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看西湖:展现首善之区精彩画卷,探索共同富裕之路新成效
为旅游景点撰写新闻稿
共同富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的共同期盼,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行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西湖区将努力实现区域发展质量效益更高、创新活力更大、均衡性更好、幸福体验更好、治理效能更好,充分展现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区位的绚丽画卷。
《美丽西湖》推出原创报道《看西湖·共同富裕》,聚焦西湖区共同富裕之路的新探索,展示共同富裕建设取得的积极成效,聆听西湖人民对未来的新期待。
山青,河蓝,岸翠,白鹭翱翔。
清澈的河水流经城市和村庄,两岸树木葱茏、花草繁茂,令人心旷神怡。居民们在河边拍照,孩子们在附近玩耍嬉闹……
在西湖区,持续推进的水生态修复工程,让一条条河流变成了色彩斑斓的生态长廊,犹如画笔,在绿色发展的西湖大地上描绘出最美的生态背景。
到处都有“清水公园”
“你看,现在河里的水质这么好,鱼虾也多,不仅我们喜欢来这里散步,还有不少游客来这里‘打卡’,这里都成了网红景点了。”三墩镇绕城村村民陈叔叔望着贝家桥港清澈的河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陈大爷是绕城村的一位老居民,他提到的北家桥头是琅里地区八条河流之一。谈起北家桥头以前的面貌,他说:“以前北家桥头脏乱不堪,人们都不愿意到河边来。”
如今,陈大爷家门前有一条美丽的生态长廊,是散步、锻炼的好地方。居民们说,现在到处都是“清水公园”,心情也愉快多了。
西湖区深化“五水共治”以来,三墩镇开展了一系列河道治理建设,还对兰里片区实施了拆除违章建筑、清淤截污、绿化、河道管理区内垃圾及淤积物清理、美丽乡村综合整治提升等综合整治,三墩片区水质明显改善,全河道水质基本维持在Ⅲ类以上水质,兰里片区还被评为全省“‘五水共治’实践窗口”。
“我们不仅要把水处理好,还要用好,让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区水利办相关负责人说。“五水共治”让西湖区恢复了绿水青山的自然面貌,亮化了西湖区水乡秀美的底色,为西湖区“美丽河湖”建设注入了更多的“活水”。
近年来,西湖区通过建设“美丽河湖”,营造出绿水青山的秀美风光。截至目前,西湖区4个“水十条”地表水考核断面、跨行政区河流交汇断面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全区142条河流水质检测为Ⅲ类,13条河流被评为省、市级“美丽河湖”。
从根本上治理水环境
污水直接排放一直是水污染的罪魁祸首,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从根本上治理水环境,截污治污是关键。
“社区污水直排问题彻底解决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好了。”三墩镇新兴社区居民葛阿姨看着家门口改造后的雨水口高兴地说。
新兴社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早期规划建设理念的限制,雨污混排现象极为严重,由于管道堵塞、破损等原因,居民私自将污水管接至雨水井的情况十分常见。“以前一下雨,小区里就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好多了,小区污水溢流问题彻底解决了。”改造后的雨水口赢得了居民们的称赞。
“我们采取污雨分流,防止溢流,使小区内污水排入外路污水主管,雨水经初次雨水收集装置后排入东陈河,改善了社区环境。”三墩镇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说。
除改造基础雨污分流设施外,社区还对社区内部道路进行“沥青覆盖处理”,实现“一次开挖,两倍效果”,共计铺设沥青约1.28万平方米,修缮花坛328处,重新栽种绿地,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污水直排方面,西湖区累计实施“五水治”项目102个,投入约2.25亿元,完成留下街道、三墩镇两个镇街道、64个居民社区“污水直排零区”创建工作初验工作,实现了行政区域全覆盖。
全民参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河湖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管理和保护,“河湖长制”是巩固提升河湖水质、保护河岸的保障。
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的李琪奈是西湖区首位民间河长,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妈爱”。
每隔几天,艾妈妈就会拿着火钳和垃圾袋在八集桥河巡查,捡拾河岸边、水泵附近的垃圾。为了维护河道的清洁,她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不解决任何问题绝不罢休。
“我将继续履行义务,做一名永不退休的民间河长!”77岁的李其乃用行动带领居民广泛参与,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水环境、支持水管理、参与水保护的良好氛围。
像李其乃这样的民间河长在西湖区的水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面推行河长湖长制,西湖区共任命各级河(湖)长316名。
截至目前,各级河湖长共完成河道巡查18353次,巡查率100%;通报问题16090个,问题处理率100%;上报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河道重点项目338个,总投资约10亿元;完善所有区级、乡镇级河道“一张图”“一个平台”,实现河湖基础信息全覆盖,区域水环境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此外,西湖区还广泛发动志愿者参与治水,全区共有民间河长(护水志愿者)3.6万余人,累计开展活动147余场,形成了全民参与管护水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西湖区将以深化河湖长制规范履行职责为抓手,以高质量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继续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促进人与水和谐共生。
为旅游景点撰写新闻稿
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成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而迷人的彝族风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形成了能歌善舞的特点,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和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绚丽多彩。此外,他们还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嫁娶、服饰,待客、庆典的礼仪能让人回归自然。天津商业大学“彝路同行,e路有你”实践团于7月19日至23日前往云南,深入调研彝族文化,体验彝族风情。
为了更好地了解多元而奇妙的彝族,实践团到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上课。顾老师给我们介绍,彝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民族,它有很多支系,分布在祖国的各个土地上,彝族文化源远流长,传承多年。为了更好地发掘珍贵而复杂的彝族文化和民族礼仪,还有专门从事彝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在专家眼中,彝族文化还是无穷无尽的。在这次参观学习中,实践团也明白了只有靠亲身体验和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而仅仅通过电视或书籍上的记录来了解这些文化的产生是远远不够的。彝族文化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要想深刻理解和领悟文化的精髓,是一份终生的事业。
据顾老师介绍,马尾花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花,她们的衣服上经常会出现刺绣的图案,即使很多衣服都采用了马尾花的图案,但不同的支系刺绣技法却有所不同。面对图片上一模一样的彝族服饰,实践组一时难以辨认,对彝族刺绣文化的工匠们感到敬佩,同时也为能接触到如此珍贵的彝族刺绣文化而感到荣幸。彝族服饰贯穿了彝族人民的整个生活礼仪,从出生到死亡,都穿着不同的彝族服饰。从面料色彩到款式,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化认知和文化传承。每一件服饰都积淀了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了彝族的民族信仰和民族情感,彰显了彝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我们也为彝族人民在服饰上的创新发展感到自豪,每一件服饰都是他们多年文化发展的成果。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也同样适用。来自云南大学的顾老师就是在授人以渔。在讨论室里,顾老师详细介绍了不同支系、不同地方的彝族人的特点,耐心地教我们辨别不同的支系及其名称,并提醒我们用词不当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从服饰、祭祀到饮食,介绍了很多不同地域的彝族人的生活习惯。顾老师解答了我们很多关于彝族文化的问题,还展示了很多她当时做研究时和不同支系人亲密的照片。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实践团,只有真正想深入了解文化,才会如此在意每一件服饰,想做好每一项研究,而这才是传承文化的真谛。
为了对彝族文化有更多元的了解,进一步了解彝族人民生产生活的演变,实践团到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团来到博物馆最大的展厅,这里展出了近百套州内外各彝族支系的不同服饰和数百件彝族手工刺绣制品。在参观过程中,实践团被眼前突然闪现的壁画所惊叹,太壮观了,太精彩了,太美了。精美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生动的韵味深深地吸引了实践团。这幅占据整个博物馆彝族厅半面墙面的精美壁画,从农耕生活到支系衍生,整幅壁画以抽象的图案贯穿时间线索展示。富有浓郁的彝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让初来楚雄的实践团在短时间内对彝族人民的创作历史和民俗风情有了直观生动的了解。我们都被这幅作品感动了。 我们对彝族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似乎又多了几分神秘感,他们的语言文字,以及那些无法用科学解释的技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彝族文化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从小手工艺到大精神,它无时无刻不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好的文化遗产对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就像好的音乐能让人心情舒畅、心旷神怡一样。很多时候人们会接触到这样那样的精神文化的东西,但有些人甚至从未听说过,可能会因为没有兴趣或没有时间而忽略这些东西。
我依稀记得顾老师在讲课时说过这样的话:“每年都有像你们一样的大学生来听课,但真正想去了解、去传承的人并不多。你们大多数人来了解彝族文化,都是为了学术和实践的效果。如果真的要传承,就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而应该付诸行动。彝族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研究专家花一辈子去研究也还不够。”老师的话不多,却让我感到惭愧和真实。的确,现在自觉学习、传承这些文化的人并不多,大学生就更少了。这是我们今天必须面对的现实,但不管怎样,实践团相信,星星虽然小,但聚在一起还是能发光的。实践团也会不辱使命,真正学以致用,真正把学到的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彝族文化的精神。
我们大学生是社会的传承者,是这些宝贵文化的继承者,所以我们有义务主动加入到文化传承活动中来。作为一支将业务与彝族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团队,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好这次活动,将彝族文化传承下去。
为旅游景点撰写新闻稿
7月8日晚,“美丽上饶文旅夜秀”20__“玩转夏日旅行”联动推介活动在新州区万达广场1号门广场启动。
此次活动由上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上饶文旅集团联合主办,上饶上旅国际旅行社、上饶市疆域旅游有限公司、上饶文创公司承办,三清山风景区、圭峰风景区、灵山风景区等景区协办。
据了解,此次联合推介活动将持续3晚(8日至10日),在万达广场举行,上饶文旅集团旗下景区、酒店等部门及三清山、圭峰山、灵山、望仙谷等上饶顶级景区均参与其中,旨在拉动消费、推介上饶文旅产品,让市民更好地了解上饶文旅资源和产品、选择线路,尽享家庭出游乐趣。
据上饶文旅集团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联推活动包括文化旅游推介、文化旅游猜谜、文艺演出、幸运抽奖等环节,为上饶市民带来了丰富的奖品、纪念品和精彩的节目。上饶各大景区、酒店、民宿等都将现场与市民互动,丰富的旅游业态、有力的优惠政策,让市民真正感受到清凉一夏、玩转夏日的好滋味。
“暑假期间我们会给游客赠送60元优惠券,购买门票、缆车时可使用,希望大家到景区领略家乡的灵山福地。”灵山景区工作人员向现场前来咨询的市民推荐。
“活动很热闹,来客都是上饶热门景区的,我打算今年暑假带孩子就近去玩,安全又放心。”市民王俊杰在千山鹅湖绿色公园平台咨询时说。鹅湖绿色公园今年暑假将开设8个夏令营,每个夏令营为期五天四夜,针对7至14岁的孩子,有飞盘比赛、冰壶、爬树、篝火晚会等活动。
为旅游景点撰写新闻稿
20__年以来,庐山西海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在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积极提质增效,丰富周边基础设施,新增旅游项目,激活旅游夜经济。
1月7日晚,璀璨夺目的庐山西海柘林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文创园迎来了20__年的第一场“雪”。随着歌舞表演,人工雪花飘落,对岸的电子烟花也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庐山西海柘林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文创园的夜空。
在柘林塔,烟花如瀑布般喷涌而下,悬挂在塔上。公园里的文刚笔、傩舞、变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公园里的小吃让不少吃货垂涎欲滴。寒风中,公园里的悬空玻璃泳池里的美人鱼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柘林古镇非遗美食文创园项目是集吃、游、购、娱为一体的沉浸式文化创意产业园,总投资1.8亿元,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
这样的场景,在昔日的柘林镇是难以想象的,老城区给人的感觉是十几年来一成不变。20__年,庐山西海坚持“项目为王”,通过改善柘林古镇和金口旅游小镇面貌、改造人居环境、兴建新的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主业、带动周边村民致富。20__年,庐山西海接待游客1196.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04亿元,分别比20__年同期增长4.6%和8.6%。20__年国庆黄金周,共接待游客60.37万人次,比20__年同期增长12.6%。其中,过关游客32.2万人次,居全省第三位。 20__年,庐山西海完成财政总收入2.49亿元,同比增长257.8%。 其中,税收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406%。
站在新起点、展望新征程,庐山西海将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旅游胜地和度假胜地的目标,坚守“守护一湖碧水”的底线,抓住创新发展的机遇期、绿色发展的黄金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期,深入实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大做强旅游经济,持续打响旅游品牌,助力九江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为“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牌辉煌”贡献出庐山西海更大的力量!
为旅游景点撰写新闻稿
美的风景、美的味道、美的文化、美的生活,乡村旅游“展现”西宁独特的美!
霓虹通天,流星璀璨。夜风吹拂,宗家沟的夜空璀璨夺目!裸眼3D灯光秀、水幕光影、沙幕电影、生命之树……不同主题的灯光秀让宗家沟的夜晚光彩夺目,独特的视觉冲击带来一场如梦如幻的光影盛宴……
林木繁茂、泉涌流淌。盛夏的湟源县宗家沟文化旅游景区,万物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仿佛一夜之间,草木林荫中绽放出一片绚丽多彩的“花海”……
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金色的阳光洒在山顶,从全国最高、西北最大的玻璃桥宗家沟往下看,郁郁葱葱的青山和清澈的小溪交相辉映。山之秀美,树之挺拔,水之温柔,清雅清凉,无不形容这里风景如画……
“在这炎炎夏日,白天可以赏万千景、曲径通幽、嬉水健身,晚上还可以吹着凉风享受迷人的夜游,宗家沟真是一个浪漫宜人的地方!推荐大家来玩一玩。”23岁的赵南风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乡村旅游要想走出一条新路、找到一条好路,就要在以前吃农家饭、住农家乐、看民俗表演的基础上,充分激活、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潜力,加大乡村非传统旅游资源开发,让周边村民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湟源县宗家沟景区负责人张永奎说,景区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今年的夏日夜游。 7月5日晚,“宗家沟奇妙夜”多彩灯光秀启动仪式在湟源县宗家沟文化旅游风景区如期举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据了解,湟源县宗家沟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湟源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这里山势雄伟,峰峦交错,沟壑连天,通天彻地,进退自如。沟壑内气候宜人,森林茂密,山泉奔流,景色绝佳。20__年4月,湟源县启动了湟源县宗家沟旅游景区项目。景区于20__年9月投入试运营。运营后,景区迅速步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轨道。 “20__年景区建设期间,由于公司资金紧张,景区建设一度陷入停滞。就在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张永奎把自己的房子和名下所有的客运车辆都卖了,筹得20__余元,全部投入到景区开发中,解决了燃眉之急。”青海省王母圣地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董浩说,宗家沟景区负责人张永奎凭借拼命的努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设进度顺利推进。20__年,东西扶贫协作项目更是锦上添花,南京市拿出100万元对口帮扶专项资金,景区自筹140万元。 文化广场、水景景观、木栈道、游客服务中心、商业商铺、旅游公厕、景区绿化等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宗家沟文化旅游景区再升级!
20__年,投资2600万元,建成国内最高、西北最大的玻璃桥及登山魔毯等辅助设施,宗家沟文化旅游景区成为青海新的网红打卡地。20__年,宗家沟景区投资850万元,丰富宗家沟景区冰雪项目内容,立体文化体验馆、灯光秀、冰瀑冰挂等项目的成功亮相,让宗家沟景区荣登网红热搜第一名。20__年,景区共接待游客19.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6万元。
“宗家沟文化旅游景区一直火爆的原因,就是敢想敢为。这里四季的色彩和美感各有不同。夏季,眺望山水的‘网红桥’悠然自得;春季,各色花田、苗木迎风蓬勃生长;秋季,漫山遍野林木秀美;冬季,形态各异的冰瀑、冰柱晶莹剔透。白天,人们嬉戏赏花;夜晚,光影灵动,吸引着游客一年四季纷至沓来。”张永奎兴奋地说。 下一步,宗家沟景区将立足现在、把握未来,继续依托资源、区位等优势,深度融入省、市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文化、旅游、消费深度融合,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文商旅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旅游添油加火,以实际行动助力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为旅游景点撰写新闻稿
旅行,文明是最美的风景。在上饶各地的公园、景区,记者发现,游客都能自觉遵守规则,文明旅游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潜山县葛仙山镇仙谷漂流景区,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尽享夏日戏水乐趣。景区还引导游客注意安全、环保、文明出行。记者看到,整个景区十分干净清爽,游客环保意识较强。
美丽乡村是横峰乡村旅游的一张名片,每天都有游客来到青坂乡油茶苗培育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在展厅了解油茶种植技术,欣赏基地产村一体化的美丽乡村风光,整洁的环境让游客自觉养成文明旅游的习惯。
在三清山风景区的南清园景区,不少游客前来休憩、避暑。大家礼貌有序,享受着高山景区带来的清凉和亲近自然的喜悦。在鄱阳县环东湖公园,当地市民常常喜欢在这里漫步,欣赏“家门口”的美景。大家表示,要从自身做起,爱护一草一木,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