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三苦精神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目标初步实现
8年来,白河县立足县情实际,精准施策,着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现行标准下2.3万户、6.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实现全县脱贫攻坚目标。
如今的白河,通过多年的努力,乡村富民产业的兴起,使白河初步实现了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的目标。
山上建公园探索移民致富路子
天宝农业园区是白河产业扶贫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据白河县仓上镇镇长胡世杰介绍,目前园区农业以养殖、育苗为主,建有年出栏5000头生猪的养猪场、3万只黑鸡的林下养殖基地、10万株美国三红紫薇、20万株木瓜、1000余亩的小杂粮基地。园区还发展了采摘园、牡丹、茶叶、油葵种植等经济作物。
目前,园区营业收入已由2015年的680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910万元,年均增长13%左右,预计今年将达到1100万元。
白河天宝农业园。经过8年的建设,天宝农业园已成为集一二三产业发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白河天宝农业园图片)
“山上建工业园,山下建社区,社区里办工厂,把农民变成工人。”这是白河探索的乡村振兴模式,天宝农业园区正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据介绍,农民下山后,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兴达集团旗下的路桥公司、汽车公司、矿山企业就业,有的甚至进入管理层。目前已安置80余人,年收入2万至6万元。一些有技术的年轻人自愿外出务工,组织200余人外出务工。年龄较大、体力较弱以及一些妇女都被安排到园区务工,从事种植、养殖、旅游服务等工作。目前,园区已解决就业170余人。2017年以来,园区每年仅工资支出就达350万元,每人2万元。
仓上镇天宝村党支部书记郭敬利告诉记者,村支部还按照“三化”改革思路,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把上级扶持的农业资金注入园区,目前已注入150万元,每年给村集体分5%的分红,再由村里分配给贫困户。通过这些方式,让搬迁户和园区的利益紧密相连,搬迁户支持园区发展,园区在发展中又让贫困户致富。
白河县卡子镇陈庄安置小区(总台央视记者张炜拍摄)
“五线”工作法让乡村更美丽
近年来,白河县累计搬迁2.8万户、10.4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66.2%,实现了5.6万农民住房安全的目标,构建了县城、集镇、社区“三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陈庄搬迁社区是白河移民搬迁社区的典型代表。
白河县卡子镇陈庄搬迁小区2013年开始建设,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共有198多户,1000多人。记者在陈庄搬迁小区采访时看到,一栋栋白墙黑瓦的小楼、宽敞美观的街道、各种社区文化的展示,让这个社区显得十分有特色。这里的各种生活设施也十分便利,有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红白两色议事厅、便民超市、小学和幼儿园、社区工厂、污水处理站等设施一应俱全。
卡子镇陈庄安置区社区党支部书记陈远飞告诉记者,为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居民幸福指数,陈庄安置区社区党支部强调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产业建设、搬迁安置、基础设施和新民关建设,并以“五条线工作法”持续开展搬迁后期帮扶工作,让搬迁群众生活比以前更好、业余文化生活更丰富、收入比以前更高。
陈远飞提到的五条线是:党建引领线:支部委员到具体区域负责、党员到具体户负责,压实党建责任;创新“支部+X+农户”工作模式,培育3家市场主体(白河县药树茶叶有限公司、白河县天庆农业有限公司、友利电子厂),培育产业大户21家。
民生保障线: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两套房子”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3户,改造危房20户。
产业增收线:按照“以茶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茶叶,积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确保每个脱贫户都有当年增收项目和中长期增收产业。
美丽乡村线:以人居环境改善为契机,做强做大茶叶产业,打造茶叶旅游休闲新村1个,开发民俗旅游景区2个,实施厕所革命,改造厕所、圈舍45座,建设日处理能力100吨的生活污水处理站1座,同步启动陈庄3A景区建设。
民俗建设路线:坚持政治治理、自治治理、法治治理、道德治理、智慧治理“五治”融合,充分发挥“一份协议、六个会、两支队伍”和爱心超市作用,持续开展新型民俗建设,建设文明农村社区。
搬迁社区管理得力,社区产业发展也好。产业好,搬迁群众才能安居致富,管理难度才能降低。卡子镇镇长王传伟告诉记者,社区坚持“一主两特”发展战略,做强药树茶叶、天庆农业两个市场主体和五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2500亩茶园、600亩香椿、150亩柿子、250亩红枣等中长期产业质量和效益。
此外,社区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原有资金202.5万元投入到5个市场主体,向404户发放分红67209元,培育社区工厂2个,带动就业50余人;2021年投入产业扶持资金8.5万元,带动贫困户发展生猪120头以上、蜜蜂50箱以上、养鸡2.6万余只,种植农作物300余亩,经营茶园1400余亩;累计向30户(其中今年新增8户31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31万元,发放互助资金62万元,显著增强了产业发展活力。
白河县卡子镇陈庄搬迁社区消费扶贫柜台(总台央视记者张炜拍摄)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强,乡村兴。
截至目前,白河县已发展番木瓜总面积14.2万亩,相继形成中场镇、茅坪镇、宋家镇、西营镇等万亩以上大镇。截至2020年底,总面积达14.2万亩,年产鲜番木瓜2.5万吨;其中连片种植8.4万亩,散片种植5.8万亩。
目前,白河正努力探索木瓜深加工,为进一步提高木瓜产品的附加值,白河已研发出木瓜酒、木瓜啤酒、木瓜果脯、木瓜丝、木瓜面膜、木瓜精油等十余种产品,未来木瓜将成为白河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好帮手。
白河县中场镇的木瓜,皮薄馅大。如今,木瓜种植、深加工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产业。(央视网记者 张伟 摄)
白河县中场镇党委书记余兴海介绍,脱贫攻坚以来,中场镇把木瓜产业作为中场镇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目前,全镇木瓜种植面积达1.2万亩。目前,全镇已发展木瓜加工企业3家,全镇木瓜产业年产值达6000万元,带动1819户增收致富,其中脱贫户426户,普通户1296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未来,力争把木瓜产业打造成企业增收、农民增收、集体增收的产业。
白河是安康富硒茶生产基地县,也是全国优质富硒茶产区之一。近年来,白河县开发的富硒“春岩”茶系列产品受到市场一致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白河茶园图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优质产业生长的地理位置,使茶叶产业成为白河群众致富增收的好产业,安康白河出产的富硒“春岩”茶叶系列产品也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
近年来,白河县坚持把茶叶打造成为富民强县的民生产业、生态产业、循环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推进茶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全县生态有机茶园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优质茶叶达800吨。现有规模加工企业10家,开发了绿茶、红茶两大类8个系列26个品种。
记者从白河县委了解到,近年来,白河县大力发展富民特色产业,促进群众收入稳定增加。鼓励外地能人回乡创业,大力发展“回鹅经济”。累计培育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市级以上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市场经营主体908家,带动木瓜、茶叶、核桃、油用牡丹、魔芋等特色产业发展35万亩。新建社区工厂107个,实现100户以上安置点社区工厂全覆盖,新增就业岗位50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