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推动长白山文化和旅游产业新跨越
1. 发展基础
“十三五”以来,该区文化旅游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长白山寺庙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老黑河遗址”被正式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白山避暑节”、“长白山森林音乐节”等活动连续举办。文旅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二道白河镇、乃因古城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池北区、池南区入选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全区接待游客20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亿元,景区接待游客1014万人次,景区旅游收入28.9亿元。品牌体系建设亮点纷呈,池北区“文旅慢城”、池西区“城市客厅”、池南区“长白水乡”等特色旅游小镇体系初步形成。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立足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文旅融合、主宾共享,坚定文化自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供给和需求“双边”改革。 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建设“两山”理念先行区,推进融合发展(白山—长白山),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总目标,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相辅相成”的理念,对标世界最高开放水平,用好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巩固提升长白山文旅产业建设成果,创新培育长白山特色国际旅游消费产业链,统筹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全面提升长白山文旅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
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二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三是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四是坚持开放共建共享。
三、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
依托“绿水青山”和“冰雪”两大资源优势,重点整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红色抗联、边疆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化,加大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单一观光经济向复合型休闲度假体验经济转变,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目的地——长白山国际生态休闲(冰雪温泉)旅游区。
发展目标:坚持提升文化服务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贡献、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对长白山“世界名山”影响力的贡献、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治理效能对全区现代化建设的贡献作为总目标,努力把长白山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窗口、文旅融合示范区、“两山”理念实验区,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长白山战略性支柱产业。
主要发展指标:到2025年规划期末,建成原创艺术精品工程2个、文化产业园区2个,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
四、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将重点推进八项重点任务。
1、推进创新创业,把长白山建设成生态文化高地。一是加大文化艺术创作力度,开展舞台艺术、文化演出、影视剧、美术创作、广播电视等文艺创作项目,加强文艺载体建设,打造长白山文化艺术品牌。二是推进文物保护利用,重点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强化文物安全法制建设,确保文物保护经费保障,加强“博物馆+”功能建设。三是加强民俗风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应用,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数字化展示方式。 四是构建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各级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场)等公共文化场所服务水平,增加旅游体验项目,拓展旅游服务功能。
2.融合旅游、文化、体育,打造百亿效益产业。重点推动“旅游+文化”、“旅游+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文化”方面,重点发展民俗文化游、历史文化游、抗日红色文化游、会展节庆游等;“旅游+冰雪”方面,重点发展冰雪观光游、冰雪度假游、冰雪节庆活动、冰雪运动等;“旅游+生态”方面,拓展发展生态休闲游,深度开发生态资源产业,加强特色生态品牌建设;“旅游+康养”产业,重点打造健康养生、健康养老、体育康养三大板块;“旅游+服务”方面,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和功能,着力加快餐饮、住宿特色发展,优化升级业态和服务业态,培育发展夜间经济,营造良好服务消费环境。
3、全空间协同,打造环长白山旅游共同体。构建“一核一环三基地”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核:长白山核心景区。一环:环长白山慢行绿道。三基地:池北区、池西区、池南区。
4.景观、城市、网络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旅游服务水平。高铁助力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外部交通网络,完善景区内部及景区间交通网络体系;构建景观、城市融合格局,包括:景区建设与旅游目的地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融合;景区旅游环境营造与旅游目的地城市环境景观建设融合;景区与城市休闲旅游产业融合;景区发展与旅游目的地城市改善民生、促进就业融合。重点提升旅游厕所、标识解说系统、旅游公共安全等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构建基于旅游“互联网+”和旅游大数据平台的智慧旅游体系。
5.主客生共享,打造世界一流服务体系。推进人居环境旅游,重点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景观绿地体系建设、旅游环境总体优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整顿规范、社会环境营造等专项行动。加强旅游居住一体化建设,构建旅游居住小镇、旅游居住特色村、旅游居住综合体等旅游居住体系。构建生态资源和谐局面,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分级分类保护,推行绿色旅游,打造绿色景区,严格控制景区游客容量。
6、高水平开放,传扬长白山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打造“高山避暑胜地”和“寒地冰雪”两大品牌,加大营销投入,完善宣传推广机制,塑造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创新营销方式和体系,统筹旅游营销与城市营销、传统营销渠道与新媒体营销、分众营销与大众营销、品牌营销活动与主题营销活动,创新推进“线上线下”互动营销和整合营销。高举区域合作旗帜,推进(白山-长白山)一体化发展,共同树立区域整体形象,构建旅游品牌、旅游要素、行政管理、试点示范等协同机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旅游合作,促进国际交流。
7、低碳旅游,推动绿色旅游行动。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和“三线一单”,鼓励低碳,推动无废弃物景区建设。推动景区低碳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完善低碳旅游法规,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和居民的低碳意识,控制生态承载力,促进长远发展。减少旅游碳排放,大力开发低碳旅游产品,建设低碳景区,发展低碳旅游交通,推动旅游饭店节能减排,加强低碳科普教育。改善社区环境质量,推动创建绿色生态社区。
8.区域协同推动规划实施。重点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改革、政策支撑、技术支撑、人才队伍五个方面为规划实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