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第二大脑和《打开心智》这两本书
思源笔记更新到3.0后,正式引入了数据库大功能(目前仅开发表视图、看板视图和图库视图)。 下表总结了目前思源笔记与其他笔记软件的差异。 它仅比较本机版本可以实现的功能。 功能。
可见,有了数据库和区块级双链功能,思源在组织文档和内容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可以方便对文档的过滤和分类,同时维护双链DailyNotes流程,弥补文档的不准确之处。 在树中搜索文档非常麻烦。 下面介绍一下我在思源的数据库使用情况。
主要架构构建思路
首先,知识库的整体建设思路参考了PARA系统和INKP知识管理方法。 下面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介绍。 详细介绍请阅读《打造第二大脑》和《开放思维》两本书。
在PARA系统中,每条信息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项目”:工作或生活中正在进行的短期活动; 2.“场”:致力于长期绩效的责任; 3、“资源”: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主题或兴趣点; 4、“档案”:除上述三项以外的休眠信息。 *
INKP强调的不是自下而上,而是自上而下。 也就是说,先通过积累形成一些主题,然后从这些主题出发,弄清楚自己缺少什么、需要弥补什么,然后有意识地获取知识来填补这些主题、完善这些主题。 简而言之:先构建框架,然后填充它。
总结:通过收集主题构建框架,完善主题相关问题和概念,将主题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结合概念笔记一起回顾和完善主题。
构建形式
整体完整架构如上图所示。 主要利用数据库的关联函数,相当于Notion中的Relation函数。 单向和双向箭头分别表示数据库之间的单向或双向关联。 例如,单向关联是在概念库中创建一个新的关联列,并将其与图书库关联起来。 然后就可以在该栏目中选择图书库中的图书,但是与概念库相关的栏目不会添加到图书库中,也看不到。 哪些概念是相关的。 对于双向关联,例如主题库和文章库会互相新建一个栏目,互相可以看到相关的文章或主题。
因此,可以看出主题库与所有库是双向关联的。 整个架构主要涉及主题库、概念库、资源区三大类。 图中所有单词的含义如下:
资源区(用于主题/概念的资源,相当于PARA资源,这部分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增减) 概念库(源自INKP中的概念,用于垂直树状的专业知识,如高等数学/英文等,还可以通过资源区的内容来补充概念笔记的内容) 工作库(用于工作项目所需的记录和资料,不与资源库关联) 收藏(用于存放日常笔记 日常备注,相当于收藏箱)
上述横向和纵向知识也可以理解为网络和树知识。 主题一般是各种宽泛的知识或问题的集合,而概念则指一门学科下的知识概念,前人在教科书或书籍中已有描述。 摘要的完整上下文。 通过在概念库的主题文档下创建一个单独的数据库作为文档目录来总结各个主要章节下的概念。 概念笔记还可以参考资源库的笔记内容进行完善,进一步方便主题笔记。 准备准备。
另外,如果你目前正在应用PARA流程,不需要INKP的概念库,或者觉得整个架构过于复杂、繁琐、花哨,可以只保留一个主题库和文章库,添加其他资源类型如需要的图书图书馆。 整个结构会变得更加简单,如下图所示。 在PARA系统中,原作者通过在文件夹中添加“工作文件夹名称”等前缀来区分工作笔记。 在这里,您还可以通过名称区分“工作主题名称”,并将其合并到主题中进行流通,而无需单独添加。 图书馆。
核心页面介绍主题库
如下所示的主题库是最重要的库。 所有资源库、概念库都与其双向关联。 通过状态栏中的标签来区分状态。 例如,如果你想制定下个月的旅行计划,你可以将其标记为“短期”,使用后,将其标记为“存档”标签。 下次你想制定明年的旅行计划时,可以在上面贴上“长期”标签。 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转移不同的话题,专注于你当前正在处理的短期或长期话题。 暂时不关注存档。 主题,这也是PARA的核心用法。
因为我觉得PARA项目和领域这两个概念不够直观,防止和任务管理中的项目概念发生冲突,所以我采用了短期和长期的划分。 我与个人和工作项目相关的任务都在勾选列表中管理。 思源仅在主题或工作库中创建新的项目数据记录。
另外,话题库也可以是问题库,也可以放自己关心的问题。 例如,“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作为主题。 这个用法是基于下面这个视频【从数据收集到知识输出:概念流程指南-Bilibili】这个视频中题单(啤酒厂)的概念和INKP中主题的定义类似,即主题是问题集锦,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学习。
文章库
下面的图书库、白板库等资源区的库基本和下面的图片、文章库类似。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双向关联主题库,然后就可以通过过滤功能过滤不同主题下对应的文章,相当于利用主题库的主题对资源进行分类。 例如下图中的一级分类就是与主题库关联的列。 选择主题“Action Process”,使得文章“PARA System”与该主题双向关联。 其他的状态、重要性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置。
启发式库
然后就是思源数据库的独特用法。 思源的数据库支持直接将段落块或纯文本作为主键放入数据库(Notion只能在数据库中创建新行新文档,不能链接现有文本或使用纯文本),因此可以链接文本段落和您认为对数据库分类有用的文章。 我通过Memos同步插件将Memos上的文章导入思源,然后定期挑选自己觉得有用的,放入灵感库,分类,创建用于记忆。 这里提一下,思源笔记支持抽认卡(间隔重复)功能,可以让你回顾任何看到的笔记段落,非常方便。
使用流程图
总结
这套流程的核心是主题,需要围绕当前主题进行制作。 数据库充当各类文档资源之间的桥梁。 另外,各种文档类型都可以通过资源库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用担心文档无法分类。 你只需要将问题放进去,然后考虑将其链接到相应的主题。 还可以通过数据库面板反向查看主题文档,形成双向链接,与传统双链流程不冲突,大大提升。 思源的文档管理能力。 除了灵感库之外,这个过程还需要思源的块链接功能支持。 也可以应用到其他支持数据库的笔记软件上,比如Notion/FlowUs/Wolai等,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模板
由于文字描述可能比较抽象,所以我做了一个核心用法的模板,放在下面链接的文章末尾。 在思源笔记中新建文件夹,右键文件夹导入,以供参考或使用~
基于思源笔记的数据库使用共享-Lia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