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域旅游,不仅是区域发展的事,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自2015年8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全域旅游”概念以来,受到政界、学界、业界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具有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旅游理念。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2018年是“美丽中国全域旅游年”,这意味着全域旅游将迈上新的历史台阶。
全域旅游虽然是政府宏观层面的战略,但它与区域内的各个旅游要素息息相关,因为它摆脱了过去传统景区单独运作的思维,转变为整体思维。地区作为旅游胜地和旅游业。 因此,研究全域旅游不仅是区域发展的问题,对于普通旅游项目的投资和运营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域旅游诞生的背景
1、全民旅游需求旺盛
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量达44.4亿人次,人均旅游率达3次。 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必需品。 可以说,全域旅游是满足全面小康社会大规模大众旅游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战略。
2、经济新常态需要全域旅游
经济新常态下,全域旅游连接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推动中国经济从现实走向现实,成为中国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6年,全国旅游产业实际投资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分别高于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高于房地产投资增速22个百分点。
三、旅游业深度调整、深刻变革
当前,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 也是结构调整时期、游客文明素质逐步提高时期、旅游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时期、矛盾突出时期,呈现出“五个时期叠加”的特点。 旅游业也进入了深度调整和深刻变革时期:
2、概念内涵
与传统旅游开发思路不同,全域旅游的“全域”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上打破独立景点的“全域”、参与打破景区工作人员的“全域”、产业打破旅游业单一发展。 “全球的”。
其中,对全域旅游概念最官方、最权威的解读是《李金早:全域旅游潜力巨大》。
李金早: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一定区域的主导产业,通过该区域的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和进行全方位、系统性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形成以旅游带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新理念和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李金早主任将全域旅游定义为九大变化:
3、全域旅游相关政策
2015年8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研讨会首次提出发展全区域旅游。
2015年9月《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
2016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中国还将推动全域旅游和‘旅游+’行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养老健康旅游。 并结合“互联网+”,实现旅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升级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 ”
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全域旅游”。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主题是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线是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
政府高度重视,为全域旅游提供重要引领保障,迅速推动全域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长期战略,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家政策,形成社会参与、国家关注的良好格局。 。
4、全球旅游发展模式
(一)各省市、地方全域旅游经验和模式
一、省市经验和模式
浙江省实行以特色小镇建设带动区域旅游的发展模式。 山东省对全区旅游实行“挂图运营”。 湖南省正在建设综合旅游基地。 福建全域打造省级生态旅游目的地。 贵州打造全球山地旅游目的地。 海南实行“点-线-区”
2、地市经验与模式
桂林实施“两河四湖”综合旅游区创建模式。 阿坝州以全域旅游理念重建家园。 苏州践行打造全球旅游生活目的地的模式。 台州实行全球事件驱动示范区创建模式。 张家界以全域旅游理念建设旅游强市。 敦化市创建了“5A级景区引领一区多基地模式”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县域经验与模式
阳朔实行“全域生态+高科技业态”全域旅游打造模式。 琼海实行“共享田园”全域旅游创建模式。 以“两山”理论指导丽水整体旅游建设。 济源推动全区旅游“一体化”发展。 都江堰以创建国际旅游城市为定位,发展全域旅游。 长白山以“统筹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为目标,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全球旅游发展模式类型
从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有景区引领型、全市辐射型、全域景区开发型、特色资源驱动型和产业驱动型。 -深度集成型。
全区域旅游的发展不能统一为一种模式,也不能同时进行。 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不同地区往往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和旅游要素聚集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区域旅游模式。
全区旅游单位发展模式不完全统计。 目前大多采用龙头景区驱动发展模式,占比35%,其次是特色资源驱动模式,占23%; 其中,采用行业深度融合模式的企业较少。 ,这主要与该模式对产业间互动的要求较高,很多地区很难通过产业要素整合实现集聚效应。
5、全球旅游发展区域分布
全国500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始单位中,有海南、宁夏2个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各地。
全国500个一体旅游示范区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9%; 总人口2.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0%。
从空间上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以及四川西部、云南、新疆等地区,与我国旅游热点地区基本一致。
6、全球旅游创新机制
1.“1+3+N”综合体系
其中,“1”指旅游发展委员会,“3”指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院、工商旅游分局。
目前,全国23个省(区、市)、155个地(市)设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131个旅游警察机构、77个旅游工商分局、221个旅游巡回法院机构。 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国家全区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立了全区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91个地市中的60个成立了旅游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院、工商旅游局及其他管理机构; 407个县有80家企业成立了旅游委员会,70家企业设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院、工商旅游局等管理机构; 逐步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体制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