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九国际

热搜词: 家中

唐晓云:旅游业在吸纳就业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嘉宾:

唐晓云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

易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战略研究所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

提供大量仓位,吸纳效果明显

记者:旅游业主要涉及哪些行业? 所提供的职位有何特点?

易少华:旅游业是以旅游活动为核心,由许多相关行业和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行业。

旅游业在创造就业方面表现出双重属性。 一方面,旅游业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 以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为例。 这些行业对工人数量有大量需求。 同时,他们对工人素质要求不高,解决了大量低技能工人的问题。 工人的就业问题。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频共振,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 随着旅游业逐步向高品质、个性化旅游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旅游人才。

唐晓云:旅游业在创造就业方面有以下特点:

一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2018年12月发布的《2017年中国旅游统计公报》显示,旅游业直接带动就业2825万人,直接和间接就业7990万人,占比10%占该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占总人口的10.28%。 可见,旅游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二是不断创造新事业。 随着“互联网+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业出现了一些新职业,如旅游定制师、当地导游等,为劳动者就业开辟了新的空间。

三是用工方式更加灵活。 由于旅游出行分为淡季和旺季,有些工作非常灵活,具有阶段性特征,因此劳动者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就业。

四是女性就业比例高。 由于旅游业具有服务业的特点,女性从业人员在旅游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较大,约为60%,且主要集中在餐饮、住宿等就业门槛较低的服务行业。

新职业不断涌现,创业需扎根小众领域

家庭旅游市场分析_家庭旅游市场发展情况_家庭如何发展旅游业

记者:未来旅游业会在哪些领域创造新的职业? 在激发创业活力方面发挥什么作用?

易少华:前面提到,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随着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断深化。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提升了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未来,科技与旅游高度融合的领域将不断涌现新的职业,比如利用科技创新开发旅游产品的岗位。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升级。 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高端旅游领域也将诞生新的职业。

此外,由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融合性,旅游业将不断与文化、艺术、体育等产业融合,在这些产业的结合领域也将创造出新的职业。

唐晓云:据统计,2017年,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 旅游市场巨大,新的需求、新的趋势不断涌现,给企业家留下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关键是立足细分市场,提供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以在线旅游领域为例。 携程等龙头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对于创业者来说,必须与巨头的商业模式和内容形成差异化竞争,并在细分领域进行深化和巩固。 例如,在线旅游初创公司六人旅行,以小套餐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中高端定制旅行服务,以出境游为主,很受欢迎。

此外,乡村旅游领域也存在广阔的创业空间。 一方面,虽然乡村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从内在因素来看,低端业态仍然较多,仅限于农家乐、采摘园等形式,只能满足基本的饮食、住宿和娱乐需求。 对于从事乡村旅游的企业家来说,可以从需求端针对不同群体设计旅游产品,不断开发乡村旅游新模式。 另一方面,目前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制定了诸多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打造旅游人才队伍

记者:如何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

易少华:培养旅游人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于有意愿从事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乡村旅游领域的从业人员,政府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统一培训,可以使从业人员掌握从事旅游行业所需的相关技能,对旅游行业形成全面的认识。旅游系统。 知道。

二是根据从业人员岗位不同特点,组织在职技能提升培训,如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培训; 对导游从业人员进行优秀的导游培训; 旅游产品开发人员创新能力培养……关键是建立持续学习机制,打造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

唐晓云:旅游院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旅游院校2641所,在校生27.39万人。

目前,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存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无法跟上市场的快速变化,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结构性矛盾。

家庭旅游市场分析_家庭旅游市场发展情况_家庭如何发展旅游业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高校做出了较好的实践探索。 他们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采取定向培养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目前,优秀管理人才、高端导游人才、大数据分析人才紧缺。 培养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需要建立市场化的培养机制,充分调动政府、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的参与。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返乡创业

记者:旅游业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易少华: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旅游业带动作用较强。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直接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促进贫困群众收入增加。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 旅游业除了经济功能外,还具有社会文化功能。 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当地农民与城市游客交流的机会,帮助当地农民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学习外来前沿文化知识,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唐晓云:2018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亿人次,人均国内旅游支出在1000元左右。 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市场的消费规模非常可观,对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具有显着的带动作用。

此外,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改善乡村环境。 旅游业对环境卫生、景观整洁的要求,将极大促进乡村村容村貌的改变,促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不仅如此,发展乡村旅游还有利于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实现淘金、文化传承、乡村发展三个方面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乡村旅游有两个误区需要注意。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能发展旅游业。 只有具备旅游资源和基本开发条件,才能进行旅游开发。

二是乡村旅游不能仅靠风景优美而发展。 如果当地交通条件良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并且有民俗文化、美食资源或特色产业等旅游资源,也可以发展乡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