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探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

(3)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罗永昌分析指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民族文化认同的丧失、价值观的变迁和传统社会结构的崩塌、民族传统文化的庸俗化等。他提出了树立社会旅游发展观、树立参与式发展理念、努力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品质、做好规划提高管理水平等发展对策。纵观众多学者的研究,不难发现,虽然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但最终达成了共识:保护民族文化和文化环境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探讨傣族园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2、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发展现状分析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九函镇(橄榄坝),距州府(景洪市)27公里。傣族园规划占地面积336公顷,包括5个傣族自然村寨。主景区由保存较好的5个傣族自然村寨组成:曼江(吉陶村)、曼春曼(花园村)、曼扎(库克村)、曼嘎(集市村)、曼听(宫花园村)。截止2003年12月底,园内5个自然村寨共有316户,1503人。是西双版纳傣族自然村寨最集中、民族特色最浓厚的旅游景区之一。 傣族园景区南临热情奔放的澜沧江,北临宁静美丽的隆德湖,绿树成荫,竹楼环绕,呈现出神奇秀丽的亚热带傣家院落风光,被比喻为“孔雀尾羽上最美丽耀眼的羽毛”,是傣族人民的“少巴纳斯”(人间天堂)。

民族村寨旅游助力乡村振兴_家庭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_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

傣族园景区文化资源多样、内涵丰富,具有傣族特色的吊脚楼、独特的傣族服饰、小乘佛教的建筑景观、傣族人民的歌舞表演、盛大的泼水节等都是其杰出的代表,分3个阶段建成。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开发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见表1)。3、西双版纳傣族园旅游发展模式西双版纳傣族园立足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充分利用旅游发展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道路。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以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在最大程度满足游客精神需求、减少对旅游地文化发展进程影响的前提下,

民族村寨旅游助力乡村振兴_家庭主导型民族村寨旅游_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