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消费者遭遇不法商家的套路该怎么破?
8月6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并确认,游客曝光的视频中导游涉嫌变相强迫游客购物,涉案旅行社存在委托游客等违法违规行为。到其他旅行社接待并安排团队到指定购物场所购物。 该部门已责成有关地市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迅速依法对涉案旅行社和导游进行查处。
熟悉低价游套路的人很容易感受到这件事的“熟悉公式”——首先以明显低于市场成本的价格吸引游客报名参团,然后,游客到达目的地并实际参加旅游,违反此前郑重承诺的服务承诺,通过强制购物、追加消费等手段获取不正当利益。 旅行社的多重代理委托、销售服务商的不一致,让消费者维权困难,美好假期的心情自然荡然无存。
由于这种低价游太常见,很多人都学会了敬而远之。 报道称,游客小敏认为,疫情刚刚过去,旅行社正在促销,因此相信低价的可能性。 无论如何,指责陷入低价游陷阱的游客“贪图小利”是不公平的。 无论产品还是服务,明码标价都是常识,也是交易的基本原则。 低价旅游强迫游客购物,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透明的要求。
当消费者遇到不法商家的套路时,舆论应该一致声讨不法商家,主张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而不是带着优越感嘲笑那些落入陷阱的人。 只有正义的力量形成常态高压,违法违规的低价游才能逐渐消失。 否则,总会有不法商家趁虚而入,总会有无辜消费者上当受骗。
在国内旅游市场,跟团游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因为跟团游行程紧凑,省去了游客的所有旅行准备工作。 对于很少度假的游客来说,选择跟团游无疑是一种省心又舒适的方式。 但跟团游吃、住、行等“一揽子”的做法,也对经营者的服务水平和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云南这样的旅游大省,跟团游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地旅游发展的形象。 每次类似事件发生,都会损害云南旅游业的声誉,影响消费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事实上,云南省旅游局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规范低价旅游强制购物,对旅游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政策。 对此,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综合执法监察局也表示,将全力提供服务,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并热忱欢迎新闻媒体和游客关注督导云南旅游服务。 只有充分接受社会监督,查处强制购物等违法行为,云南旅游才能始终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当然,从个人消费选择的角度来看,“学会避坑”也是抵制此类低价游的合理态度。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 虽然跟团游在吃、住、行方面比散客有更大的议价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更强,但在销售和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盈利动机。 总体来说,同等体验水平,跟团游可能省不了多少钱。 在成熟的旅游市场,跟团游往往代表着高品质的服务和高端的旅游体验,相应的价格也较高,而不是随处可见的“团购”低价游。
总之,整治不规范低价游、清理强制购物等旅游乱象,有赖于监管部门打击非法经营的决心,也有赖于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曝光。 也要求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及时转变观念,实现消费观念升级。 只有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实现行业优胜劣汰,才能使旅游市场更加完善,各项服务更加完善。 (王忠)