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自治旗大力推进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
夯实基础设施,旅游公共服务“加新建”。 按照区域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旅游接待能力。 以巴彦沱海镇为核心,升级改造10块地块,提供集市政绿化、娱乐休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巩固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伊兰嘎查“全国旅游重点村”成果,启动乡村振兴供暖供水工程,加快实施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达斡尔民俗村项目,重点发展特色民宿、休闲采摘、马主题体验等内容将打造中心城郊区旅游新品牌。 实施旅游交通畅通工程,建设巴彦托海镇至红花尔基镇150公里公路,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 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个,完善重点景区、景区12处旅游标识牌。 目前,旗内有旅游厕所40个,其中旅游站1个。 旅游厕所电子地图标注率达到95%以上,改善了游客便捷的出行环境。
推动档案升级,为景区品质“增添新内容”。 大力推进景区品质提升,稳步推进巴彦呼硕旅游景区改善改造工程,新建星空观景蒙古包、沿街安装路灯、景区外门改造等,同步推进建设新水湾夜间灯光秀工程; 有序推进鄂温克博物馆升级改造,对消防、水暖、自然馆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功能; 依托“多彩鄂温克”休闲区项目,在国家文化产业创业园内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心数字化升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布局。 完善各类标牌、灯光园区建设、供电能力扩建和升级; 恩格勒五星级木湖旅游修复景点大门等,进一步提升我旗重点旅游景区整体服务质量。
持续纾困解难,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将“增添新活力”。 为进一步巩固脱困工作成果,为企业排忧解难,拉动文化旅游消费,组织各旗工会观看呼伦贝尔大型直播马术剧《英雄传说》活动; 用好旅游服务质量保障政策,支持旅行社行业纾困发展,我旗一家旅行社已全额退还押金或暂停缴纳押金; 鄂温克自治旗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园将根据创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143家企业免除9个月的租金,同时提供免费的创业享受,提供培训、创业指导、政策解读等服务、营销推广、一对一辅导,已为39家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提供了超过300万元的创业贷款。
推动全行业融合,在文旅产业链上“拓展新空间”。 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协同深度融合,以融合打造新特色,以特色培育新优势,以优势促延伸和延伸。业务发展升级。 “旅游+工业”,依托我旗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基础,全面加强与进驻旗大型国有企业的沟通,开辟工业旅游发展新路径。 推进伊敏煤电公司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建设。 项目依托核心展馆“明珠馆”,重点运用声、光、电、裸眼3D、环幕影院等高科技手段,全景展示公司清洁能源建设、生态修复等内容。 同时,公司还将实施“753展厅”升级改造工程,从而形成“珍珠厅”与“753展厅”相互促进的良好效应,将伊敏煤电公司打造成我旗工业旅游重要示范点。 。 “旅游+文化”坚持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着力讲好敖包相约故事,稳步推进中心城区惠民文化综合体试点。 积极打造惠及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人民群众的15分钟文化圈,初步确定了鄂温克族自治旗图书馆、巴彦托海镇赛克社区、呼伦贝尔市车辆管理所等三个地点作为综合文化旅游点。中心城惠民综合体项目。 飞行员; 顺利完成伊民河沿岸“文化休闲长廊”我旗生态文化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广场、吾悦广场4个点的微改造建设,打造体现底蕴深厚的文化艺术长廊; 开展“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走进千家万户”第四届欢乐草原季全旗扭蛋、社区群众性文艺演出,精心安排乌兰牧骑优质积极争取优质文化艺术节目出国工作,不断做好文化宣传效益倍增,不断延伸文化+旅游发展链条。 “旅游+体育”将体育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体育赛事和休闲项目,以内蒙古国家体育中心为平台,举办为期2个月的“呼伦贝尔”草原全国赛马季“开启”,进一步强化冬季品牌,举办冬季那达慕等系列活动,努力把“冷资源”变成“热经济”,积极申报十大冰雪等项目。呼伦贝尔市十大冰雪特色网红打卡地和冰雪旅游活动,最大限度发挥体育产业与旅游的叠加效应。
丰富旅游景观,“创新提升”文化旅游市场消费。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发展思路,探索政府支持、市场主导、惠及群众的可持续健康运行模式,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带动和拉动消费。 夜市依托内蒙古国家体育中心和国家文化产业创业园,将夜间灯光秀、特色小吃、儿童娱乐、沉浸式体验、大型现场戏剧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集休闲购物、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以及美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新业态。 截至目前,鄂温克族自治旗两个夜市已接待食品、玩具、日用品、工艺品、非遗等各类商户180余家,创造就业岗位近500个,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2000万人次。收入。 元。 展示了鄂温克自治旗的活力、风采和特色,也满足了市民和游客的夜间消费需求。 用大旗全力保障夜市经济平稳运行,拉动城市消费升级。 露营、露营文化在2022年成功“出圈”,成为年轻人亲近自然的首选方式。 新增日常趣味户外高端露营、布什庭院、怡然庄园、虎鞋水营地休闲度假村、特伦马术营地,为游客提供霍比特小屋、萌宠、露天电影、小马、草原火车、太空舱等多种场地和体验酒店、观景台等项目和露营等新业态带动旅游新增长。 率先开启无痕绿色露营新生活,真正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2022年6月至今,已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创造旅游收入70万余元。 现场演出,深度精准招商,与奇岩(内蒙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大型现场马术剧《英雄传说》项目,投资2000万元,打造马术史诗。北方游牧文明。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满足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带动和刺激消费。
深化文旅特色产品示范创建和“再创新品牌”。 鄂温克族自治旗积极打造旅游品牌,全力推进多彩鄂温克族旅游休闲街区创建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稳步推进水晶湾酒店创建三星级旅游饭店,依托巴彦塔拉乡宜兰嘎查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 ,辐射带动晨光生态园、福都通、呼伦生态园、恩格尔达斡尔民俗园等大型景点,打造呼伦贝尔市郊游品牌。 紧紧围绕呼伦贝尔打造“草原”品牌核心内容,继续支持向日葵、五兽绳、皮画等非遗文创产品发展做优做强。 我旗阳光女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文化旅游企业入选全市“十佳旅游产品”,西仁鄂温克民族工艺品厂等5家文化旅游企业入选“十佳文化旅游产品”创意产品”等4家企业入选首批“呼伦贝尔大草原”市级公共品牌,加快推动非遗衍生品产业化、时尚化、品牌化发展; 打造新时代“草原文学轻骑兵”品牌,大力弘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推动文艺创新,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学轻骑兵”;以马文化为基础,坚持发展特色马产业,大力弘扬马文化和打造赛事品牌,研究拓展马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现实马术剧和各类马赛事。推广“赛马”品牌,以“每周赛马”为亮点,推出优质马文化旅游品牌,打造“马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形成集马匹养殖、产品开发、竞技赛事、休闲旅游、文化传承一体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狠抓项目建设,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再创新成果”。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投资是关键”的理念,实施旗舰级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8790万元,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个,总投资5000万元。 投资500万元的“七彩鄂温克”旅游休闲街区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 鄂温克族博物馆升级改造工程和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旗训练场建设项目,总投资1260万元,已投入上级专项资金686万元。 预计9月中旬竣工并投入使用。 巴彦塔拉乡达斡尔族文化旅游民俗村建设项目总投资1344万元,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 投资项目成效显着。 实施巴彦虎说风景区升级改造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 该景区建设项目由内蒙古索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温州商会共同推动。 30个星空观景蒙古包已安装并投入使用。 。 预计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内蒙古国家体育中心大型现场马术剧《英雄传说》项目将实施。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已于2022年7月3日正式投入市场,同步实施拓展灯光秀、夜市。 经济及其他相关业务。 积极协调规划储备项目。 开展多层次文化和旅游营销交流合作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联动、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今年以来,鄂温克自治旗高度重视,先后联系光大集团、黑龙江宇翔集团、义乌市场开发集团等企业洽谈五泉山风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巴彦塔拉乡达斡尔族文化旅游民俗村恩格莱玛产业。 基地运营项目和草原明珠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下一步投资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做好宣传推广,“创新提升”文化旅游宣传形象。 加大旅游资源推介整合力度,利用市、旗两级旅游推介资源,积极推介我旗旅游资源,实现联推促发展。 为书记、旗长、导演拍摄旅游宣传片,印制旅游线路手册、夏季旅游指南3版共6000份,并投放市场。 5月19日,2022年“中国旅游日”呼伦贝尔市主题活动暨“我爱我家暖游”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与呼伦贝尔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海拉尔区人民政府. 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联合回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广播电台联合举办了主题为“建设美丽洁净鄂温克——保护回纥绿色净土”的大型线上直播活动电视台加大旅游宣传力度。 由于宣传力度较大,各平台总浏览量达到109万次。 6月18日,夏季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启动,同步开展“百名导游畅游鄂温克草原”活动,现场考察、推介旅游线路。 组织全旗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积极参加全市旅游饭店员工服务技能大赛和全市导游解说员服务技能大赛,加强交流学习,增强品牌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服务质量典范和标杆,加强品牌打造和传播,不断扩大旅游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