宜居是基础
景洪市以人居环境改善和景洪市美丽乡村大赛为抓手,积极补齐各少数民族村落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实施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自觉开展庭院环境整治、打造“小三园”等绿化美化行动。在美化村庄的同时,利用村庄周边的田野、林地、水系,积极推进引入生物多样性进村、绿化道路、改造水系、重绿传统农田等生态多样性改善工程,重塑传统村落“看得见山、见得见水、记得着乡愁”的原始美。
2.民族文化是基础
改造提升后的村落,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傣族传统民居第二代吊脚楼和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第四代民居的风貌。各村结合改造提升项目,积极挖掘和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民族文化赋能少数民族村落旅游产业,傣族织锦、传统竹编、慢轮制陶、傣族武术、象脚鼓、贝叶经、傣族高声、傣族传统医药、张哈表演、傣族口头叙事长诗《招树屯》、民族歌舞表演等一批传统技艺和经典民族文化走进各村各寨的特色旅游产业。多元多样的少数民族村落成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3.特色产业是支撑
我们在发展传统旅游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发展优秀民族文化产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例如:
01
满源村
围绕独具特色的“傣朝”文化旅游,将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打造热带干果、傣药、橡胶、牛肝菌种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产业发展模式。
02
曼萨村
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充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傣王宴特色饮食文化和农产品电子商务。
冬天
03
曼迪乌村
结合古老、美丽、独特的傣族村寨风情,引入旅游公司,采取“党建+公司+村集体+村民”的管理方式,推出“一村一品”、“当一天傣家”等特色旅游模式,打造了“游风景、赏建筑、体验民俗”的精品旅游线路。
4.民族节日是载体
立足景洪市少数民族节庆多、性质不一的实际,全力打造民族节庆品牌,把景洪市牵头承办的各类大型活动安排到各特色旅游村,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到各村参观、生活、学习。“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民族交流、沟通、融合的创新实践,取得积极成效,打造了一批旅游促“三通”实践基地。通过民族节庆赋能特色旅游村,让“陌生人”变成“亲人”,旅游促进各村“三通”,村民充分享受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
5. 民族团结是主题
我们立足总体创建工作实际,积极将民族团结进步元素融入民族旅游村落建设,利用宣传栏、文化长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让村民、游客在观光游览、日常生活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借助各村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阵地,多形式、多渠道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送到各村各寨。同时积极赋予民族节日、民族团结进步新的时代内涵,有重点、有针对性、有条不紊地开展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对全面提升各族群众和游客“五个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六、党建引领是关键
我们把加强党支部建设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通过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农村治理等基层阵地,培训、带动、教育干部,培养了一批有实力、有号召力、有带动作用的党员。同时,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以党建引领、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实现了双向发力。通过综合施策,充分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魄力和活力,为景洪市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下一步,景洪市将以贯彻落实《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契机,在总结提升前期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推动民族村旅游产业新业态发展,以新业态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边境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