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世外桃源的巨变与成就,见证天保工程 20 年
1998年以前,丹巴县受“伐木财政”影响,植被遭到极大破坏,生态环境日趋脆弱。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丹巴县人民深切感受到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危害。1998年以后,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一历史性的战略决策给这片宝贵的土地带来了福音。丹巴县由此进入了由“森林资源利用”到“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历史转折点,昔日的伐木人摇身一变成为植树人。20年来,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让山川河流披上了绿色,换上了大地的衣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是人民群众最普遍的福祉。”丹巴县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天保工程建设,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富民”的战略定位,审时度势,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天保工程有效实施。
县长王军: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重大决策部署,坚决保护青山绿水,坚定推动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丹巴、生态丹巴、和谐丹巴、小康丹巴的奋斗目标!
回首20年,丹巴县累计投入5亿元建设自然保护工程,大力推进“山上种树、路中种花”工程,努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钱、山脚填肚子”的立体生态产业格局。累计实施人工造林9.4万亩,森林培育13万亩,封山育林24万亩,飞播造林6.4万亩。干旱半干旱地区综合治理初步取得成效,道路绿化、植被恢复、城区绿化美化、庭院节点绿化等效果明显。
回首20年,丹巴县狠抓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依法有效管护森林279.9万亩,巩固退耕还林7.9万亩;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1028人,将8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变为生态护林员;培育壮大林业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严密森林资源保护,狠抓森林防火,全县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林业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了林区秩序和谐稳定; 该县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古碉楼、藏寨、美景谷”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2017年全县生态游客接待量达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9.5亿元。
截至2017年底,全县有林地30.5万公顷,森林面积25.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2653.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29%。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森林质量逐年提高,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社会效益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青山秀水如画,碧水蓝天近在眼前。如今,丹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绿、人更富”。这都是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带来的红利和效益。
何文才书记:绿色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丹巴县将按照国家委、州政府打造“成都后花园、康养休闲之乡”的要求,继续把天然林保护作为提升城乡品位、改善生态环境、惠及民生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改善宜居生态环境,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把丹巴县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特色康养区,让绿水青山成为我们美好的家园!
乘风破浪,必有后劲,扬帆起航,浩瀚大海,今天,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勤劳智慧的丹巴各族人民正驾着时代之舟,沿着建设生态优美、和谐小康丹巴的目标前进,用信心、智慧、奉献、专业的精神,继续谱写丹巴生态建设发展的新篇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